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

刘光栋  
【摘要】: 本文针对现代集约化农业中,以资源环境投入换取农业产出效益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华北集约化农业典型高产粮区—桓台县为例,定量评估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影响及其价值损失,以期为农业技术、政策提供成本效益分析工具,为区域农业绿色GDP核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采用系统设计方法,围绕农田生态系统中水分及碳氮的物质平衡过程,通过理论分析、监测调查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对区域农业资源环境经济成本进行评估,比较筛选适宜评估农业环境问题的方法,并归纳出实施区域农业生产资源环境成本评估的程序化步骤。 研究应用大量的一手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 ①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氮和水分循环与平衡过程是农业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损失评估的物质基础;根据环境价值评估的需要,划分农业生产的外部成本为资源退化性损失和环境污染性损失;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于区域农业生产环境问题,就集约化农业普遍存在水资源耗竭、地下水面源污染、土壤肥力变化及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等分别采用水资源价值的稀缺增值评估法、人力资本法、生产函数法和成果引用法等若干方法予以评估了相应的价值损失。 ②基于理论分析和评估实践,提出了包括区域农业模式划分、外部影响筛选、影响的定量、影响的货币化和环境成本加总的五步评估流程及区域农业生产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化框架;归纳了评估所必须的自然资源环境参数、模型化参数、社会经济参数构成的参数支持系统;初步提出组织管理这些参数的GIS数据库四层结构,为区域农业环境损失评估向模型化、程序化、电算化方向发展,开发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成本评估模型软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针对农业用水加剧区域水资源耗竭的稀缺特征,提出区域地下水资源相对农业的稀缺增长模型。应用GIS技术分析区域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空间分布发现:区域农业硝酸盐污染有非均衡的空间分异特征,即地下水分化为硝酸盐净输出的源区和净输入的汇集区。污染空间分布与潜水位等值线的一致性表明地下水流向在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异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支持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流域作为生态单元管理的对策。 ④采用不同方法,比较评估桓台县2002年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损失为3089.3~4778.7万元/a,平均单位耕地产生外部损失价值为1101.5~1703.9元/a。其中,占第一位的是水资源成本2608.8~4232.9万元/a,地下水硝酸盐面源污染损失为860.8~1170.1万元/a。由于过去10多年土壤肥力的持续改善,产生了490.9~949.1万元/a的正效应。参照美国的固定和减排CO_2成本评估该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外部经济损失大约是110.6~324.8万元/a。按桓台县当年小麦和玉米单产水平计算,粮食生产的边际外部环境成本为0.09元/kg。 ⑤借助DAISY模型,初步模拟小麦—玉米两粮轮作模式,在常规耕作管理基础上,模拟分析减少氮肥30%、减少灌溉50%、改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为单还田等条件下的环境损失变动。减少肥水投入条件下的外部成本变化分别降低4%和36.7%,但伴随外部损失的降低,相应导致减产21.3%和21.9%。因此指出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双赢必须依赖科学技术的可持续战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关于核事故对环境影响的第四届国际放射生态学讨论会[J];辐射防护通讯;1989年04期
2 陈育峰,刘逸农;全球气候变异与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和调控对策初探[J];大自然探索;1992年03期
3 李艳芳;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7期
4 谭荣;聚酯切片项目风险事故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5 Eugene A.Rosa;Richard York;Thomas Dietz;宁恕龙;;生态影响的人类驱动力足迹[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4年08期
6 佟炳勋;道路设计中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J];市政技术;2005年04期
7 隋欣,高清河,王宝辉;油田化学品的环境和生态毒理行为[J];能源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8 牟忠霞,王文勇,翟晓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方法简述[J];四川建筑;2005年04期
9 戈鹤山,谢明;室外空间电场对室内电磁环境影响的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5年04期
10 梁华;王小三;王曦;;电源无序建设与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2005年13期
11 ;矿业废弃地的特点及其环境影响[J];采矿技术;2006年01期
12 张丽萍;曾荣树;徐文东;金福杰;;油页岩综合利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抚顺矿区为例[J];中国煤田地质;2006年02期
13 曹育红;王丽;宁建宏;;陕北焦炭行业中焦炉煤气发电的环境影响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14 陈启石;李文卓;;反应过程环境性能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5 罗晓渭;武高林;;城市建设中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山西建筑;2007年27期
16 李建斌;;浅议矿井水对开采过程的影响与防治[J];煤;2008年06期
17 谭灵芝;李华友;王国友;;生活垃圾处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03期
18 郭鹏瑛;霍李江;马海龙;王润桃;;书刊胶印生产工艺生命周期评价案例研究[J];包装工程;2011年03期
19 肖素芬;林晓纯;;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的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J];水利水电;2000年01期
20 高晶霞;;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探究[J];北方环境;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方先;张晓玉;;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年
2 刘东;陈忠海;贾玉贵;;水源热泵的环境影响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万劲波;;所有权实现的环境影响及环境限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魏迎奇;温彦锋;蔡红;田景奎;;火力发电厂贮灰场灰水渗漏对环境的影响[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鹏忠;陈炳森;张为民;;加工过程环境影响的一个量化方法[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初步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灵芝;;构建和谐社会,从加强环境教育做起——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环境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辛亮;刘小飞;程胜高;;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巍;;利用数字化图版进行环境影响校正的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郑里华;;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对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栋;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侯伟;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屈广义;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罗贞礼;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苏航;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估及比较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杨晓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马建琴;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模糊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李剑;大兴安岭有色金属基地建设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张国平;贵州典型矿山的水环境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10 李松岩;猪饲料中高剂量的铜锌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文平;化工过程综合中的环境影响量化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2 仲平;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及其环境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慧瑾;基于LCA的饭店客房服务环境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马玉华;基于LCA的企业环境效率测度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范圣锋;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影响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6 阮陆隍;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徐巧;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D];厦门大学;2008年
8 赵秀良;青州市驼山路、青州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訾晓杰;煤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杨永梅;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恩;略论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影响[N];中国审计报;2002年
2 罗晖;曲格平:公众听证不是超前而是滞后[N];科技日报;2005年
3 佟煜仁;环境影响毛皮动物养殖效益[N];农民日报;2002年
4 娄巍立 覃飞文;东海区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N];中国渔业报;2006年
5 晓华;为矿山环保再上两道保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6 刘晓东;省环科院对南通经济“评头论足”[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李禾;北京垃圾发电项目须公开论证[N];科技日报;2007年
8 杭春燕;我省全面推行规划“环评”[N];新华日报;2006年
9 ;科学认识废电池的环境影响[N];中国环境报;2002年
10 周杰林;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强化执法能力建设[N];盘锦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