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农药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研究
【摘要】:
农药残留物是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莠去津、毒死蜱、马拉硫磷和丁草胺是我国农业上使用量较大且在环境水体中检出率较高的四种农药。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水体中四种农药的多残留检测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四种农药在水体中降解的影响,建立部分农药水体中降解的数学模型。
建立了环境水体中莠去津、马拉硫磷、毒死蜱和丁草胺等农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实验中采用C_(18)固相萃取小柱提取水样中的农药,用GC-NPD对农药进行分析检测。该分析方法的检出限(3σ)对莠去津、马拉硫磷、毒死蜱和丁草胺分别为0.1、0.1、0.2μg·L~(-1)和0.05μg·L~(-1)。4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均为0.10~10 mg·L~(-1),在河水、地下水和去离子水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0%~112%。利用该方法对河水、地下水和农田沟水等环境水体进行检测,在西北旺农田沟水中检测到丁草胺,在河水中检出了莠去津。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了水质、温度和pH等环境因素对四种农药在水体中降解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在水体中降解的主要途径为水解,pH是影响水解的主要环境因素,水体中的无机矿物质对马拉硫磷降解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影响丁草胺在水体中降解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有利于丁草胺的降解,而水中的无机矿物质对丁草胺的降解没有明显的作用。影响毒死蜱在水体中降解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pH和水质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水体中的无机物对毒死蜱降解影响不大,微生物对毒死蜱在水体中的降解有一定的贡献,光照和需氧条件有利于毒死蜱在水体中的降解。对水体中莠去津降解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pH,酸性和碱性会促进莠去津的降解;温度、水质、光照对莠去津的降解影响程度较小。
首次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水体中马拉硫磷和丁草胺降解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部分验证,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可以用本文建立的模型对环境水体中马拉硫磷和丁草胺的污染程度进行初步的预测。以下是马拉硫磷和丁草胺在水体中降解的数学模型,式中,y-水体中农药残留浓度(μg·L~(-1));x_1-温度(℃);x_2-时间(day);x_3-初始浓度(μg·L~(-1))。
马拉硫磷降解模型:
地下水:,,=39.22一2.slx,一2.26x,+0.62x,+0.06xlx:一0.04xlx,+0.06x矛+0.03x全
河水:y二33.22一L55x、一2.90x2十0.14x。十0.04x,xZ+0.04x矛一仪02x:x3+0.08x圣
池塘水:少=0.48一0.66x,一0.97x2+l.95x,+0.03x:xZ一0.03x,x,一0.02x圣一0·03x了
厂草胺的降解模型:
池塘水:少=15.73一l.57x:一o.96x2+1.,zx,+o.02x矛+0.“x圣一0.oZxZx,一。,oZx圣
|
|
|
|
1 |
张明时,王爱民;溴化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的酚系物[J];色谱;2000年01期 |
2 |
巩余禾;赵文良;;环境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11期 |
3 |
朱亮;;城市环境水体生态规划问题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
4 |
李合义;许锋;蔡欢;靳俊杰;;国标浊度测定法与便携式浊度计法测定结果相关性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8年03期 |
5 |
张琳;云霞;那广水;陈彤;张月梅;顾佳;刘春阳;;环境水体中四溴双酚A的HP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
6 |
王中民,杨国芬,孔伟,谭崇阳,王武芳;应用双重PCR检测环境水体中的军团菌[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5年03期 |
7 |
杨硕芳;;环境水体中金属元素分析进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7年10期 |
8 |
孙勤枢;朱军;刘安华;陈钟道;侯士峰;;环境水体中痕量三价砷和总砷的快速测定[J];济宁医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
9 |
龚正君;肖新峰;张新申;;环境水体中亚硫酸盐分析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1期 |
10 |
龚正君;陈国和;肖新峰;张新申;;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1 |
张乔瑄,邓赣湘;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微量砷[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5年12期 |
12 |
高世荣;潘力军;孙凤英;许永香;王俊起;;用水生生物评价环境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
13 |
左海英;张莉;张永涛;桂建业;李晓亚;;甲醇衍生法测定环境水体中八种酸性除草剂[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 |
14 |
许高扬;;环境水体污染调查监测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
15 |
钟世南;底栖动物在环境水体监测中的应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89年03期 |
16 |
石春养;磷污染,不可忽视[J];沿海环境;1999年05期 |
17 |
任丽萍,张录达,田芹,周志强,刘丰茂,江树人;正交试验法探讨丁草胺在环境水体中的降解[J];农药;2004年06期 |
18 |
李祥平;齐剑英;陈永亨;;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的卤乙酸和草甘膦[J];应用化学;2009年04期 |
19 |
王巧云;丁翔;李德军;王新明;;环境水样中三氟乙酸的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9年05期 |
20 |
李巧艳;吴新伟;刘于飞;伍业健;高国全;杨霞;;利用荧光RT-PCR法检测环境水体中诺如病毒[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