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有关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和干扰消除技术

尼俊红  
【摘要】: 由于OFDM系统具有较高的频带利用率和良好的抗多径衰落性能,可以很好的解决频率选择性信道上的高速数据通信,因而广泛应用于宽带无线通信领域。 符号时间的增加,使得OFDM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多径性能,但同时也使OFDM系统对于无线移动信道的时变性更加敏感。特别是,多普勒扩展会破坏子载波间的正交性,造成子载波间的功率泄漏,从而产生子载波间干扰(ICI), ICI在严重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同时,也给信道估计带来了困难。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时变衰落信道上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和干扰消除技术展开的,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一些新的算法,并在滤波器组理论框架下对OFDM系统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两种适用于近似线性信道(即信道在一个OFDM符号时间内近似线性变化)的OFDM信道和ICI系数估计算法。一种是频域估计方法,另一种是时域估计方法。相比较而言,时域方法需要估计的参数比频域方法的要少,仿真结果表明,当多普勒频移增加时,时域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2)对ICI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推导了Jakes信道模型下ICI功率的上下界,并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信道条件下,ICI的功率、分布特性及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 (3)在ICI分析的基础上,对时变信道上的MMSE准则进行了修正,基于修正MMSE准则提出一种并行迭代均衡算法消除ICI。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性能较普通的PIC算法有明显提高,但收敛速度较慢。 (4)提出一种基于LMMSE准则的ICI直接消除算法,该算法对慢速和快速时变信道都适用。文中推导了在时变信道下解的一般形式,以及在Jakes谱瑞利衰落信道上的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信道的变化速度有较好的鲁棒性,不足之处是当信道失配时,性能会有比较明显的降低。 (5)提出一种基于非最大抽取FIR滤波器组预编码器的盲信道估计和均衡的方法,给出了均衡器的最优解及输出信噪比公式,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不受信道零点位置的限制。 (6)在多率滤波器组的理论框架下对OFDM系统进行分析,给出OFDM系统在单用户和多用户情况下,基于滤波器组传送多路复用器结构的统一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郭文彬;李春波;雷迪;王文博;;基于联合稀疏模型的OFDM压缩感知信道估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 陈一统;;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信道估计[J];甘肃科技;2011年14期
3 胡峻岭,刘文江,王勇,胡军,孙连明;离散多音系统中信道辨识和符号同步的综合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崔泽岩;;基于导频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08期
5 陈少平,姚天任;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的快变信道估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23期
6 张兴;周兰花;王帅;廖勇;;深度学习在无线通信系统信道估计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20年06期
7 罗仁泽;胡进峰;杨晓峰;朱维乐;;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盲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7年03期
8 温鸿航;葛建华;张琦;;利用训练序列进行无线局域网信道估计[J];信息技术;2006年01期
9 沈鹏;刘红杰;;标准化思想在微波信道设计中的应用[J];航天标准化;2022年01期
10 吴嘉辉;刘一鸣;魏紫良;高跃明;杜民;;基于人体通信的心内信道初步建模与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21年01期
11 石佳琪;金桂月;金基宇;樊磊;;基于深度学习的信道估计[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05期
12 黄晓玲;;信道亲师的理据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11期
13 陈莹;;浅谈基于协作的无线窃听信道安全通信与功率分配[J];数字通信世界;2017年03期
14 郭俊龙;王学伟;王琳;;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15 胡巧玲;郑金芳;;优化信道虚拟调度在航天器上的应用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4年08期
16 张家辉;解永生;李宝清;;基于本地人工信道的新型OFDM信道估计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4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江;吴伟陵;;稳健型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比较研究[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郝翔;朱士群;;量子噪声信道对隐形传态的影响[A];江苏、山东、河南、江西、黑龙江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颖;陈光;;适用于多带超宽带的信道估计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郑康;;时变OFDM系统中参数化时域信道估计的改进[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张新晨;刘守印;;基于无线信道性能预估的率失真优化视频传输[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陈建刚;吕英华;;室内环境下对紫蜂信道的仿真和研究[A];电波科学学报[C];2011年
7 张庆荣;李道本;廖汉程;;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白杰;杨燕;;OFDM技术在电力线通信信道估计中的应用[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尹艳玲;乔钢;刘凇佐;周锋;;基于基追踪去噪的水声正交频分复用稀疏信道估计[A];2015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6年
10 马章勇;赵军辉;赵春明;尤肖虎;;OFDM系统中迭代信道估计和解码研究[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1 何斌;何大可;;基于汉明距离的相关能量侧信道分析方法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三届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2 胡文静;袁嗣杰;;通信侦察信道的建模与仿真[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3 李劲松;刘亚琛;周明章;孙海信;林聪仁;;协同无线系统的稀疏信道估计[A];2018中国信息通信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14 魏巍;吕英华;马润;;基于射线跟踪法对室内ZigBee传播信道的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5 潘登;李建森;;基于无线信道特征的数据压缩和加密联合优化算法[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6 薛城;顾怡鸣;李整林;宫在晓;林鹏;黄晓砥;;浅海拖曳阵主动探测的信道匹配实验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7 常西廊;;经络信道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暨针灸学科发展与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8 王兵;李正权;燕锋;沈连丰;;基于Kapteyn级数展开的低复杂度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A];物联网与无线通信——第二届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和第十一届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19 谢宏祥;高飞飞;;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与传输机制[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互联网+”:传统产业变革新动能论坛论文集[C];2017年
