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InSAR基线估计方法及其对平地相位影响研究

唐婷婷  
【摘要】:InSAR是基于卫星轨道数据或者基线参数,利用具有高敏感特性的干涉相位信号来提取和分离出有用信息,广泛的应用于提取地表高程和地表形变。将同一地区的两张雷达影像对应像素进行共轭相乘就可以得到干涉相位图。干涉相位就是带有地形和形变信息的条纹,所以InSAR数据处理分析的焦点就是干涉相位,干涉相位由平地相位和地形相位组成,要获得高精度的地形信息需要精确的去除平地相位。而基线估算是计算平地相位的关键参数,因此基线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平地相位的影响可见一斑。 本文简单概述了InSAR的发展历史和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实现现有的几种基线估计算法分析其优缺点,并针对最为常用的基于轨道计算基线的算法进行分量线性拟合的改进,实现了以方程替代一个固定值的算法,并验证了其正确性。结合理论与实验分析了基线对平地相位的影响,也提醒研究学者基线对于DEM的影响其主要误差来源是计算平地相位的误差传播至DEM。 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 InSAR测量基础理论知识介绍。该部分着重讲述InSAR的基本原理以及概述InSAR数据处理流程,其中基本原理主要描述了干涉测量的工作模式以及可以进行干涉测量的原理.。 2) InSAR基线估计的算法改进。该部分是论文的重点,介绍了基线估算的必要性,描述了目前存在的6种算法,针对利用轨道估计基线算法的缺点进行了每隔400行计算一个基线并进行线性拟合的改进。 3)改进算法准确性的验证。该部分针对基线估计的改进算法进行验证,计算的结果与精度较高的商业软件GAMMA软件结果做对比,证明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4)分析基线对平地相位的影响。该部分从理论、模拟实验以及实验验证的角度分析基线对平地相位的影响。 最后,笔者提出了论文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基线计算的发展趋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索志勇;李真芳;吴建新;保铮;;利用局部先验知识的InSAR基线估计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靳国旺;徐青;朱彩英;韩晓林;;利用平地干涉相位进行INSAR初始基线估计[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3 杨福芹;郭增长;王苗苗;李春意;;InSAR基线要素对测高精度影响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4 范洪冬;邓喀中;;InSAR组合基线估计方法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03期
5 靳国旺;吴一戎;向茂生;徐青;秦志远;;基于区域网平差的InSAR基线估计方法[J];测绘学报;2011年05期
6 孙龙;张长耀;胡茂林;;星载InSAR空间基线的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7年02期
7 陈刚;汤晓涛;钱方明;;星载InSAR立体基线定标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年01期
8 李洁;黄海风;梁甸农;;基于遗传算法的星载InSAR多基线编队构形优化设计[J];电讯技术;2010年02期
9 张军;向家彬;彭石宝;;一种新的InSAR基线估计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郑芳,马德宝,裴怀宁;InSAR中基线精度要求的探讨[J];现代雷达;2005年09期
11 杨福芹;郭增长;;InSAR中基线不同表达形式要素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4期
12 沈汀;耿俊杰;孙瑞宝;;机载双天线InSAR基线的工程设计与验证技术研究[J];高技术通讯;2013年08期
13 聂鹏程;姚静;易东云;;单航过单平台InSAR基线模型的敏感性分析[J];宇航学报;2010年08期
14 曾友兵;洪峻;王宇;;斜视条件下机载InSAR基线分析及定标法[J];电子测量技术;2016年09期
15 蔺江涛;洪峻;胡继伟;;基于海平面的星载InSAR基线矢量定标方法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03期
16 张涛;万玲;吕孝雷;洪峻;;相对轨道根数的重轨InSAR卫星基线分析与控制[J];遥感学报;2019年06期
17 聂鹏程;姚静;易东云;;单星InSAR系统基线模型的误差传播与精度反演[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5期
18 董连凤;杨福芹;邢会敏;;基于InSAR视角对基线精度的影响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兵;李志伟;张磊;朱建军;丁晓利;;基于平地相位的InSAR基线精确估计[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5:InSAR技术、卫星热红外与地壳运动论文集[C];2014年
2 成枢;刁建鹏;杜培贞;林育秀;;基线误差对InSAR的影响分析和基线估算方法[A];全国开采沉陷规律与“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蒲天胜;;瓢虫后基线的类型[A];纪念澳洲瓢虫输引成功100周年——全国瓢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4 郝晓龙;陈力;;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的基线测量误差研究[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5 靳国旺;;用摄影测量观念理解InSAR技术[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6 孔诗晓;徐富明;孟贞贞;;行为决策中的基线比例忽略: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杨广平;;浅谈安徽标准长度基线场建设[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8 靳国旺;杜丽敏;徐青;兰朝桢;;INSAR干涉图的滤波处理[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高鑫;许琳娟;都伟冰;张合兵;郑岩超;马丹丹;曲逸穹;;西天山冰川表面高程变化InSAR监测与特征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21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21年
10 黄伟;冯亮;韦立登;李爽;;机载毫米波InSAR滑坡灾害应急监测应用[A];第七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0年
11 张斌;冯亮;李爽;韦立登;姚秀光;张帆;王柳柳;;基于双侧视机载多基线毫米波InSAR的城区高程反演技术[A];第七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0年
12 夏锦;张鹏;郑晓慧;王其合;边云云;朱辉;;宿州西水源地地面沉降不同时序InSAR监测对比分析[A];202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1年
13 周倩;江利明;;2011年Mw6.8缅甸地震InSAR电离层改正分析实验[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31:空间大地测量的全球变化研究、专题32:地震大地测量学、专题33: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C];2019年
14 朱瑞杰;师帅;刘欢;;基于INSAR技术的地表形变监测探究[A];加强科技创新 服务公司发展——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论文集(2017)[C];2017年
15 赵争;张过;张继贤;;遗传算法在InSAR相位解缠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6 王冬红;刘军;;INSAR像对的过采样与干涉图欠采样[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7 刘利力;詹总谦;舒宁;;一种InSAR高程计算迭代法[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8 祝传广;张永红;张继贤;邓喀中;吴宏安;;多视处理对时序InSAR技术的影响研究[A];变形与安全监测理论与实践——2014工程测量分会与矿山测量专委会年会论文精选[C];2014年
