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外生菌根吸收和活化利用土壤矿物钾的研究

袁玲  
【摘要】: 钾是森林植被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需要量仅次于氮。研究外生菌根的钾素营养,可为筛选优良外生菌根真菌,解决林木缺钾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途径。试验选用国内外较具有研究基础和代表性的8种(株)外生菌根真菌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对K~+的吸收和影响因素,以及外生菌根真菌和桉树菌根苗对难溶性钾的活化利用。结果表明: 外生菌根真菌K~+的吸收位点对K~+的亲和力不同,K_m值为14.20~24.75μmol·L~(-1),I_(max)为28.95~65.74μmol·g~(-1)DW·h~(-1),C_(min)为1.28~5.51μmol·L~(-1)。对大多数土壤溶液而言,K~+的浓度远远高于供试外生菌根真菌吸收K~+的C_(min),表明在极其贫瘠的土壤中外生菌根真菌都能有效地吸收K~+。但NH_4~+对K~+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NH_4~+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当NH_4~+浓度为100和200μmol·L~(-1)时,K~+相对吸收率降低19.52%~74.02%,不同菌种之间差异显著。IAA和色氨酸甜菜碱促进外生菌根真菌的H~+分泌和K~+吸收,菌种之间存在差异。 在低K~+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能正常生长,这可能与它们吸收K~+的C_(min)值低有关,但无K~+和高K~+均有抑制作用。K~+显著影响外生菌根真菌分泌草酸和H~+的速率,无K~+>低K~+>中K~+>高K~+,高低之间的相差达1.83~7.40倍(草酸)和3.37~17.36倍(H~+)。在无K~+和低K~+条件下,外生菌根真菌分泌较多草酸可能有利于含钾矿物的风化和矿物晶格钾的释放,而分泌较多的H~+可能有利于粘粒矿物层间钾的交换,它们可视为外生菌根真菌活化土壤难溶性钾的机理。 菌种(株)不同,钾源不同,H~+和草酸分泌量,以及利用矿物钾的能力各不相同。分泌的H~+越多,菌丝体积累的钾来自于矿物的交换钾和层间钾可能越多;而分泌的草酸越多,菌丝体累积的钾来自于晶格钾的比例可能也越高。在有效钾低的条件下,P.tinctorius XC_1和P.tinctorius2144与桉树形成的外生菌根之后,叶片含钾量(提高26%~112%)、株高(增加37%~64%)和生物量(增加0.86~1.6倍)均大于非菌根苗。桉树非菌根苗不能利用氟化氢-高氯酸消化钾,而菌根苗均能有效地利用这种矿物态的钾,其中,P.tinctorius XC_1利用能力强于P.tinctorius 2144。 在外生菌根与钾素营养的研究方面,目前研究过的菌种(株)不到20个,但发现的外生菌根真菌已超过6000种。本项研究表明,不同菌种(株)吸收K~+的动力学参数、分泌草酸和H~+的速率,以及活化利用矿物钾的能力差异很大,故有限的研究材料难于全面弄清外生菌根真菌及菌根植物钾素营养的规律和机理。所以,选择更多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研究,可筛选出优良外生菌根真菌,更经济、有效地改善树木钾素营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淑清,徐丽华;东北主要用材树种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2年03期
2 张小燕,黄建国,许金山,范春丽,孙群;外生菌根真菌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研究现状[J];江苏林业科技;2004年02期
3 栾庆书;外生菌根真菌应用技术研究现状[J];辽宁林业科技;1994年Z1期
4 袁玲,方德华,汪智慧,魏兴元,黄建国;钾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分泌作用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1年02期
5 高大鹏,侯国清,王世忠,田福军;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幼树生长促进作用的机理[J];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05期
6 李海鹰,周兴,王桂文,范嘉晔;食用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7 秦岭,徐践,马萱,苑虎,郑来友,王有智;板栗共生菌根真菌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8 闫秀英,付雪松;培养基种类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2000年01期
9 栾庆书,王淑清,韩瑞兴,李长斌,张仁慈,李玉;浅谈外生菌根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J];辽宁林业科技;1998年03期
10 赵志鹏,郭秀珍;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的生态学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89年02期
11 陈辉,唐明,刘贤德,李志芳;外生菌根真菌对杨树抗溃疡病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1996年04期
12 秦岭,董清华,郑来友;园艺作物菌根研究进展[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13 曹季丹,唐玉贵,覃尚民,何三中,梁定军,陈小红,彭秀玲;优良外生菌株的筛选及其在松树育苗和造林中的应用[J];广西林业科学;1996年03期
14 黄艺,黄志基;外生菌根与植物抗重金属胁迫机理[J];生态学杂志;2005年04期
15 赵忠,王真辉;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植物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6 何兴元,吴清凤,周玉芝,韩桂云,田春杰;刺槐共生菌盆栽接种试验[J];林业科学;2002年04期
17 张小燕,黎勇,黄建国;外生菌根真菌的氮营养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5期
18 徐冰,李白,秦岭,李晓林;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对难溶性磷的活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9 卢丽君,白淑兰,王静,王铁牛;外生菌根合成的条件及形成机制[J];微生物学杂志;2005年02期
