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手性农药乙氧呋草黄对映体在生物体和环境中的活性及立体选择性行为的研究

王萍  
【摘要】:本论文以手性除草剂乙氧呋草黄为研究对象,以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拆分方法为基础,获得了光学纯对映体;利用生测方法对制备的对映体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不同质地的土壤、两种草坪草和动物体为目标,对乙氧呋草黄左右旋对映体的选择性环境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是关于该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生物活性和选择性环境行为的首次报道。 合成了CDMPC手性固定相并制得手性柱,对手性农药乙氧呋草黄和稻丰散对映体具有很好的识别和拆分能力。在优化的半制备色谱条件下,完成了乙氧呋草黄对映体的拆分、收集和制备,两个组分的化学结构经GC-MS确证,光学性质和流出顺序用圆二色检测器和旋光仪进行测定,获得了光学纯度超过97%的左旋和右旋对映体。 选择敏感性适中的高梁、黄瓜和小麦,利用生测技术对乙氧呋草黄外消旋体及左右旋对映体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左右旋对映体和等量的外消旋处理的高梁和黄瓜鲜重抑制作用差异显著,右旋体活性明显高于左旋体,也明显高于等量的外消旋体。但是对小麦生长的抑制活性两个对映体表现一致。 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两种草坪草经茎叶喷雾外消旋乙氧呋草黄后,定期采集、处理,分析其体内该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选择性降解情况。结果显示,乙氧呋草黄对映体在两种草坪草体内降解趋势基本一致,但降解速度差异显著,存在明显的立体选择性降解现象,左旋体被优先降解,导致体内右旋体过量,最高ER值达到3.0左右。 以大白兔为试验动物,采用静脉注射外消旋体的给药方式,考察了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以及脑组织、肝脏和胆汁中左右旋体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供试大白兔体内选择性现象明显,左旋乙氧呋草黄被优先降解或排泄,给药后血浆中ER值迅速增加;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左右旋对映体的药代行为差异显著,其中右旋体的总体清除率远远低于左旋体,平均持留时间明显比左旋体长,导致其生物利用率AUC远远大于左旋体。乙氧呋草黄对映体在脑组织中存在与血浆中不同的选择性机制,左旋体的浓度高于右旋体;而在肝脏和胆汁中的选择性与血浆中相同,右旋体的浓度高于左旋体。 通过向不同类型的土壤中添加外消旋及单一光学纯对映体进行培养,研究了乙氧呋草黄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和选择性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乙氧呋草黄在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其降解速度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质地等特性影响较大。黑暗培养和光照培养条件对乙氧呋草黄对映体的降解趋势和选择性情况无明显差异。左右旋对映体在3~#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有明显差异,二者半衰期相差0.95周;添加外消旋体培养6周后ER值达到1.65,表明左旋体被优先降解;同时在该土壤中存在左旋体向右旋体的转化现象;在其他几个土壤中均未有明显的选择性降解或对映体转化现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元正;农药的手征性及其生物活性[J];农药;1982年06期
2 宫崎昭雄;张育苍;;光学活性有机磷杀虫剂的合成及立体化学与生物活性的相关性[J];世界农药;1988年01期
3 王鹏,江树人,冯楠,刘东晖,姜伟,周志强;醇改性剂对两种手性农药对映体拆分的影响[J];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05期
4 杨丽萍,李树正,李煜昶,高如瑜;三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映体生物活性的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敖聪聪,李玉新;化学信息素的合成及构效关系[J];世界农药;2001年01期
6 赵月荣;;手性类农药中间体简介[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年01期
7 王鹏,江树人,刘东晖,姜伟,周志强;马拉硫磷对映体色谱拆分方法的建立[J];化学试剂;2005年07期
8 姚俊英;徐文英;;我国手性农药与环境安全研究跻身世界前列[J];山东农药信息;2007年05期
9 谭莹,莫卫民,胡宝祥;手性农药残留分析的进展概况[J];浙江化工;2005年05期
10 李楠,钱传范;手性农药对映异构体的分析[J];农药;1998年11期
11 曹巧;董丰收;刘新刚;郑永权;;手性农药三唑醇不同对映体在水体中的光解行为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12 徐志固,俞鼎琼;光学活性配合物的合成、拆分和性能研究——Ⅲ.fac-、mer-〔Co(β-ala)_3〕的手性固定相拆分和其对映体的异构化外消旋反应机理[J];无机化学学报;1988年03期
13 邹盛欧;含氟农药[J];现代化工;1988年01期
14 吴兰均,刘桂兰,宓爱巧,蒋耀忠;对映体的气相色谱分析——Ⅰ.氨基酸和吡啶胺的分离测定[J];色谱;1992年05期
15 徐诗伟,徐清;微生物酶立体控制合成光学异构体[J];微生物学通报;1993年04期
16 罗喜牛;王新昌;李毅进;颜俊岩;潘涤;;国产四川-Ⅱ吸附剂从孕妇尿中提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3年03期
17 李方,靳慧,顾峻岭,傅若农,戴荣继;两种药物光学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18 谢剑炜,杨造萍,阮金秀;手性药物对映体的环糊精手性流动相、手性固定相HPLC法拆分[J];药学学报;1998年02期
19 王普善;加速手性技术的开发迎接世界制药工业的手性挑战(二)[J];中国新药杂志;1998年06期
