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中乙烯信号转录因子LeERF1和LeERF2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植物中内源激素乙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调控乙烯反应是由乙烯信号转导途径来完成的。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EREBPs)是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下游传递元件,在植物中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来调控乙烯反应。LeERF1和LeERF2基因属于EREBPs家族成员,含有典型的ERF结构域。为了进一步研究它们的调控机制,本论文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克隆和鉴定LeERF1和LeERF2基因:通过RT-PCR方法从破色期番茄果实中克隆LeERFl和LeERF2基因,PCR产物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在大肠杆菌BL21中筛选到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ET-LeERF1和pET-LeERF2。
(2) 表达和纯化LeERF1和LeERF2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分别表达外源蛋白LeERF1和LeERF2,采用诱导温度为37℃,诱导剂IPTG浓度为lmmol/L,诱导时间为3h。LeERF1和LeERF2表达蛋白在细菌沉淀中约占菌体总蛋白53%和58%。应用Ni-NTA亲和层纯化回收LeERF1和LeERF2表达蛋白纯度分别为96%和99%。凝胶阻滞实验表明,LeERF1和LeERF2表达蛋白均具有与GCC盒结合特性。
(3) 制备抗LeERF1和LeERF2多克隆抗体:免疫兔子制备抗LeERF1多克隆抗体和抗LeERF2多克隆抗体效价均大于10000,经过DEAE-52离子交换柱纯化它们纯度分别达到了98%和99%。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抗LeERF1多克隆抗体和抗LeERF2的多克隆抗体均具有免疫特异性。
(4) LeERF1亚细胞定位:通过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的方法分析番茄果皮维管组织中LeERF1的亚细胞分布状况。研究表明,LeERF1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N)、细胞核仁(Nu)和质体(P)等部位,而在细胞壁(Cw)和液泡(V)上几乎没有分布;破色期番茄果实中,LeERF1蛋白在细胞核(N)、细胞核仁(Nu)和质体(P)中含量明显比绿熟期番茄果实增多。Western blotting表明,破色期番茄果实中LeERF1蛋白含量比绿熟期番茄果实中LeERF1蛋白含量有明显增加。试验结果表明,LeERF1与番茄果实成熟相关。
(5) LeERF1结合启动子的分离和功能鉴定:通过LeERF1蛋白-DNA体外结合实验,克隆了长度分别为893bp和734bp的TLBP1和TLBP2两个基因片断,它们都含有AGCCGCC(GCC盒),其中厂LBP1含有典型IATA box和CAAT box。GenBank比对结果表明,TLBP1和TLBP2基因片段与编码番茄几丁质酶AY343058/AY343059/AY343060的启动子基因在核甘酸水平上同源性达到80%以上。
(6) LeERF1蛋白和番茄果实病程胁迫的关系:采用番茄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 Link)侵染绿熟期、破色期、粉红期和红熟期丽春番茄果实。研究表明,LeERF1随乙烯释放量的变化而变化,在蛋白水平受乙烯调控;LeERF1蛋白与编码几丁质酶LECHI17基因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LECHI17基因mRNA水平与几丁质酶酶活具有相关性。试验表明,LeERF1可能在蛋白水平通过调控LECHI17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参与番茄果实的病程胁迫反应。
|
|
|
|
1 |
汤福强,刘愚,施教耐,毛慧珠,白永延;番茄子时外植体芽的分化过程与乙稀释放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1996年02期 |
2 |
李思经;FLAVR SAVR基因已获欧洲专利[J];生物技术通报;1995年05期 |
3 |
王傲雪,李景富;转基因番茄的机理及现状[J];辽宁农业科学;1998年06期 |
4 |
王中凤,应铁进;番茄突变体Epinastics的乙烯反应表现型分析[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年01期 |
5 |
赵虎基,乐锦华,黄煜辉;番茄耐贮性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新疆的应用前景(综述)[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6 |
胡艳,陈国祥,李朝军,刘少华;农杆菌介导IPT和etr1-1双基因转化番茄及转基因植株再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7 |
寇晓虹,朱本忠,罗云波,田慧琴,蔚变云;番茄果实中乙烯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关系[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年06期 |
8 |
尚庆茂;乙烯与番茄对伤病的应答[J];中国蔬菜;1999年02期 |
9 |
刘艳军,张伟玉,杨静慧,罗云波,刘玉东;干旱和乙烯介导下番茄生长生理反应及NR基因的表达[J];天津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
10 |
刘海,林德球,蒋跃明;果实成熟乙烯相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2年S1期 |
11 |
齐明芳;许涛;郭泳;李天来;;园艺植物器官脱落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12 |
本刊通讯员;;番茄矮架密植[J];上海农业科技;1977年13期 |
13 |
邵开勋;冯维高;;番茄使用调节安试验初报[J];长江蔬菜;1988年06期 |
14 |
杜庆良;;浅谈北方番茄扦插栽培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1988年03期 |
15 |
王光远;夏镇澳;迟静芬;;番茄子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9年01期 |
16 |
李天来;优良番茄和茄子坐果增产激素——番茄丰产剂2号[J];新农业;1993年11期 |
17 |
张志有,王秀敏,王宏;九分地大棚三茬收入两万元[J];吉林蔬菜;1994年06期 |
18 |
周伯瑜;番茄异常果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1994年02期 |
19 |
孙雷心;遗传工程番茄引起健康问题[J];生物技术通报;1995年01期 |
20 |
李思经;DNAP等待FDA对遗传工程番茄的许可[J];生物技术通报;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