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造纸用毛白杨综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

朱丽  
【摘要】:近红外光谱(HIR)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本文主要通过总结传统NIR预处理方法及建模方法,探讨其用于材性数据建模的适用性以及优缺点。并以毛白杨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材性数据与光谱数据,提出以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基础的稳健的数学模型,使得建立的分析模型对预测毛白杨纸浆得率有实际意义,此数学模型可预测毛白杨杂交子代综纤维素含量。建模方法是先对近红外光谱数据预处理,并将光谱数据按波长进行分组,然后建立众多非线性子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加权平均值公式给出了综纤维素含量的预测模型。其实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9455,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060,模型的拟合优度R2=0.8940。此模型可作为一种预测毛白杨综纤维素含量的方法,也有益于今后毛白杨纸浆性能预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海军;;水果品质近红外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刘旭华;闵顺耕;何雄奎;张录达;;近红外光谱逆回归降维定量分析模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8期
3 李刚;赵喆;刘蕊;王慧泉;林凌;张宝菊;吴晓荣;;尿微量白蛋白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9期
4 郭峥;袁洪福;张娴;宋春风;李效玉;谢锦春;;复合肥料多种养分含量快速分析新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9期
5 孙晓荣;刘翠玲;吴静珠;李昂;;基于近红外无损快速检测淀粉品质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年09期
6 覃鸿;王徽蓉;李卫军;金小贤;;基于DPLS特征提取的LDA方法在玉米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7期
7 苗福生;马毅;汪西原;刘丹;;不同预处理方法对PLS模型检测鲜长枣糖度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刘星;单杨;李高阳;;SVM法定性鉴别奶牛饲料中脲醛树脂的可行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1年04期
9 ;一种中药大黄乙醇提取过程质量控制方法[J];现代化工;2011年S1期
10 林家永;范维燕;薛雅琳;叶华俊;崔丽静;;稻米储藏品质近红外光谱快速判定技术及仪器研发[J];中国粮油学报;2011年07期
11 ;光谱法可预测奶油干酪的感官特性[J];中国乳业;2011年06期
12 孙旭东;郝勇;蔡丽君;刘燕德;;基于抽取和连续投影算法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变量筛选[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9期
13 孙旭东;郝勇;蔡丽君;刘燕德;;南丰蜜桔可溶性固形物近红外检测的多元线性回归变量筛选[J];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14 张敏;杨进;付海燕;邹坤;杨天鸣;;近红外光谱结合PLSDA鉴别不同产地的川续断[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5 张亚梅;余养伦;于文吉;;热处理对毛竹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J];中国造纸学报;2011年02期
16 张鹏;李江阔;孟宪军;张平;王宝刚;冯晓元;;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磨盘柿果实硬度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7期
17 苏文会;范少辉;余林;封焕英;彭颖;;3种丛生竹化学成分与纤维形态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11年02期
18 陆明;李茂松;申双和;王春艳;;图像识别技术在作物农情信息反演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3期
19 杨建松;孟庆翔;任丽萍;解祥学;;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年05期
20 武恒;刘盛全;查朝生;于一苏;;不同杨树无性系幼龄材和成熟材化学成分的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云;王一鸣;吴静珠;;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未知类别样品聚类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2 王晓燕;韩鲁佳;黄光群;;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鸡粪工厂化堆肥过程理化指标速测分析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邵学广;卞希慧;蔡文生;;近红外光谱多元校正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熊来怡;胡耀华;刘聪;陈康乐;郭康权;;近红外光谱检测猪肉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其品质安全判别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田高友;;轻质石油燃料质量指标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标准研究[A];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路春霞;刘源;孙晓红;潘迎捷;赵勇;;基于培养液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指纹区分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祥辉;林振宇;林燕琴;林艺冰;杨方;王丹红;陈国南;;傅里叶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董文江;倪永年;;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检测和定量中药白前的两种混伪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赵艳茹;张淑娟;余克强;;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山楂SSC动态检测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毛志毅;蔡文生;邵学广;;基于小波变换的复杂体系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景超;苹果果实病害近红外光谱信息获取与识别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贺英;基于半监督和迁移学习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黄富荣;人体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近红外光谱无试剂分析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樊玉霞;猪肉肉糜品质与安全可见/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龙;植源性农产品溯源以及鉴别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柳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白芍中药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淡图南;基于光谱分析的燃油组分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丁海泉;无创血糖检测中的近红外血流容积光谱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9 贾燕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化学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应用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王彬;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药物无损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造纸用毛白杨综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闫灵;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转基因菜籽油快速鉴别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钱磊;基于USB的近红外脑组织血氧检测系统的研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家欣;中药炮制辅料蜂蜜质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5 张华秀;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牛奶中蛋白质与脂肪含量[D];中南大学;2010年
6 惠娜;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党参及复方丹参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有志;三倍体毛白杨NIR预测及制浆造纸性能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奇云;柴油十六烷值近红外机理模型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潘建超;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痰热清注射液配方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玲玲;近红外无创血糖浓度检测技术的初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犁;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2 记者 王晓冬;桂林:近红外初筛中药命中率达90%[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王丹;我国药品快检技术国际领先[N];健康报;2009年
4 吴玉田殷学平;中药质量控制又添新武器——小波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范世福;分析仪器发展应顺应现代科技趋势[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6 记者 余彬 通讯员 张海东 邓小梅;武大千余毕业博士硕士留鄂工作[N];湖北日报;2002年
7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董玉峰;省林科院培育出鲁林1、2、3号杨树新品种[N];山东科技报;2009年
8 晓艳;激光技术查牙病[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新技术新方法广泛用于抗生素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记者 李天舒;猪肉牛乳检测有新法[N];健康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