20 高如瑜,祝凌燕;手性农药对映体的色谱分离[J];世界农药;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莉;董丰收;刘新刚;徐军;郑永权;陈武瑛;李远播;;液相色谱检测茚虫威在蔬菜、水果及土壤中的残留量[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2 程司堃;董艳花;胡敏;束毅;;对映选择性识别生物活性小分子的新型手性荧光受体[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维屏;马云;徐超;甘剑英;;手性持久性污染物对映体选择性环境化学与毒理学差异[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4 黄少华;冯继文;;二苯基乙二胺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器及其手性识别机理的NMR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秦峰;刘月启;欧俊杰;孔亮;邹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拆分氯噻酮对映体[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6 徐超;刘维屏;;手性污染物慢性毒理研究现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高如瑜;祝凌燕;周佳;;手性液相色谱法分离取代脲基磷酰胺酯对映体[A];天津市第十二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孙万儒;;手性化合物和手性化技术[A];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唐意红;姚彤炜;曾苏;;柱前衍生化RP-HPLC法测定兔全血中艾司洛尔对映体[A];色谱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荣;贾正平;陈立仁;马骏;樊俊杰;张强;谢华;;头孢呋辛对映体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方法研究[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手性农药乙氧呋草黄对映体在生物体和环境中的活性及立体选择性行为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洋;全碳C环DCK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武望婷;羧酸类芳酰腙配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及与DNA作用初探[D];西北大学;2007年
4 明建;云南特有食药用菌活性多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李创军;远志和华南远志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郭春燕;基于含N多功能配体的配合物分子的构筑、表征、性能及生物抑菌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颜廷才;β-葡萄糖苷酶提高刺嫩芽皂甙活性方法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8 周珊珊;手性有机磷农药的稳定性及立体选择性生物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曹秀芳;γ-芳基取代手性三唑类杀菌剂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颖;典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潜在毒性的整合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亚军;一些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的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胡炜东;内蒙古地区天然螺旋藻多糖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3 赵莉蔺;河朔荛花对山楂叶螨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4 樊安利;穿心莲内酯和乙酰穿心莲内酯的微生物转化及活性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郑必强;红豆杉内生真菌F0986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邱艳;石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对玉米象生物活性及杀虫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曹巧;三唑醇对映体在黄瓜植株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光解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李尔春;金银花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生物活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盛;和田玉枣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林;四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章迪思 宋鹏霞;禽畜排泄物不再“惹人嫌”[N];解放日报;2005年
2 刘燕玲;湖北打造民族药物现代化平台[N];健康报;2007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晓甜;和宝国际携新乙醇工艺进军内地[N];证券时报;2008年
4 苏静;生物活性纳米玻璃纤维成功研发[N];中国纺织报;2010年
5 蔡泽;生产生物活性饲料[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6 龚华萍宁成云;生物活性人工关节[N];科技日报;2008年
7 凌树森 徐燕丰;监测药物对映体临床用药更合理[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王杰;俄罗斯:加强生物活性食品添加剂管理[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马艳红;开发手性药物应综合考虑科学和经济学标准[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淑玲;常用生物活性水质改良剂[N];中国渔业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