100Gbps PM-(D)QPSK相干光传输系统DSP算法研究
【摘要】:随着以高清视频、IPTV、P2P等为代表的高速率高质量视频、数据业务的日益流行,电信骨干网络的传输带宽需求迅猛增长,实现单波长信道100Gbps信号的高效传输,为超大容量DWDM光传输网的建设提供支撑技术,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意义重大。100Gbps PM-(D)QPSK相干光传输系统结合了偏振复用技术、多进制调制技术、相干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OSNR灵敏度,在满足当前50GHz DWDM波长间隔链路设计规则的同时,可以利用DSP算法灵活地补偿信号传输损伤,成为了100Gbps传输系统商业部署最具可行性的技术方案之一。本文对100Gbps PM-(D)QPSK相干光传输系统的电域DSP核心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工作包括:
1、针对目前相干光接收机中前馈式全数字时钟同步算法复杂度高、对ADC采样率要求高,而混合时钟同步环路非全数字实现、用于偏振复用系统存在同频不同相等问题,本文将Gardner提出的反馈式全数字时钟同步算法运用于112Gbps PM-(D) QPSK相干光传输系统中,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光传输系统中各种效应对算法同步性能的影响。为使该算法易于硬件实现,解决在对符号速率高达28Gsym/s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时所面临的电子速率瓶颈问题,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处理的反馈式全数字时钟同步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支持160个并行处理单元同时对320个异步采样值进行定时同步调整,使硬件时钟频率从串行处理时的56GHz下降到175MHz左右。
2、针对Gardner定时误差检测算法的低色散容限极大限制112Gbps PM-(D)QPSK相干光传输系统实用性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色散容限的全数字时钟同步与自适应均衡解复用联合处理方案,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联合方案能够将系统残留色散容限从±200ps/nm增大到±800ps/nm以上,且在不增加任何额外计算复杂度情况下,同时完成时钟同步,CD、PMD补偿和偏振解复用。同样为克服电子速率瓶颈问题,本文在提出一种支持大规模并行处理自适应均衡解复用器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并行处理的时钟同步与均衡联合处理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在处理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硬件处理时钟频率要求下降到百MHz量级。
3、为抑制残留频偏所造成的信号相位跳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训练序列的频偏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训练序列准确地去除了估偏符号的调制相位,提高了频偏估计精度,避免了传统频偏估计算法中的M次方运算,在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使频偏估计范围与信号相位调制方式和调制级数无关,理论估偏范围达到[-RS/2;+RS/2] (RS为符号速率)。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训练序列频偏估计算法对于112Gb/s PM-(D)QPSK信号实际频偏估计范围可达[-13GHz,+13GHz],而且训练符号开销仅为0.000011%以下。
4、本文利用VPItransmissionMaker8.5和MATLAB软件搭建了112Gbps PM-(D)QPSK相干光传输系统仿真平台,并对传输系统整体性能进行了综合性仿真分析。在仿真验证DSP核心算法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了112Gbps PM-(D)QPSK相干光传输系统的背靠背实验和1240km传输实验。在1240km长距离传输实验中,光纤链路上没有进行光域色散补偿,链路累计色散完全依靠电域DSP算法进行补偿,实现的色散补偿量超过20000ps/nm,且在信号入纤光功率小于+2dBm时,系统BER性能优于1E-3所需要的OSNR低于17dB。
|
|
|
|
1 |
谷坊祝,皮天一,邵世祥;LMDS中QPSK调制技术的DSPs实现[J];通信技术;2003年10期 |
2 |
李翔;卢益民;;基于TMS320C54x DSP的QPSK调制与解调算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年03期 |
3 |
窦育强;张会芝;张爱丽;;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高速QPSK调制器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9年03期 |
4 |
韩兆勇,翟欣然;DVB—S传输系统中的QPSK技术[J];中国有线电视;1999年03期 |
5 |
张屹松;;浅谈数字MMDS传输系统的几点经验[J];科学之友;2010年13期 |
6 |
赵捷;由TMS320C54X系列DSP和Cygnal单片机构成的移动数据处理传输系统[J];电子器件;2004年01期 |
7 |
孟海燕,姚萌;基于DSP和CPLD的高精度基因数据A/D采样、传输系统[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2年11期 |
8 |
周国运;;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视频远程传输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年04期 |
9 |
张鑫
,李颖
,魏急波;基于软件无线电的OFDM传输系统基带电路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19期 |
10 |
李星,盛月月,马伍新,李秉智;基于E1线路的MPEG2传输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年11期 |
11 |
杨志强
,侯正信;基于DSP的数字摄像传输系统的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05年16期 |
12 |
谈卓群;段忠厚;;咸阳数字MMDS系统规划思路[J];中国有线电视;2009年05期 |
13 |
郑小刚;穆莉莉;;铁路无人机房活动图像编码和传输系统的研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4 |
陈耀民;张兵;王华彬;;基于DSP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8期 |
15 |
王文钦;DSP和FPGA在图像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J];电子设计应用;2004年03期 |
16 |
廉小亲;张晓力;方平;王晓庆;;DSP技术应用综合实训课程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03期 |
17 |
温晓洁,张辉;基于FPGA的QPSK高速数字调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4年12期 |
18 |
邱丹
,张彬
,许华
,万坚
,曹世文;单频干扰对QPSK载波同步影响的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年06期 |
19 |
王磊;郝士琦;李洪涛;;利用数控振荡器对QPSK信号的载波恢复[J];舰船电子工程;2006年03期 |
20 |
罗建国;;2M线路测试仪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广场;2007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