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特征
【摘要】:
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氮肥过量投入是目前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过量的氮肥施用不仅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而且会引起N_2O的大量排放并抑制农田土壤对甲烷的吸收。本研究建立了N_2O/CH_4连续自动观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在2002-2003年对传统和优化的氮肥管理体系的N_2O排放和CH_4吸收进行了两个轮作周期的连续观测,以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N_2O排放和CH_4吸收的特征及其减排潜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本研究构建的N_2O/CH_4连续自动观测系统每天每个处理可分别获得20个N_2O和CH_4的排放通量值,能够准确的捕捉N_2O的日排放变异。
利用N_2O/CH_4连续自动观测系统评价了常用的箱法间歇采样N_2O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时间对间隔采样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在7:20-18:00的模拟采样时间中,随着采样时间的延后计算的N_2O排放结果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N_2O的日排放规律相一致。其中,14:30采样计算的排放量最大,比最低值(7:20采样)高254%。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民传统的水肥管理处理中,2001-2002和2002-2003两个轮作周期内测得的N_2O的排放量分别为1959 gN hm~(-2)和1250 gN hm~(-2),N_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每次施肥和灌水之后的两周内,其中夏玉米十展叶期追肥后两周内N_2O的排放速率最高,2002年和2003年分别达到5.06 mg m~(-2)d~(-1)和5.60 mg m~(-2)d~(-1)。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土壤是CH_4的净吸收库,2001-2002和2002-2003两个轮作周期内测得的CH_4的吸收量分别为2303 g C hm~(-2和)1468 g C hm~(-2)。在本研究中CH_4的背景浓度与土壤对CH_4的吸收密切相关。
应用氮肥实时监控技术进行优化施氮,与传统施氮相比可以降低氮肥用量70.8%-76.4%,但作物产量不减,而N_2O排放量比传统施氮处理降低了61%-71%,CH_4吸收量比传统处理增加7.7%-24.6%。
通过对各种排放源进行温室效应增温潜力(GWP)的计算,优化施氮处理在轮作周期的GWP为1027kg(CO_(2 equ))hm~(-2),比传统施氮处理降低了72.9%。其中,优化施氮处理氮肥用量降低导致的CO_(2 equ)排放降低贡献率最大(75.0%),其次是N_2O排放量的降低(24.5%),促进甲烷吸收的减排效果最小(0.5%)。
|
|
|
|
1 |
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11期 |
2 |
李秋梅,陈新平,张福锁,V.Rmheld;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磷钾平衡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年02期 |
3 |
黄生斌,陈新平,张福锁;冬小麦施氮对下茬夏玉米的后效[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4 |
巨晓棠,潘家荣,刘学军,张福锁;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年03期 |
5 |
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氮素矿化及预测[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
6 |
魏亚萍,王璞,陈才良;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不施氮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4年01期 |
7 |
王秀斌;周卫;梁国庆;裴雪霞;夏文建;孙静文;;优化施肥条件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土壤氨挥发[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年02期 |
8 |
;掌握生育规律 夺取夏玉米高产[J];河北农业科技;1973年06期 |
9 |
姚万山;;1987年郾城基地县夏玉米万亩500公斤开发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8年05期 |
10 |
郑卓琳,李伯航,张淑敏;紧凑型夏玉米高产需水规律研究[J];玉米科学;1994年04期 |
11 |
袁宝玉,楚爱香,韩向阳,戚永安,茹海江,谢红敏;夏玉米单产11000~12000kg/hm~2试验示范[J];玉米科学;1998年04期 |
12 |
卜祥凤;夏玉米产量徘徊不前的原因浅析[J];农村科技开发;2002年06期 |
13 |
张海申
,王友华;夏玉米的中后期管理[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4年08期 |
14 |
董其德;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5年07期 |
15 |
刁凤玲;吴茂平;张丽林;;夏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06年04期 |
16 |
罗锋;盛振庆;杭中桥;薛宇;;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农业知识;2008年16期 |
17 |
陈亚伟;;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补救措施[J];农家参谋;2010年09期 |
18 |
李正风,张淑敏;干旱对夏玉米需水量和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1985年02期 |
19 |
姚炳龙,李炳生;对沿海旱作地区推广夏玉米问题的商榷[J];作物杂志;1989年04期 |
20 |
黄瑞恒,李晋生,赵双进;限水条件下夏秋两熟制一体化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