20 陈自力;贺中堂;;OFDM系统基于二维维纳滤波器信道估计优化算法的研究[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尼俊红;有关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和干扰消除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2 樊同亮;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和信号均衡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张剑;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邵怀宗;时变色散信道中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与均衡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李国松;无线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袁广翔;认知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选择和用户协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何修富;OFDM信道盲估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芳炯;信道盲辨识、盲均衡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9 瞿辉洋;基于转换域调制的多载波系统信道估计与均衡[D];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10 李宇鹏;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线信道分簇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
11 张宇翔;面向5G的信道传播特性及衰落预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
12 黄菲;宽带微波毫米波信道测量及数据传输硬件平台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13 刘寅生;OFDM系统中基于面向判决的信道估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4 吕长伟;OFDM系统时域信道预测算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5 杨汨;面向智能交通的时变方向性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1年
16 缪海波;基于流媒体的网络隐信道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7 谢晖;OFDM系统下的稀疏信道估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8 罗志年;宽带无线信道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9 杨峰;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20 钟科;多载波通信系统中基于基扩展模型的双选信道估计和检测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黎宏;无线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2 赵俊值;高速移动OFDM系统信道估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蒋佳;国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信道估计与均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东良;基于训练序列的信道估计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5 罗嗣恒;无线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杨亚军;基于压缩感知的多载波系统信道估计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胡瑞;快变信道下的OFDM系统载波频偏估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8 刘国洋;基于稀疏分解算法的OFDM系统稀疏信道的估计[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9 陈一统;OFDM系统中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信道估计[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晓亮;基于信道探测的虚拟路测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
11 谷延光;无线信道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2 赵雪丽;散射信道测量方案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3 谭静;OFDM系统中基于压缩感知的双选择性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4年
14 米张华;无线局域网自动信道调整固化模块分析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5 杜雪莲;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信道选择策略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6 张超;OFDM系统中基于聚类和判决反馈的信道估计方案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7 苗广冬;室内高频宽带时变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8 王涛;基于压缩感知的OFDM系统时域稀疏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9 李司坤;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中的信道估计与干扰抵消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0 张少宏;基于信道预测和决策反馈的OFDM时变信道估计方法[D];汕头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达涌;6G信道测量迎来创新方法[N];人民邮电;2021年
2 本报记者 刘晶;首个并行多通道信道测试平台面世[N];中国电子报;2016年
3 晓雅;美国空白信道开放之争将水落石出[N];人民邮电;2008年
4 本报评论员 李杏;假信道出真形象[N];长江日报;2013年
5 ;新组件赋予高信道性能[N];网络世界;2002年
6 本报记者 叶晨晖;联想陷入“5G投票”舆论旋涡 折射中美信道博弈已到微妙时刻[N];通信信息报;2018年
7 ;信道富余量对网络传输性能的影响[N];网络世界;2001年
8 本报记者 徐睿翔;张治中:无线信道模拟器的“攻关人”[N];新华日报;2022年
9 ;DFS:有关802.11n的新话题[N];网络世界;2008年
10 ;WLAN“联合”部署建议[N];网络世界;2004年
11 全媒记者 杨柳 通讯员 赵梓辰;天津航标处开展非法占用信道调查[N];中国水运报;2021年
12 ;无线VoIP的业务质量保证[N];人民邮电;2003年
13 皓迪;安捷伦首推光信道分析仪[N];通信产业报;2001年
14 ;辨识六类“谎言”[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5 《网络世界》记者 蒙克;梅鲁领跑802.11ac无线技术[N];网络世界;2014年
16 《网络世界》记者 李夏艳;虚拟化成就WLAN[N];网络世界;2013年
17 ;GPRS系统的特点[N];人民邮电;2001年
18 ;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N];人民邮电;2003年
19 韩旭东(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曹建海(山东省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MIMO:无线技术革命[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0 ;OFDM推动无线网络向全IP演进[N];人民邮电;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