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云南省马铃薯品种的配合力分析及亲本选配

杨万林  
【摘要】: 本试验选用Mira等10个当地马铃薯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配制成22个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后代群体在无性一代的晚疫病、生长势等7个植株性状以及块茎产量、淀粉含量等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其中,对马铃薯的块茎肉色、开花性、株形分离、株高分离、茎色分离和花色分离的配合力研究是首次报道。通过对当地四类主要的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 晚疫病和单个块茎重的父本效应分别达65.2%、56.7%,群体遗传主要受父本效应影响;淀粉含量的遗传主要受母本效应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其遗传效应分别达40.5%、44.9%;株形分离、株高分离、开花性、茎色分离、皮色、结薯数和块茎产量等7个性状的非加性效应在66.8%—93.0%之间,群体遗传主要受亲本间遗传差异的影响;植株生长势、花色分离、薯形、肉色和块茎外观等5个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 (2) HZ23、HZ88、K6、N7是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ZHXW、XWYW是2个特色亲本;Mira×K6、Hui-2×K6、HZ23×K6、Hui-2×N7、HZ23×N7、HZ88×N7等6个组合是综合性状评价较好的杂交组合;其中HZ23×N7是一个优良TPS组合。HZ88×ZHXW、HZ23×ZHXW是综合性状优良的特色杂交组合。 (3)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品种资源是云南省马铃薯品种选育最重要的骨干亲本;外引品种难以在当地生产上直接利用,但可筛选出像K6、N7这样的优良亲本应用于遗传育种。 (4) 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能有效预测杂交组合后代群体的表现;在进行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配制时,应选择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的亲本,至少保证有1个亲本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TPS组合的方法是马铃薯遗传育种的有效手段。 (5) 提出了“薯肉局部红色或紫色的遗传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微效多基因数量的多少决定颜色为红色或紫色,以及颜色的深浅”的假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荣华;王牡丹;王海凤;张书标;马洪丽;;杂交稻新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1年02期
2 孔宪旺;;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3 孙长君;吴琼;吴晓东;李书涛;王子胜;;特早熟杂交棉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回归分析[J];中国棉花;2011年08期
4 周芳菊;陈桥生;张道荣;汤清益;王志顺;姜其斌;;杂交小麦主要产量性状优势及亲本选配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5 潘伟明;曾慕衡;;鲜食型糯玉米果穗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南文华;王建旭;郑祥博;李发民;王辉;毛建昌;;玉米苗期根系性状配合力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7 张玲;谢崇华;杨国涛;李海青;胡运高;陈永军;;杂交水稻氮素利用胞质效应配合力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04期
8 庞胜群;辛建华;郑群;吉雪花;李新;刘颖;;加工番茄果实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孙明伟;袁素霞;徐有明;刘春;明军;;基于SRAP标记的百合部分种及品种遗传结构分析[J];园艺学报;2011年08期
10 黄启中;黄任中;吕中华;张世才;;单生朝天椒新品种艳椒425的选育[J];西南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11 刘仁祥;韩孝六;代飞;刘胜传;陈春艳;王颖;李全鑫;丁飞;;烤烟自育DH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12 张扬勇;靳哲;方智远;刘玉梅;杨丽梅;庄木;孙培田;;结球甘蓝抗寒性配合力分析及优良抗寒组合选育[J];中国蔬菜;2011年14期
13 李高科;胡建广;郑锦荣;刘建华;;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14 杨占烈;姜萍;余德涛;;水稻三系不育系香209A的配合力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15 李金玉;张琼;邓海华;;用MS Access数据库分析甘蔗品种血缘[J];甘蔗糖业;2011年02期
16 陈晓文;马守才;王志军;李清峰;朱东旭;张改生;牛娜;;15个化杀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1年04期
17 蒋向辉;佘朝文;;七个不同来源金银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18 刘亚利;张述宽;苏琪;杨耀迥;滕辉升;陈坤;;16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效应及其聚类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凤霞;卢宝伟;李富恒;;不同耐热型番茄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徐亮;孟宪民;戚利;刘凤云;宿桂梅;焦阳;;柞蚕茧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司雨;陈国菊;雷建军;曹必好;冯恩友;;芥蓝硫代葡萄糖苷配合力及主要遗传参数分析[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佳;王会;梅德圣;胡琼;李云昌;;杂交油菜骨干亲本抗裂角性状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方扬辉;童春发;杨立伟;边黎明;施季森;;杉木两水平双列生长性状配合力及与杂种优势度的相关[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程灿;周继华;曹黎明;袁勤;;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长君;吴琼;吴晓东;李书涛;;特早熟杂交棉配合力及重要性状间相关性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徐俐;周瑞阳;刘恒蔚;;苎麻种子含油量的配合力分析及相关选择研究[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华泽田;李全英;;新型恢复系辽C52的选育与利用及配合力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苏顺德;郑仁华;欧阳磊;王毅;;老杉木优良杂交组合选择的研究[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荣峰;若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与热带种质的利用[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2 陈德全;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四川主要杂交稻组合农艺性状改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3 金伟栋;太湖流域粳稻杂种优势及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杨加银;大豆的杂种优势和杂种产量的数量遗传学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裴自友;普通小麦毒素(DON)积累抗性种质筛选、配合力分析和QTL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朱旭东;杂交水稻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及K17A恢复基因的遗传和SSR分子标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程式华;水稻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分类、遗传及亚种间杂交稻亲本选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8 石海春;玉米×大刍草选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及QTLs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青华;马尾松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及环境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何旭东;桉树杂种优势及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万林;云南省马铃薯品种的配合力分析及亲本选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燕;7个玉米合成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及杂优类群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3 白鹏飞;o2近等基因系杂交组合及对应亲本杂交组合的主成分和配合力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董朋飞;郑单958双亲近缘系的生育差异及其在F_1中的遗传表现[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张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甘蓝型油菜Ogu CMS恢复系[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方扬辉;杉木两水平双列杂交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毕川;蓖麻亲缘关系与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图谱构建[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玉晗;不同地理起源甜瓜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张辉;RAPD在甘蔗亲本选配上的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10 罗明亮;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旱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科;分子设计让育种更快更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2 江山;孙寰:育出“杂交第一豆”[N];人民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郭伟 张丽辉;利用生物技术 实现农业节水[N];河北日报;2006年
4 记者 孙文生通讯员 王海明;西北农林科大小麦育种获新突破[N];陕西日报;2008年
5 州农科所供稿;青春年华搏激流 科技路上攀高峰[N];云南政协报;2009年
6 记者宦建新;超级稻新概念每一环节有创新[N];科技日报;2003年
7 中国农业大学 周禾 王晓荣;野牛草生物学特性与坪用性状改良(四)[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张爱华;化学杂交剂育种试验进展顺利[N];科技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陈云芬;国际合作提升云南玉米科研水平[N];云南日报;2011年
10 姜洪涛;“尾亚二号”喜获品种权[N];北大荒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