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IMS移动性管理研究

吕新荣  
【摘要】: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对通信网络所提供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IP(Internet Protocol)多媒体子系统(IMS)使得第三代(3G)移动网络成为可以提供全业务的融合网络,IMS成为研究的热点。IMS中可提供的应用服务的多样性和应用的服务质量是IMS网络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要保证应用的服务质量,必须保证网络对移动性的支持。IMS的移动性主要包括用户移动性,会话移动性和服务移动性,而终端移动性由IMS的接入网来提供。本文主要对IMS的移动性管理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1、用户移动性方面,主要是用户的位置管理,2、会话移动性方面,主要是快速会话切换和切换时会话中媒体传输的连续性,3、服务移动性方面,主要是网络的服务控制方式,即网络如何为移动中的用户提供服务以保证网络服务的移动性。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分析了IMS网络中移动性支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一章),接着对IMS系统做了介绍,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第二章),然后对IMS的会话移动性做了研究,改进了底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切换流程,并提出了移动扩展套接字(MESOCK)方案来提供媒体会话在会话切换过程中的连续性(第三章),进一步对IMS的位置管理策略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位置缓存策略来支持位置管理(第四章),最后对无差别的移动性管理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控制网络来支持网络的服务移动性(第五章)。 本论文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60525110);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NCET-04-0111);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No.20030013006)资助。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可以归纳如下: (1)在UMTS R6 GPRS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GPRS支持节点(GGSN)之间的切换过程。该切换过程采用了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软切换的方法,减少了GPRS之上的会话的数据迂回,从而减少了上层IMS会话切换时延,增强了对会话的移动性的支持。 (2)提出了移动扩展套接字—MESOCK,使得TCP/UDP适合移动环境。会话中的终端IP地址发生变化时,通信双方可以立即采用新的IP地址收发数据,而不会引起传输连接的重建,IP地址的变化对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不会有大的影响,而且可以很好的配合底层为减少用户数据的迂回传输而为移动终端分配新的IP地址的方案。保证了会话中的用户数据传输在IP地址变化过程中的连续性,增强了对会话移动性的支持。 (3)针对将来灵活的服务控制方式,改进了IMS的用户位置管理策略,使用户的位置信息存储边缘化,以加快用户位置信息的获得,加快会话的建立过程,并减少位置注册带来的注册信令流量。并提出一种自适应的位置缓存策略,来支持新的位置管理策略。该缓存策略的缓存信息变化同用户的移动规律很接近,使用这种位置缓存策略可以很好地提高命中率。 (4)提出了无差别的移动性管理概念,在这种移动性管理下,用户在任何位置接入网络都是无差别的,无差别是相对于归属地和拜访地服务提供结构的概念,网络对在任何地方接入的用户的处理都是等同的。 (5)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控制模式—服务控制网络,来实现无差别的移动性管理。网络用户可以订阅网络中存在的任何业务,网络中的服务分布对用户透明,由服务提供网络为终端选择服务提供点。分析结果表明:新的服务控制模式比当前IMS系统所采用的方案对用户移动性和服务移动性的支持更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阳;申铉京;廉芳芳;;IMS网络多种鉴权机制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9期
2 汤立波;;基于IMS技术的紧急通信[J];电信网技术;2007年11期
3 周北望;即将到来的NGN商用时代[J];有线电视技术;2005年20期
4 邹翔;吴军;;IMS的发展分析[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年06期
5 关琳;杨维忠;张琳峰;;即时消息——网络融合中的亮点业务[J];移动通信;2008年14期
6 申瑞民,杨存东,申丽萍;课件内容共享技术规范评析及其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2年02期
7 郭嘉琳,刘忠信,陈增强,袁著祉;基于SIP协议的IMS仿真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29期
8 秦政,张秀彬,曾国辉,顾春华 ,胡朝辉;基于XML在线考试系统[J];微型电脑应用;2003年03期
9 万志坤;;网络融合与业务创新[J];现代电信科技;2007年05期
10 李雷;忻展红;;电信业务平台的演进之路[J];移动通信;2007年06期
11 汪莹;陈甫良;;基于SIP技术的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2 杨宏;;基于IMS的XDM业务客户端的设计及实现[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11期
13 张琳;黄坤;孙志飞;尹璐;;IMS中计费向网络侧迁移的探讨[J];移动通信;2009年02期
14 项肖峰;查旭东;胡伟清;;基于IMS的核心网演进分析及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0年04期
15 王英洲;;语音业务发展趋势与核心网演进策略浅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0年05期
16 文毅;;浅析IMS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05期
17 吴慧敏;;浅析IMS与核心网演进[J];中国新通信;2010年21期
18 刘陈昕;;IMS业务发展对传统电信产业链的影响[J];电信快报;2011年02期
19 张永明;;IMS组网技术及网络融合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1年01期
20 张红霞,张凌云;移动软交换——移动核心网的技术变革[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利娜;袁鑫昌;;IMS紧急呼叫业务的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2 兰洪光;黄玉芬;依那;吴建军;;IMS技术及其在卫星通信上的适应性研究[A];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斌;刘文雯;;GSM-R系统中位置管理技术研究[A];GSM-R移动通信及无线电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王培国;郑军;;三网融合的技术——IMS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骏;;IMS和软交换技术分析比较[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黄玉芬;兰洪光;依那;吴建军;;卫星通信与IMS融合中的网络接入机制[A];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林朝辉;;向下一代基于IMS固定移动融合网络演进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建设工程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罗豪;;IMS统一控制CS域补充业务可行性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赵艳;刘立军;张贵臣;;基于IMS的固移融合综合业务解决方案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雅娴;李超;;对IMS的DoS攻击检测和防御机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新荣;IMS移动性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2 曹予飞;IMS网络中的位置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戚琦;IMS会话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刘军;无线自组网MAC协议及路由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陈熔;个人通信系统中的位置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昊;移动定位平台和位置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7 王金柱;IMS过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王玉龙;一种新型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及其在IMS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于波;基于IMS重叠网络的多路径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12年
10 罗仕漳;NGN核心业务平台及IMS保留状态代理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可扩展IMS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建栋锐;IMS网络容灾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成龙;企业用户接入IMS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董宇;基于IMS网络的视频分享客户端的设计和开发[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丛芝芳;基于IMS的能力开放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宋建标;IMS固定接入网相关安全问题分析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王新博;IMS桌面软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林盛;基于IMS的固定移动核心网融合和演进[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赖一雍;基于IMS的PoC业务的研究与仿真[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夏乐音;基于IMS的PoC增值业务的开发与实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联通 张净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杨葆莉;IMS中紧急业务提供相关问题分析[N];人民邮电;2010年
2 本报记者 徐勇;IMS引导融合进入灿烂的明天[N];人民邮电;2010年
3 本报记者 逄丹;引入IMS构建开放平台[N];通信产业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伊佳;中电信打造最大规模IMS[N];通信产业报;2011年
5 李永红 李炜;移动GIS锁定你的位置[N];中国测绘报;2007年
6 ;DoCoMo社长山田隆持:手机让互联网进步[N];人民邮电;2008年
7 本报记者 连晓东;IMS成融合网络核心[N];中国电子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数字地球研究中心 李琦;每年90亿 谁来点石成金[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方元;中国联通:小范围推进IMS商用部署[N];人民邮电;2009年
10 伊佳;中兴打通LTE与IMS语音[N];通信产业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