19 苗小利;;一种机载InSAR地面定标控制测量布点方案及实践[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20 邱建国;;编队卫星INSAR系统中天线指向误差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先明;InSAR及多基线InSAR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韩献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血压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9年
3 楼良盛;基于卫星编队InSAR数据处理技术[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张子文;时序InSAR地面沉降监测与地下水—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参数反演[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
5 朱邦彦;InSAR对流层延迟校正及其在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6 黄倩;基于高性能计算的InSAR相位解缠并行算法研究与云平台构建[D];南京大学;2015年
7 张秋玲;基于分布式卫星的InSAR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8 涂佳;基于双频GPS的分布式InSAR卫星系统高精度星间基线确定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蓝洋;多基线InSAR两阶段规划处理框架与相位解缠绕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10 范洪冬;InSAR若干关键算法及其在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1 刘洋;顾及模型误差的震源参数InSAR反演[D];武汉大学;2012年
12 田馨;InSAR技术形变监测中的干涉条件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3 谷德峰;分布式InSAR卫星系统空间状态的测量与估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4 刘艳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量技术测量地表变形的理论与算法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07年
15 花奋奋;多基线干涉SAR高程反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6 刘一霖;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时序InSAR技术监测与地下流体开采相关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17 张金芝;基于InSAR时序分析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及典型影响因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18 柳祥乐;多基线层析成像合成孔径雷达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19 李品;InSAR系统的定标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0 郭利民;基于InSAR与多源数据的三维形变场获取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婷婷;InSAR基线估计方法及其对平地相位影响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2 王娜;多基线InSAR相位估计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刘植;多基线星载InSAR成像及数据处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4 范炜康;分布式星载InSAR干涉基线常值误差标定方法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
5 李洁;星载InSAR多基线干涉测高及编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王旭;基于优化小基线集InSAR的北京城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郭立文;多基线InSAR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红敏;多基线InSAR数据仿真及其相位解缠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曹生明;基线梁结构的变形分析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程晓谦;不确定条件下的忽视基线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1 单世铎;InSAR平地效应去除及相位噪声抑制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2 杜勇;基于InSAR基线校正的高精度DEM提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3 刘志栋;InSAR相位解缠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4 杨敏;多基线InSAR获取DEM数据的关键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5 孔诗晓;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6 郝伟;复杂运动下的高精度InSAR动基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7 陈伟琪;基于室内模拟长度基线场的全站仪检定试验[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8 柳艳;基于InSAR技术的DEM精度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9 江飞;基于动态基线调整的车载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研究[D];浙江科技学院;2021年
20 牛磊;基于InSAR时序分析技术的攀枝花市仁和煤矿集中区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耀宇;成都标准基线场填补西南地区无高精度基线场空白[N];中国测绘报;2005年
2 记者 陈兰芹 杜永刚;山西省测绘基线检定场建成[N];中国测绘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肖燕;增长基线为15% 增长上线为20%[N];贵阳日报;2007年
4 张志明;福建今年企业工资增长基线为9.5%[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5 记者何春泉 通讯员杨成;城乡建设可以参照新的“基点基线”[N];昌吉日报(汉);2013年
6 本报记者 厉敏;抚平地之“痛”山之“伤”[N];日照日报;2008年
7 记者 秦荣 通讯员 袁冲;项目热潮平地涌[N];孝感日报;2019年
8 本报通讯员 鲁成龙;大平地:云岭深处的和谐彝村[N];楚雄日报(汉);2007年
9 本报记者 罗帮义;扶贫扶到心坎上 平地村旧貌换新颜[N];大理日报(汉);2006年
10 南方日报记者 毕式明 通讯员 任汝光 陈日红;固本强基让平地村换新颜[N];南方日报;2012年
11 黄冈日报全媒记者 杨辉 熊陈;平地起“高楼”[N];黄冈日报;2020年
12 本报记者 吴文博;平地而起的幸福梦[N];农民日报;2014年
13 通讯员 覃彬 杨宗发;开山平地办工业[N];安康日报;2010年
14 陈晓霞李清标;平地高用 多层建设[N];福建日报;2007年
15 本报记者 王垂林 胡键 通讯员 岳宗;六进平地看新图[N];南方日报;2007年
16 登舟;现代平地造船破百万吨[N];中国船舶报;2006年
17 洪其潮 记者 张朝登;上海自贸区瞄准“金融平地”[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18 通讯员 巨涛 记者 郭晓斌;岐山平地修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N];陕西日报;2010年
19 见习记者 徐月;戏曲之都再出发 戏剧生态平地起[N];抚州日报;2019年
20 本报记者 秦宜德;家用中央至暖空调平地崛起[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