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层间结合措施试验与分析评价
【摘要】:长期以来,无机稳定料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筑路技术在我国已得到普遍应用,在带来良好应用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缺点。在路面设计中,一般假设结构层之间相互连续的联结状态,结构内部的应力分布与层间的应力、应变传递都是连续的;在路面施工生产过程,规范并没有对层间结合施工方案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施工技术方法及其他实际原因导致各铺筑层间的联结性能大打折扣;开放交通后,由于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进一步弱化了结构层之间的联结作用,恶劣的自然环境更使之加剧。本文考虑重载交通荷载作用下进行力学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道路结构模型,施加简化的超重荷载,设置层间接触状况及考察面,以进行荷载作用下道路结构内部应力分布计算研究。主要从应力大小沿轮胎横向在道路表面的分布以及沿道路深度在结构内部的分布入手,分析水平荷载作用影响下道路力学响应、各层之间设定不同接触条件下道路力学响应、各力学参数与道路病害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内容。根据荷载作用状况和力学响应分析结果,结合工程实际生产条件设计室内试验进行分析研究,试验主要采用抗扭剪性能和抗拉拔性能方法,在确定粘结层材料最佳使用量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粘结层结构使用性能的影响,以期得到用以指导实际工程中铺筑粘结层的最佳方案。在室内试验中,各试验方法应用在同一变量评价研究中会得到相应的变化趋势。对试验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技术指标的覆盖区域及参数变化时试验结果的准确度,以提出试验研究中间检测方法的应用选择。
|
|
|
|
1 |
王海波,关彦忠;矸石灰(电厂废渣)在公路半刚性基层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10期 |
2 |
肖秋生;半刚性基层施工变异性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1期 |
3 |
张宏刚,崔长宇,刘长辉;半刚性基层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到的技术问题[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07期 |
4 |
张博,包龙生,于玲,贺小项,周蓝玉;半刚性基层的非线性特性[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09期 |
5 |
许彬,陈文影,李宝权;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裂缝防治[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06期 |
6 |
方新雨;曾辉;;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J];现代交通技术;2005年06期 |
7 |
张桂芝,朱峰;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山东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
8 |
刘子忠;曹志强;;半刚性基层裂缝分析及防治措施[J];公路;2006年07期 |
9 |
刘彬;;浅谈公路半刚性基层施工[J];青海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
10 |
邵军民;;半刚性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06年S3期 |
11 |
周围;;贵州山区公路半刚性基层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7年22期 |
12 |
韩中宇;程联双;陈敏;;半刚性基层结构优化设计与施工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3 |
刘占义;;半刚性基层施工注意事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4 |
秦萍;杨占;李淑婷;;柔性纤维在半刚性基层中的应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8年02期 |
15 |
贾宝成;;浅谈半刚性基层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9期 |
16 |
凌子良;;关于半刚性基层裂缝的分析与控制措施[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7 |
陈东升;武金婷;赵昕;;半刚性基层沥青铺面在港区道路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27期 |
18 |
顾晶彪;王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面层合理厚度探讨[J];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
19 |
吴宝芹;;新型半刚性基层适用性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9期 |
20 |
赵利军;;半刚性基层预压裂技术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0年3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