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泥特性分析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近年来,生态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而植被修复是其关键和主要的措施。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主要面对四荒地以及干涸的河道、废弃的矿山、沙化的土地等,这些地方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缺乏养料,而污泥中含有的氮、磷、钾、有机质正好是植被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城市污水污泥在生态修复中应用前景广泛。
污泥在生态修复中利用也是一种污泥的土地利用。污泥的土地利用是目前有效的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式。然而污泥中存在大量的污染物,使得利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是优化研究的课题。本文正是针对目前污泥土地资源化和土地利用过程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对北京市污水厂污泥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化验分析,系统了解北京市污水污泥理化性状,及其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在此基础上,选择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厂和庞各庄堆肥厂,以污泥和堆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应用污泥的应用试验。土壤类型选择砂土和壤土,试验设置3个处理、一个对照(ck),通过淋溶试验研究生污泥和堆肥施加后土壤淋滤液中pH值、养分、重金属的变化;通过箱栽试验研究生污泥和堆肥添加后植物生长特性以及养分和重金属对植物、土壤以及水环境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污泥和堆肥的施加对紫穗槐等林木植物的生长影响及对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城市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生态修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北京18个污水厂的污泥及2个堆肥厂的堆肥进行检验,研究分析其养分、重金属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源不同、处理工艺不同,生产的污泥中养分和重金属含量各不相同,可资源化利用的价值也不相同。北京市污水污泥pH值呈弱碱性(6.71~7.51);污泥营养成分高,有机质、TN、TP、TK等含量较高;污泥重金属含量普遍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和欧美国家标准,中心城区污泥重金属含量从2001年到2010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郊区污泥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有差异,其中Cu、Zn、Ni有超标问题。
(2)将生污泥和污泥堆肥分别按0%、2%、4%、6%不同比例(干重比)与表土(壤土)和砂土混合,进行土壤室内淋溶试验,系统分析淋滤液的理化性质,以考察污水污泥作为生态修复土壤改良基质对土壤区不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污泥和污泥堆肥与壤土和砂土混配后,土壤淋滤液的pH、TN、TP、TK等指标都比对照处理稳定。适量添加生污泥和堆肥,有助于土壤养分的保持,污泥本身的N、P也留存在土壤中,使土壤N、P得到补充、肥力得到提高,有益于作物生长。生污泥和污泥堆肥与壤土和砂土混配后,土壤淋滤液中全钾(TK)含量初期低于对照,后期高于对照,但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生污泥和堆肥与壤土和砂土混配后,土壤淋滤液的重金属As、Hg是值得注意的元素,其初期检测到的浓度超过Ⅳ类水质的要求,需要值得注意。其次是Pb、Cr,适量的污泥施用,对地下水造成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小。
(3)施用不同量的污泥堆肥在壤土和砂土上进行室内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对菠菜植物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效果由于生污泥和堆肥的施加量不同而有别;蔬菜可食部分中Cu、Zn、和Cr的含量都有明显增加,但都在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范围内;污泥堆肥的施用对菠菜种植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影响显著,部分比对照增加几倍以上,对地下水的重金属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污泥堆肥的施用因土壤类型而异,必须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此时土壤的养分状况最好,对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影响最小,同时污泥堆肥具有污泥用量减少、带入重金属量降低等优点,同时运输及施用方便,为解决城市污泥的出路提供新的途径。
(4)在壤土和砂土上施用不同比例的生污泥和堆肥用于树木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污泥和堆肥对植物生长有利。具体表现为:污泥施加10%~15%时,对树木的株高、冠幅、地径的影响较显著。不同土壤对于生污泥和堆肥的适应性不同。在砂土地造林施加污泥时,污泥添加量20%以内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显著,污泥添加量超过20%以后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在壤土地造林时,添加10%~15%的污泥不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污泥添加超过20%以后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
|
|
|
1 |
姜华;吴波;李国学;;添加不同钝化剂降低污泥堆肥的植物毒性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
2 |
黄游;陈玲;邱家洲;赵建夫;滕衍行;;污泥堆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
3 |
葛骁;李买军;张盛华;马登玉;王小治;丁敬;褚艳春;封克;;调理剂对堆肥产品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
4 |
龙正凯;;城市污泥在花卉栽培上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4年10期 |
5 |
刘桓嘉;刘永丽;张宏忠;魏明宝;;城市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及环境风险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2期 |
6 |
于洋;党秀芳;李巍;孙国鼐;;城市污泥林地处理重金属负荷的研究[J];天津科技;2009年01期 |
7 |
高雪梅;王增长;张弛;;谈生物淋滤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方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8年04期 |
8 |
张书光;;城市污泥改良矿山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17期 |
9 |
于薇;许修宏;孙瑜;李洪涛;;污泥堆肥对咪唑乙烟酸污染土壤重金属吸收及污染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6期 |
10 |
杨毓峰,薛澄泽,袁红旭,杨雪峰;城市污泥堆肥商品化应用问题的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年01期 |
11 |
尹守东,王凤友,李玉文;城市污泥堆肥林地应用研究进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12 |
刘静;陈玉成;;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年03期 |
13 |
谭启玲,胡承孝,赵斌,陈黎,吴礼树;城市污泥的特性及其农业利用现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14 |
张雪英,周顺桂,周立祥,黄焕忠,吴启堂;堆肥处理对污泥腐殖物质形态及其重金属分配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4年01期 |
15 |
杨艳琴;赵继红;马闯;张宏忠;冯慧丽;王迪;;污泥堆肥中水分散性胶体特征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13期 |
16 |
任福民;周玉松;牛牧晨;许兆义;;污泥中的重金属特性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7 |
黄雅曦;李季;李国学;黄妍;;施用污泥堆肥对土壤和生菜重金属积累特性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
18 |
李涛;刘汉湖;鲁璐;杨海霞;;中国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4期 |
19 |
乔显亮,骆永明;我国部分城市污泥化学组成及其农用标准初探[J];土壤;2001年04期 |
20 |
洪磊;周娇;;好氧堆肥对污泥重金属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6年2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