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再生体系建立与MxIrt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摘要】:以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及山定子(Malus baccata(L.)Borkh)组培苗为试材,建立了小金海棠及山定子离体叶片再生和转化体系,应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对其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MxIrtl基因功能进行初步探讨,并得出如下结果:
1、小金海棠适宜再生的培养基为MS+6-BA 4.0mg/L+NAA 1.0mg/L+TDZ 4.0mg/L,叶片再生频率可达90%以上,分析表明6-BA、NAA与TDZ三者之间有交互效应。山定子较容易再生,附加TDZ可提高山定子再生率,适宜再生的培养基为MS+6-BA 6.0mg/L+NAA 1.0mg/L+TDZ0.1mg/L,叶片再生频率可达85%以上。14-21d的暗培养有利于叶片再生,幼嫩叶片的再生效果远远高于中等及老化叶片,靠近叶柄的部分再生不定芽效果最理想。小金海棠叶片以向上放置最好,山定子对叶片放置方向不敏感。
2、Km在低浓度下即对不定芽再生产生影响,高浓度则完全抑制叶片再生,小金海棠再生Km筛选压为10-15mg/L,山定子再生Km筛选压为4-6mg/L,两者Hyg筛选压为1.0mg/L。Cef250mg/L不会影响叶片再生。
3、研究农杆菌菌株LBA4404及EHA105对苹果的GUS基因表达影响表明,EHA105菌株及2-3d的共培养时间较好,菌液浓度应在OD_(600)值0.5。
4、MxIrt1基因为小金海棠中克隆得到的Fe(Ⅱ)转运载体。构建小金海棠MxIrt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rt、pBIrtR、pBIrt-eGFP及pCWIrt,对苹果及烟草进行转化。经PCR及Southern鉴定,获得转化pCWIrt的烟草植株及转pBIrt的小金海棠植株。转基因烟草植株较之对照表现为叶片圆润,在缺铁胁迫下伴有生根量增加等特点。正常培养基中部分转基因烟草老叶出现斑点状枯斑现象。
5、构建与His-tag融合的MxIrt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30℃,IPTG 0.5mM下诱导7h可表达出相应40kD的蛋白条带。
6、Southern结果显示小金海棠及山定子均含有MxIrt1基因,且以多拷贝形式存在。PCR对苹果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后显示,MxIrt1基因至少含有一个内含子,长78bp。Northern杂交对MxIrt1基因在小金海棠及山定子中时空表达模式进行分析:MxIrt1基因在小金海棠部分器官中得以转录,但转录水平存在差异,嫩叶中表达水平偏低,花瓣中没有该基因的表达。
|
|
|
|
1 |
裴东,田颖川,刘群禄,吴标,奚声珂,莽克强;苹果叶片再生的改进及抗虫基因植株的获得[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2 |
王艳,孙仲序,夏阳;苹果砧木品种试管苗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3 |
罗静;陈伟;庄木;李艳红;;芸薹属作物遗传转化研究的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前景[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4 |
邢倩;李天红;;果树转基因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7期 |
5 |
莲宝;;怎样贮藏苹果和梨[J];现代农业;1982年09期 |
6 |
董启凤;;苹果纤维预防成人疾病的效果[J];中国果树;1985年02期 |
7 |
J.R.Kul;郑斌霞;;温度对苹果真菌性腐烂的影响[J];植物医生;1986年02期 |
8 |
张凤民;;猪食烂苹果中毒八例[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7年06期 |
9 |
毛志善;王书智;杨淑荣;;硅窗气调法在平房贮存苹果的试验报告[J];农业新技术;1987年06期 |
10 |
朱友泉;意大利的矮化苹果[J];江苏林业科技;1988年02期 |
11 |
王金云;;苹果商品生产途径的探讨[J];北方园艺;1989年Z1期 |
12 |
肖汝松;;呈贡“苹果”及“花红”[J];云南农业科技;1990年03期 |
13 |
时留成;;苹果不宜与梨混藏[J];河南林业;1990年04期 |
14 |
汪景彦;匈牙利苹果栽培特点[J];世界农业;1991年06期 |
15 |
徐群堂;;苹果贮藏管理技术[J];河南林业;1991年03期 |
16 |
;巧除苹果水锈病[J];河南农业;1992年01期 |
17 |
;农家生活[J];农业科技通讯;1992年10期 |
18 |
程荣臣,郑德之,王智兴,王丰亭,李守花,李守俊,刘翠娥,吕培修,唐元传;元帅系短枝型苹果的果形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方果树;1993年03期 |
19 |
罗文斌,刘爱华;李新品种——苹果李[J];果树学报;1995年04期 |
20 |
吴明江,张忠恒,于萍,黄剑,刘武林;苹果软化过程中质壁互作的生理和结构研究[J];园艺学报;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