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黄檀、合欢根瘤菌的多相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
【摘要】:本论文综述了根瘤菌的分类现状、系统发育地位及有关的研究方法;采用数值分类、16S rDNA PCR-RFLP、BOX-PCR、AFLP、16S rDNA 序列分析、G+Cmol%测定、DNA-DNA同源性分析等多相分类技术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的木本豆科植物刺槐、黄檀、合欢根瘤菌进行了系统地分类学上的研究。
生理、生化等表型特征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菌株对浓度为5μg/ml的抗生素有抗性,一些菌株甚至能在含300μg/ml抗生素的YMA平板上生长。有19 株菌可以在pH12.0 培养基上生长。8 株菌的生长温度可达到40℃。CCBAU25224 能在5%NaCl 上生长。
数值分类的聚类结果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把供试菌株分为5 个群。群1 为慢生菌群,与已知的Bradyrhizobium 内菌株聚在一起;群2~4 为快生菌群:群2 与Sinorhizobium 内参比菌株聚在一起;群3 与Rhizobium 内的已知参比菌株聚在一起;群4 不与任何已知参比菌株聚在一起,可能为新种;群5 与Agrobacterium 内的已知参比菌株聚在一起。
供试菌株的16S rDNA遗传图谱类型共有30 种。16S rDNA PCR-RFLP 聚类结果在9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7 个群。这些群的划分中86%以上的菌株与数值分类结果具有一致性。
BOX-PCR 指纹图谱可以揭示根瘤菌种内的遗传多样性。除一些高度相似的菌株之间的BOX-PCR 指纹图谱完全一样,在聚类时聚在一起外,其余的均很分散。来自同一个种的已知根瘤菌参比菌株大部分没有聚在一起。
AFLP 聚类结果表明,在78%的相似性水平上,所有已知参比菌株在种的水平上分开。6 个AFLP 群中聚在一起的菌株除慢生菌株没有聚在一个集中的群外,其余的菌株与数值分类的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与16S rDNA PCR-RFLP 聚类结果只有细微的差异。这种表型及遗传型上的高度一致性说明AFLP 作为一种分群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根据16S rDNA 序列分析了数值分类中群1~4 的中心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 CCBAU25087 及CCBAU41044 位于Rhizobium 系统发育分支内,CCBAU25156 位于Mesorhizobium 系统发育分支内,CCBAU23046 位于Bradyrhizobium 系统发育分支内。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测定了群4 内菌株之间的DNA 同源性,表明它们是一个DNA同源群;该群的中心菌株CCBAU41044 与Rhizobium 的已知模式菌株之间的DNA-DNA 杂交率低于70%,应为一个新种。
|
|
|
|
1 |
韦革宏,曹鹏,龚明福,吕双庆,苏鹏;中国帕米尔高原豆科植物根瘤菌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9期 |
2 |
上官铁梁,贾志力,许念,孔和莲;汾河河漫滩草地植物群落的分类及其多样性分析[J];中国草地;2000年04期 |
3 |
韦革宏,郝鲜俊,孙科技,刘虎岐,陈文新;山东省根瘤菌表型多样性及数值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2年02期 |
4 |
吴春梅;;论科技文体的多样性及其翻译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5期 |
5 |
孙卉卉;陈尚武;李德美;李曙;马会勤;;云南弥勒产区水晶葡萄醪中酵母菌多样性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6 |
王易鹏;刘晓云;张斌;陈赞;郭小叶;;云南德宏地区含羞草根瘤菌表型数值分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
7 |
韩素贞,陈文新;分离自杭子梢等3个宿主的根瘤菌的表型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02期 |
8 |
陈卫民;张执欣;张宏昌;韦革宏;;甘肃中西部豆科植物根瘤菌多样性调查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1期 |
9 |
崔宝凯;贾碧丝;;华东地区木腐菌研究7.黄山多孔菌研究(英文)[J];菌物学报;2011年04期 |
10 |
陈文峰,陈文新;我国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多样性及应用基础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3年07期 |
11 |
朱毓华;韦革宏;陈卫民;余建福;李萌;;陕西太白尾矿区根瘤菌多样性及抗性菌株筛选[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7期 |
12 |
崔宝凯;赵长林;李海蛟;何双辉;;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多孔菌研究(英文)[J];菌物学报;2010年06期 |
13 |
剧柠;靳烨;;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乳酸菌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08期 |
14 |
刘晓云,陈文峰,陈文新;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及其分类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5期 |
15 |
王素英,陈文新;黄芪根瘤菌的多样性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1997年02期 |
16 |
王素英,邵汝梅,蔡雪梅,许晓东;核酸指纹图谱技术在根瘤菌分类中的应用[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
17 |
陈文峰,陈文新;豆科树种刺槐、黄檀、合欢根瘤菌的数值分类及16S rDNA-PCR RFLP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1期 |
18 |
高俊莲;孙建光;陈文新;;斜茎黄芪根瘤菌结瘤基因nod A PCR扩增及PCR-RFLP分析[J];微生物学杂志;2006年04期 |
19 |
胡清华;张小平;陈强;李登煜;陈文新;LINDSTROM K;;四川攀西干热河谷区根瘤菌的多样性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年05期 |
20 |
魏韡;;银行理财产品浅析[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