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水果供求特征的计量研究

穆维松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我国水果供求关系及变化规律,从复杂的水果供求关系系统中抽象出影响水果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对正确决策水果产业发展战略,调整我国水果产业的生产结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 针对中国水果供给的总量和品种结构,从水果的生产量和生产的品种结构、水果加工品的生产结构、水果进口量和进口品种结构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水果供给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水果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水果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 2) 主要从中国水果的需求总量、人均消费量、需求的水果的品种结构、水果加工品需求结构、水果出口量和出口品种结构变动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水果需求趋势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水果需求的主要因素,并对中国水果消费的经济学特征进行了考察。 3) 在分析水果供求关系经济学特征的基础上,从复杂的水果供求关系系统中抽象出影响水果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以风险条件下农户的投入行为理论和经济预期理论为基础,运用经验归纳和理论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反映水果供给与需求关系的组合分析模型。 4) 以水果供求关系组合分析模型为基础,采用经典的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分别以水果总量、苹果和葡萄为例,构建了水果供求关系的组合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水果总量、苹果和葡萄的供给、需求与价格的相互关系及经济学特征,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它们供求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我国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以供求关系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基于动态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与误差修正理论,分别以水果总量、苹果和葡萄为例,构建了中国水果供给、需求和价格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相关与短期波动模型,分析了中国水果供求与其主要影响因素长期相关的稳定性和短期波动的特征。 运用本文研究方法可以解释水果供求关系系统中一些经济学特征,挖掘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为寻求解决水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敏;风景名胜区旅游价格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邵正芝;蛛网理论与弹性理论[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刘凌;;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4 锁秀,甘巧林;关于广东旅游购物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几点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纪颖;;民间组织评估模式的国际比较及成因探析[J];学会;2008年06期
6 许云霞;刘瑾;;浙江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实证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竺素娥;会计造假的经济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8 土旦卓嘎;;完全信息下两级供应链的协调模型分析[J];西藏科技;2010年08期
9 胡敏;限游政策的博弈分析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两条市场化途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余永跃;;影响西部大开发具体制度安排创新的需求与供给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7期
11 刘建;;会计信息的经济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1期
12 曾敏,耿炜,李丽莉;谈法务会计的供需协调[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4期
13 许新宜;王韶伟;庞博;杨丽英;王红瑞;;水资源紧缺类型及其对策分析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4 辛国涛;;浅析金融危机背景下土地流转困境及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6期
15 潘星明;李天顺;黄芩;;基于供求关系视角下的NGO勃兴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1期
16 霍沛军,宣国良;原材料经济订购及产品定价策略[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年04期
17 张润森,陈绍军;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供求的系统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5年20期
18 文军,唐代剑,李星群;旅游者对景区负面影响的管理技术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04期
19 王华;;浅谈现阶段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J];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29期
20 左卫阳;;数控人才供求的现实矛盾[J];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才;秦向阳;;农村信息化的经济学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曹暕;;北京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基于供需角度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3 许海平;傅国华;;世界天然橡胶的供给与需求实证分析[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姚兰;;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的供求状况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傅国华;许海平;;中国天然橡胶供给与需求实证分析[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许海平;傅国华;;世界天然橡胶的供给与需求实证分析[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7 李汝雯;;关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预测[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芳城;杨兴龙;田冠军;;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困惑与思考——一个分析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金浪;;反思与回应:均衡结案之中国式困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曾宇青;;社区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深圳社区群发事件剖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维松;中国水果供求特征的计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小万;居民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及利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李文;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4 谭林;国际大豆供求背景下的中国大豆贸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高魏;农地城市流转供给与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继承;基于微观经济学的DiffServ计费机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谊鹃;中国肉类产业发展及其市场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张丽琴;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9 叶欣茹;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徐四伟;物业税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敏;关于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供求互动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梅;北京市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吴欢;山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4 白青一;国有改制企业富余职工医疗保险供需矛盾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吴义刚;创新产品价格演变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冯继红;小麦供需均衡状况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殷平;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城市生活供水价格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李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潮芬;广州发展经济型酒店态势与对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志峰;城市再生水回用的相关因素分析和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郑健;加大供给活力[N];中国质量报;2001年
2 经济学家 刘国光;财政政策向供给转型[N];中国证券报;2002年
3 魏艾民;供给标准“透明”好[N];解放军报;2001年
4 徐诚;供给破最高纪录 价格创历史新低[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5 本报记者 彭久源;是需求不旺,还是供给不畅[N];四川日报;2001年
6 记者 刘书云;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告别短缺[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王若群;我国焦炭欧佩克在晋成立[N];中国环境报;2007年
8 农业部信息中心分析处 汤艳丽;四月份我国大豆供给仍较充足[N];粮油市场报;2002年
9 曲小丰;12月份玉米市场供给将继续增大[N];粮油市场报;2002年
10 汪利娜;住宅供给中的政府作用[N];经济参考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