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牛羊源性成份化妆品传播疯牛病的风险分析与研究
【摘要】:化妆品市场是我国近年来增长最为迅速的消费品市场之一,人们在从化妆品中受益的同时,
使用化妆品也存在着安全性问题。由于化妆品中含有大量牛、羊源性物质,而疯牛病是一种危害
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所以近年来随着疯牛病的相继暴发和流行,有关化妆品是否会传播疯牛
病这一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禁止来自疯牛病疫区含有牛、
羊源性成分的化妆品入境。为了确实防止疯牛病病原通过化妆品传入我国,本文将对化妆品中的
牛、羊源性成分传播疯牛病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国家制定进出境化妆品有关疯牛病检
验检疫的规定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给这些化妆品的使用者提供理论指导,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对加
强具有BSE感染风险的化妆品的管理提出建议.
经过多年来的实地考察,搜集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经仔细分析、研究和比较,进行了
本课题的研究。本研究以现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系统地运用风险分析理论,分别从危害因素的
确定、传入评估、接触评估、后果评估、以及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等各方面切入,建立了有关化
妆品成份传播疯牛病的风险分析模型。该模型包括地理性风险评估、动物的健康状况、组织来源、
组织感染性水平、加工工艺对BSE病原的清除水平及产品的终用途等内容。该评估模型不仅考虑
了动物的安全性和健康状况,更注重分析了动物原料生产加工工艺降低或灭活疯牛病病原感染性
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满足我国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涉及疯牛病风险化妆品及其
原料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需要。
通过风险分析研究,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BSE病原经过化妆品传播的可能性。因此,我国卫
生部发布的在化妆品中不应含有疯牛病疫区的85牛、羊源性成分的禁令是有科学依据的。
根据携带和传播BSE感染性的水平不同,本文将我国卫生部所列的来自疯牛病疫区的85种
牛、羊源性成份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质、中度危险性物质和低度危险性物质,并分别进行
风险分析和评估。其评估结果如下:
对于以脑、脊髓为代表的高度危险性物质,他们传播BSE的风险极大,在化妆品成分中应该
禁止使用。
对于以羊毛脂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低度危险性物质,由于其主要是作为外用化妆品成分。只
要其原料来自健康动物,没有受到特殊危险性物质的污染,加工过程中pH值、温度和时间都达
到一定的条件,其传播疯牛病的风险可以基本排除。
中度危险性物质包含的种类比较复杂,涉及到47种成分,而可用的资料又有限,本文只对
了解其加工、提取过程的一些成分进行了分析。对于化妆品中使用的油脂,剔除生产原料中的牛、
羊特殊风险物质后。将原料切割成不大于50mm的颗粒,在不低于133℃/3巴/20m的条件下加工,
如果生产的油脂中不溶性杂质含量低于0. 15%,且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没有发生交叉污染,则
这种油脂是安全的。对于化妆品中使用的明胶和胶原,在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安全,生产过程有相
应的认定试验、避免特殊危险性物质污染的条件下加工的产品,也被认为是安全的。对产自其它
组织的蛋白质类、糖类、脂类以及生物单分子等物质,由于资料所限,没能对其进行完全评估。
鉴于疯牛病病原是蛋白质,化妆品中使用牛羊源性蛋白质产品传播BSE的风险比其它产品高。所
以,应严格控制蛋自质类产品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对T.其他需要保持生物活性的产品,其加l_l_
艺可能无法满足灭活疯牛病病原的要求,也需要严格控制。如果原料中没有特殊危险物质,加I
l一艺又能保证其达到单分子水平(需要确认),除蛋自质类外,其他成份应允许使用。
本研究研究、总结出了消费者在对化妆品中BSE感染因子进行自我评估时,应着重注意的事
项;列出了化妆品生产者销售化妆品时应该向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以使消费者得到更好的白我保
护。另外,就风险管理而言,应该借鉴别国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认真落实各项相
关政策,加强管理,切断疯牛病的传播途径,争取把疯牛病拒之于国门之外。
关键词:疯牛病化妆品风险分析与研究
|
|
|
|
1 |
顾士圻,张博,何玲,冯栓成;简述疯牛病与化妆品[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3年05期 |
2 |
孙虹,高彦生;牛海绵状脑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12期 |
3 |
刘茶珍,刘国星,张云英,张宇锋,潘爱虎,项翠琴,张大兵;化妆品中牛羊成分检测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年06期 |
4 |
李朝伟;从疯牛病、瘦肉精说起[J];中老年保健;2003年01期 |
5 |
肖学利;王利广;;疯牛病离我们还有多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所研究员洪涛[J];健康人;2002年12期 |
6 |
高彦生,黄建珍;英国疯牛病风波(续)[J];中国进出境动植检;1996年03期 |
7 |
张翼;受理来自发生疯牛病国家(地区)的化妆品申报有新规[J];中国药事;2003年07期 |
8 |
马贵平,史喜菊;化妆品传播疯牛病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J];检验检疫科学;2005年06期 |
9 |
叶五曲,韩陆奇,丁琰山;疯牛病危机与中国罐头出口[J];肉品卫生;2001年03期 |
10 |
龚艳清,陈信忠;“疯牛病”与“疯人病”离我们还远吗[J];厦门科技;2002年05期 |
11 |
;网罗天下[J];肉品卫生;2004年01期 |
12 |
;加拿大又发现一例疯牛病疑似病例[J];口岸卫生控制;2006年02期 |
13 |
;北京查出14种化妆品涉嫌含有“疯牛病”[J];健康人;2002年06期 |
14 |
文涵;;美国本土发现首例疯牛病[J];国外医学情报;2004年02期 |
15 |
张晓东;化妆品也会传播疯牛病[J];质量指南;2002年11期 |
16 |
侯家声;人类感染疯牛病的识别[J];家庭医学;1996年20期 |
17 |
石林文;;疯牛病会不会传中国[J];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02期 |
18 |
;卫生部关于执行禁止进口和销售发生疯牛病国家牛肉食品公告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年04期 |
19 |
洪涛;疯牛病与朊病毒[J];首都医药;1998年11期 |
20 |
丁琰山,叶五曲,韩陆奇;疯牛病与人新型克雅氏病[J];肉品卫生;2002年03期 |
|
|
|
|
|
1 |
徐淑菲;孔繁德;;一类传染病——疯牛病研究近况[A];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2 |
钟旗;;疯牛病在日本[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3 |
刘丽波;崔克;;疯牛病的研究进展[A];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省农科院“八百双倍增工程”科技培训暨云南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
4 |
洪涛;;疯牛病的流行与控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
5 |
刘雨田;王志亮;魏荣;邹艳丽;侯广宇;;谈谈如何做好我国疯牛病的防范工作[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
6 |
马运明;;用“消化弹”消解测定化妆品中铅试验[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0)[C];1989年 |
7 |
宋国艾;;维生素与化妆品[A];2002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8 |
刘树葆;张蕾;田颖;任慧瑛;;青刺果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A];2006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9 |
郑芝才;;胶原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10 |
吴海大;;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A];2002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