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交互特征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我国中小学以及各大高校也重视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纷纷致力于智慧课堂的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逐渐深入,使得教学结构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教学交互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课堂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目前对智慧课堂教学交互的研究集中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对高校智慧课堂教学交互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高校智慧课堂案例视频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当前高校智慧课堂教学交互行为特征,提出智慧课堂教学交互改进策略。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研究结论:第一,通过对文献进行研读和梳理,界定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教学交互。另外梳理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交互理论以及满意度理论等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对当前编码进行改进,借助改进的智慧课堂视频编码分析框架对样本高校智慧课堂实录视频分析,发现高校智慧课堂教学交互行为特征如下:教学交互主体主动性较差,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交互类型相对传统课堂更加丰富,但是教学交互类型丰富度依然不足;技术相关交互较为单一,交互行为类型集中,交互深度不足。第三,制定智慧课堂教学交互行为认识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对智慧课堂教学交互行为特征进行佐证。辅以师生访谈了解智慧课堂教学交互行为特征的产生原因,并了解后续交互发展中可以改进的部分。研究发现问卷中教学交互行为特征的结论与视频分析结论基本一致。第四,结合前几部分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在交互主体方面,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科特点调整教学设计,课下及时学习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操作;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课堂交互活动,此外可以积极的为智慧课堂建设人员提供课堂改进建议。交互工具方面,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切实考虑教师、学生需求以及学科特点,完善和改进工具,保证系统工具平台的稳定性、流畅性以及可操作性,为课堂交互行为的发生提供基础。交互支持方面,学校应该定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与竞赛。此外,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智慧课堂的建设,最后根据学科实践情况设置班级人数,开展小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