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Agent的网上农业信息挖掘研究
【摘要】:
面对Internet上的信息海洋,人们利用搜索引擎往往难于找到自己真正所需的信息和知识。Web信息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如何在异质、分布的Web上快速、有效地发现资源和知识,可以弥补搜索引擎的不足。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帮助人们在网上进行领域信息搜集和挖掘。本文在研究Web信息挖掘技术和智能Agent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面向领域的网上信息挖掘模型,围绕该模型的构建和软件实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有:
首先,所提出的模型系统采用多Agent体系结构,面向实际领域。作者在该系统模型中同时表达了文档、领域和用户三种信息描述模型。文档是信息处理的对象,文档模型的建立是特征提取、文档过滤等智能信息处理的基础;利用主题概念及其关键词表达领域模型,使得信息服务突出了面向领域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用户模型则体现用户的兴趣和意图,用于用户兴趣的表达和挖掘。
其次,在信息搜索Agent中,作者研究了文本特征选取和特征匹配问题。系统首先对领域训练样本进行学习,利用领域词典对训练文本进行词条切分和词频统计,并根据词频分布,提取代表采集目标的特征项集和相应的权重,生成特征矢量,形成初始领域模型和用户模型。然后,由搜集、监测Agent根据领域模型在Internet上搜集文档和信息。分析、过滤Agent对所搜集到的网页进行分析,抽取文档特征,形成文档的结构化表示。
再次,作者研究了基于内容和基于社会相结合的文档推荐方法。基于内容的推荐方法中,选择、推荐Agent通过比较结构化的文档属性与用户模型,寻找相似度最大的用户,并将其选择的文档推荐给用户;而采用社会的方法中,用户可以主动向系统提供其自行收集到的URL或其他文档,选择、推荐Agent通过比较用户间的相似性,从而可向相似用户推荐相应URL或其他文档。
第四,作者研究了学习Agent使用强化学习、遗传算法自适应地调整领域模型和用户模型。学习Agent的学习过程,既是用户相关性反馈过程,也是用户兴趣挖掘过程。系统通过记录用户浏览行为、获取用户对文档的反馈,以及从网上搜集到的文档作为学习的“原始强化信号”,通过用户模型、文档模型和领域模型的相互作用将强化信号传播到领域模型、用户模型中,从而实现自适应调整。同时系统利用遗传算法对用户模型进行主动调整。
最后,本文设计并编程实现了WMS网上农业信息挖掘原型系统。
|
|
|
|
1 |
印鉴,陈炬桦,刘斌;互联网上的文本信息采掘[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11期 |
2 |
文丽,马建国,姚远程;基于播存网格的智能Agent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25期 |
3 |
薛静,辛明军,郑炜,李伟华;面向工程应用的群体DSS分布式问题求解算法及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年06期 |
4 |
崔志明;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电子商务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2年11期 |
5 |
罗继秋;;智能Agent技术在反垃圾邮件中的应用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6 |
杨枨,朱晓芸,俞瑞钊;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管理[J];通信学报;1998年01期 |
7 |
杨俊芳;智能AGENT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2004年04期 |
8 |
吴宏伟,孙名松;基于智能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设计[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9 |
张莉;;基于Web数据挖掘的个性化信息智能Agent挖掘系统模型[J];科技广场;2006年08期 |
10 |
汤方澄,杨小虎,董金祥;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2年12期 |
11 |
陈萍;耿红琴;;基于智能Agent的网上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6期 |
12 |
杨炳儒,游福成,梁开健;基于信息挖掘与推拉技术的IDSS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03期 |
13 |
白丽君,张永奎,李荣陆;基于智能Agent的用户兴趣发现和更新[J];计算机工程;2003年02期 |
14 |
费爱国,王新辉;一种基于Web日志文件的信息挖掘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4年06期 |
15 |
国德峰;汪更生;宋毅;;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匹配引擎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8年17期 |
16 |
;第七届全国搜索引擎和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J];智能系统学报;2008年06期 |
17 |
张晓波,王蕾,韩永国;基于智能Agent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系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8 |
瞿超;刘鸿雁;;基于Agent的频繁模式挖掘[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33期 |
19 |
徐丽,韩晓刚,王怀民;智能Agent技术在因特网上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9年01期 |
20 |
高春鸣,丁一坚,兰秋军;远程教学平台的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