20 陈晔,许祖国,付标;庐山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J];生态学杂志;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胜;刘作易;喻子牛;桂阳;;一种新的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单菌丝团分离方法[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刚;彭少麟;;入侵种与土壤菌根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3 陈敏;庞基良;杨洁琼;周月兰;;春兰菌根真菌CL-3菌株的鉴定及共生体系的构建[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孙庆伟;;国外生理学教材的一些特点[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崔亚华;余知和;;春兰和蕙兰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秦岭;王有智;;板栗菌根真菌及其分离培养[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7 王淼焱;王洪娴;李敏;刘润进;;菌根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崔浩然;刘春生;余智奎;南博;;甘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9 孙皎;何伟;孟爱英;;PGLA牙周引导组织再生片体外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10 曾明;隋宝强;徐淑君;张广越;邓胜兴;罗光杰;;白三叶草对柑橘及菌根真菌化感效应的研究[A];中国柑橘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战略论坛暨中国柑橘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玲;外生菌根吸收和活化利用土壤矿物钾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李芳;外生菌根真菌吸附重金属特性及其对油松耐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辜夕容;外生菌根缓解铝毒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4 徐涤;海带外生菌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5 姚庆智;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油松菌根生物应用技术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6 程国玲;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菌根生物修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吴璟桉;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逻辑[D];复旦大学;2004年
8 冯海艳;土壤和宿主磷水平对AM真菌生长及ALP活性调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宋经元;菌根真菌对两种药用石斛的生长发育和基因表达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玉;白桦外生菌根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2 张琴;汞、镉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分泌作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淮稳霞;北京东灵山地区三种外生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姚庆智;油松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极其菌根化育苗应用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5 马琼;马尾松菌根化育苗技术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铁牛;大青山几种主要树种外生菌根真菌生态调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7 杨兵;毛鹃菌根真菌多样性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琴;辽东栎幼苗的外生菌根合成及其生理效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9 武静宇;兰科菌根真菌与植物专一性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华尔;实验室条件下樟子松幼苗菌根人工合成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华 金廷海 吴静;八小时外生产问题随时解决[N];科技日报;2003年
2 若亚;海外生活如何理财[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3 ;国外生物制药发展迅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4 记者乐绍延;日制造业海外生产比例创新高[N];人民日报;2003年
5 何全胜;“新价格理论”的作用原理[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6 郑天虹;今年扩招计划全部用于海外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7 阿文;海外生活禁忌之一[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8 周剑瑭;要“法外生情”情暖群众[N];石家庄日报;2006年
9 姜斯雄 郭立杰;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N];中国石油报;2004年
10 记者 张可喜;用骨髓细胞体外生骨骼[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