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奥运场馆临时性景观的建设与利用
【摘要】:“无与伦比”的第二十九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下,圆满的落下了帷幕!这个仅仅16天的体育盛会,不仅扩大了中国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地位。尽管近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世界上还有许多人不了解中国、不熟悉中国、不认知中国。北京2008奥运会的举办使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大地上。世界各国媒体争相把镜头对准“鸟巢”、对准“水立方”、对准各个场馆、对准在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息的中国人。数以万计的各国运动员将在奥林匹克竞技场上角逐,与此同时他们也将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走进中国、接近中国、了解中国。现在奥运圣火虽然熄灭了,数以百万的外国人在北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还在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不能说通过一届奥运会,让世界就能够了解中国很多很全面,但至少在奥林匹克盛会这个平台上,北京乃至中国有了一次向全世界全面展示自己的机会。
然而,在巨大的成功背后,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巨额资金的投入、不计成本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政府色彩过重等等。
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举办各种规模和级别大型活动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如世界杯、世锦赛、花博会、博览会、节庆活动等。这些城市节事活动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和环境景观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的重要契机。在这种短期的、城市规模的活动中,临时性景观起到了它特殊的作用。它不仅为城市节事中大中型活动增添了魅力,还有效地满足了城市大中型活动中产生的临时性需求,避免了短期使用对土地和环境产生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国外一些临时性景观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解读,认为它们普遍满足了现代景观设计的本质要求:与场地完美地结合、运用巧妙的方法解决实际操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满足诸多使用功能的同时又展现出一种高质量的艺术水准,也为举办方节省大量资金。文中以第二十九届北京2008奥运会的场馆为重点,从主题表达、空间塑造、材料巧用、结构创新、色彩表现、参与性与趣味性、即时效果、现场指导、应用新技术、新设施和倡导生态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奥运会临时性景观的设计原则与具体的设计途径。通过回顾世界各国举办的大中型活动中临时性景观的成功实例,归纳目前存在的一些大中型活动中临时性景观的会后利用模式,以及各种会后利用模式策略选择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现阶段城市大中型活动中临时性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应用临时性景观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