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铃薯品种的配合力分析及亲本选配
【摘要】:
本试验选用Mira等10个当地马铃薯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配制成22个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后代群体在无性一代的晚疫病、生长势等7个植株性状以及块茎产量、淀粉含量等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其中,对马铃薯的块茎肉色、开花性、株形分离、株高分离、茎色分离和花色分离的配合力研究是首次报道。通过对当地四类主要的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 晚疫病和单个块茎重的父本效应分别达65.2%、56.7%,群体遗传主要受父本效应影响;淀粉含量的遗传主要受母本效应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其遗传效应分别达40.5%、44.9%;株形分离、株高分离、开花性、茎色分离、皮色、结薯数和块茎产量等7个性状的非加性效应在66.8%—93.0%之间,群体遗传主要受亲本间遗传差异的影响;植株生长势、花色分离、薯形、肉色和块茎外观等5个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
(2) HZ23、HZ88、K6、N7是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ZHXW、XWYW是2个特色亲本;Mira×K6、Hui-2×K6、HZ23×K6、Hui-2×N7、HZ23×N7、HZ88×N7等6个组合是综合性状评价较好的杂交组合;其中HZ23×N7是一个优良TPS组合。HZ88×ZHXW、HZ23×ZHXW是综合性状优良的特色杂交组合。
(3)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品种资源是云南省马铃薯品种选育最重要的骨干亲本;外引品种难以在当地生产上直接利用,但可筛选出像K6、N7这样的优良亲本应用于遗传育种。
(4) 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能有效预测杂交组合后代群体的表现;在进行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时,应选择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的亲本,至少保证有1个亲本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TPS组合的方法是马铃薯遗传育种的有效手段。
(5) 提出了“薯肉局部红色或紫色的遗传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微效多基因数量的多少决定颜色为红色或紫色,以及颜色的深浅”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