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数据的北京地区土壤含水量遥感信息模型研究
【摘要】:
干旱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遥感手段可以大面积的实时的探测土壤含水量进而对土壤旱情进行监测。长久以来国内外一直利用NOAA气象卫星从事土壤含水量的遥感监测,现在随着更优越的新一代传感器了ERRA-MODIS的升空,将最新的MODIS数据用于土壤含水量遥感信息模型的构建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在详绍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北京平原为研究区,以能量平衡为基础理论,将MODIS遥感数据所获取的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作为反演土壤含水量的两个基本参量,再通过地面实验获得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将三者建立经验模型,从而实现上壤含水量的遥感反演。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植被覆盖水平,将模型的建立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裸地和低植被覆盖水平下的热惯量模型,另一部分是高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温度/植被指数经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地区裸地和低植被覆盖条件下,指数形式的热惯量模型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演土壤水分;植被覆盖条件下,NDVI和31通道亮温的线性组合以及比值与含水量都有密切的关系,线性组合能更好的反演土壤含水量,SAVI和EVI等植被指数形式结合31通道亮温构成的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模型效果较差;BP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模型的拟合,但需要较大的样本数才能体现其优越性。
|
|
|
|
1 |
上海市农科院土保所治水改土课题组;;麦田不同开沟方式的排水效果[J];上海农业科技;1977年19期 |
2 |
杜永祥;黄芪栽种产生”鸡爪芪”原因探讨[J];中药材;1980年02期 |
3 |
陶汉之;;茶树的水势和灌溉的生理指标[J];中国茶叶;1980年04期 |
4 |
白守信,张遂申,梁仰止;春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81年02期 |
5 |
吴元福;;谈谈棉田灌溉的时机[J];农业科技通讯;1982年06期 |
6 |
G.S.Mudahar;于风义;;一种同时测量土壤密度和含水量的新方法[J];核农学通报;1987年02期 |
7 |
蒲庸昌;韩天宝;徐昂阿巴斯尔;;半干旱地区固定沙地造林整地技术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科技;1987年02期 |
8 |
朱大权,张文群,商铁兰,蒋光润;甘肃省定西地区土壤光谱特征分析[J];土壤肥料;1991年06期 |
9 |
穆兴民;陈国良;郭宝安;赵克学;;宁南黄土丘陵区荒坡地土壤水分分布与运行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1992年02期 |
10 |
郑方强,范永贵,冯居贤;土壤含水量对大黑鳃金龟生殖的影响[J];昆虫知识;1996年03期 |
11 |
吴孔明;郭予元;;土壤含水量对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羽化及抗寒能力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1997年02期 |
12 |
姚奎元,孟宪钺,刘淑梅;天津市农田土壤水分监测预报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8年01期 |
13 |
何念鹏,周道玮,吴泠;极端干旱干扰下松嫩草原土壤含水量与植物的反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
14 |
韩蕊莲,侯庆春;延安试区刺槐林地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5 |
李林锋;土壤含水量对桉树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6 |
左玉萍,贾志宽;土壤含水量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动态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7 |
任印军,陈若礼,张存岭,纪永民,刘慧明;降水量对夏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4期 |
18 |
李玉强;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移小勇;;土壤温度和水分对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呼吸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
19 |
赵燕东;白陈祥;匡秋明;张军;Paul Wolfgang;;土壤水分传感器实用性能对比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20 |
杨贵羽;罗远培;李保国;陈晓远;;水分胁迫持续时间对冬小麦根冠生物量累积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