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二甲嘧啶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砂质壤土中转归的研究
【摘要】:兽药在环境中污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这是因为在许多土壤和水域中发现了抗生素的残留。磺胺类药物也已在排出的农业废水中发现。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_2)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兽用药物,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以预防或治疗细菌性传染病。近年来磺胺二甲嘧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现象十分严重,各国都对该药制定了严格的残留限量要求。N~4-乙酰化磺胺二甲嘧啶(N~4-acetylsulfamethazine, N~4-ACE-SM_2)是SM_2在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它可以同母体化合物一同随动物的粪尿排泄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本文以SM_2及N~4-ACE-SM_2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开展它们在土壤环境中转化和运移特性的试验研究。
首先,建立了SM_2及N~4-ACE-SM_2在土壤中残留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土壤样品中的SM_2及N~4-ACE-SM_2用碱性NaCl水溶液提取,SPE柱净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添加水平分别为20μg·kg~(-1)、100μg·kg~(-1)和1000μg·kg~(-1),测得SM_2和N4-ACE-SM_2的平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5.53%~91.93%和90.09%~95.74%。该方法中SM_2和N~4-ACE-SM_2的检测限分别为15μg·kg~(-1)和12μg·kg~(-1)。其次,对SM_2及N~4-ACE-SM_2在水中残留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改进。用乙酸乙酯提取,旋蒸,过SPE柱除去土壤基质中色素及其它杂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在20μg·L~(-1)、100μg·L~(-1)和1000μg·L~(-1)添加水平上,其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1.98%~85.08%,88.33%~94.47%。
基于所建立和改进的试验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批量平衡法,进行了SM_2及N~4-ACE-SM_2在砂质壤土中的吸附特性研究,以Fren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匹配实验数据,分别得到它们的吸附等温线,从而获得土壤吸附特性参数K_f和1/n。结果表明:SM_2的K_f为1.0134,1/n为0.8921;N~4-ACE-SM_2的K_f为0.7236,1/n为0.8334,其吸附特性可很好地用Freundlich方程加以描述;接着,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批培养法开展了SM_2及N~4-ACE-SM_2在供试土壤中的降解实验,对试验数据应用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分别获得了SM_2及N~4-ACE-SM_2的微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的一级降解速率常数,结果表明:SM_2、N~4-ACE-SM_2在供试土壤中的降解很快,它们的微生物降解半衰期T_(1/2)分别为3.44 d和1.58 d,化学降解半衰期T_(1/2)分别为8.9d和7.12d;另外,降解实验还揭示出代谢产物N~4-ACE-SM_2在供试土壤中可部分地转化成母体化合物SM_2,这一现象得到了质谱检测的确定。最后,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易混合置换实验装置,对SM_2及N~4-ACE-SM_2在稳定流场饱和砂质壤土中的运移动态开展了实验观测,并以Br~-作为示踪溶质,分别获得它们淋溶动态的穿透曲线。实验结果显示:与示踪溶质相比,SM_2及N~4-ACE-SM_2的穿透曲线都呈现出非对称和拖尾的形状,它们的出峰时间均滞后,出峰高度也降低。这说明:SM_2及N~4-ACE-SM_2在土壤中的运移同时伴随吸附和降解作用的发生。质量守恒计算表明:在本文实验条件下SM_2及N~4-ACE-SM_2在土壤中的回收量分别为1419.54μg和1219.48μg,它们分别占添加量的95.86%和78.23%。
|
|
|
|
1 |
华士英
,窦森
,朱涛;土壤胡敏酸溶液的~(13)C—NMR方法研究[J];波谱学杂志;1989年02期 |
2 |
徐谦;从Zn/Cd值研究北京地区土壤中镉的富集与淋失[J];环境科学;1990年06期 |
3 |
土壤环境容量协作组;中国主要类型土壤Cd、Pb、Cu和As的主要生态学指标和临界含量[J];环境科学;1991年04期 |
4 |
刘崇利,杜华;管道输送制盐卤水漏失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5 |
林齐维,李庆新,瞿丽雅,张海燕,何锦林,谭红;丹寨汞矿冶炼厂土壤汞污染的初步研究[J];贵州环保科技;1998年02期 |
6 |
黄近丹;X射线能谱法测定土壤中7种主次量元素[J];岩矿测试;1999年04期 |
7 |
陈家莲,林英,张立新,王林玲,王强兵,易发平,周泽扬;降解蚕蛹壳几丁质微生物筛选研究初探[J];蚕学通讯;1999年04期 |
8 |
阮宏华,姜志林;城郊公路两侧主要森林类型铅含量及分布规律[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3期 |
9 |
李凌波,林大泉,曾向东,籍伟,戴竹青;某石油化工厂区有机污染物的表征 I.土壤[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1年04期 |
10 |
翟海,杨永岗,胡霭堂;对我国二十种土壤中稀土元素形态分组的研究[J];稀土;2001年03期 |
11 |
宋玉芳,许华夏,任丽萍,龚平,周启星,孙铁珩;重金属对西红柿种子发芽与根伸长的抑制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
12 |
朱礼学;成都平原西部土壤中镉的分布与镉污染[J];四川环境;2001年02期 |
13 |
戴树桂,刘广良,钱芸,孙玉宝;土壤多介质环境污染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1年01期 |
14 |
李忠信;张力仪和低张力灌溉方案(Ⅱ)[J];烟草科技;2001年01期 |
15 |
何孟常,季海冰,赵承易,谢军,吴宪明,李志峰;锑矿区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污染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6 |
司友斌,周静,王兴祥,周东美;除草剂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J];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
17 |
庹先国,滕彦国,徐争启,倪师军,张成江;用X射线荧光法评价攀枝花矿区重金属污染[J];金属矿山;2003年12期 |
18 |
张乃明,李保国,胡克林;污水灌区耕层土壤中铅、镉的空间变异特征[J];土壤学报;2003年01期 |
19 |
戴晖;微波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J];分析仪器;2004年02期 |
20 |
李予红;土壤荒漠化现状的调查与评价[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