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三倍体毛白杨组分定量表征及均相改性研究

袁同琦  
【摘要】:木质纤维素原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部分组成,其来源广、可再生,能够作为碳中性或碳负性的原料通过生物炼制制备生物燃料、化学品及聚合物。但由于细胞壁结构的复杂性,致使生物质炼制过程存在许多关键障碍。为突破这些障碍,本论文以三倍体毛白杨为原料,对其组分分离、结构表征及全组分改性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超声辅助下利用有机溶剂和碱液对原料进行连续处理,分离得到原料中90.9%的原本木质素和75.5%的半纤维素。研究发现,与碱处理得到的木质素样品相比,超声辅助下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的木质素样品发生了明显降解,且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非缩合紫丁香基结构单元。对最高得率木质素样品的定量碳谱(13C)分析表明,每个苯环单元中β-O-4'、β-β'和-OCH3的绝对含量分别为0.31、0.06和1.73。二维HSQC谱图分析表明,其紫丁香基结构单元侧链中有14%的β-O-4'芳基醚键结构的γ位发生了酰化,且S/G值为2.0。所有半纤维素样品中残留的木质素含量都很低(0.96-3.10%)。对纯度最高的半纤维素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定量分析表明,该半纤维素样品是以(β-1→4)-木聚糖为主链,每四个木糖单元中有一个木糖单元的C2位被4-O-甲基-α-D-葡萄糖醛酸取代,主侧链比例为4:1。此外,研究还发现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样品的热稳定性与其内在结构和化学特性密切相关。 为降低机械作用对木质素结构的影响,对原料样品进行轻度球磨处理,并分别采用纤维素酶和碱液对提取磨木木质素(MWL)后的残渣进行处理,所得MWL、酶解木质素(CEL)和碱木质素(AL)的得率分别为5.4%、23.2%和16.3%。定量磷谱(31P)分析表明轻度球磨提取得到的MWL组分主要来自细胞壁的胞间层,该组分结构保持相对完整,降解程度较低,且含有较多的线性半纤维素、非共轭羰基及酚羟基。一维和二维HSQC核磁共振分析表明三倍体毛白杨木质素的结构是GSH型,且侧链γ位的羟基部分被酰化。二维HSQC核磁共振分析表明MWL、CEL和AL的大分子结构中81.1-84.5%的侧链为β-O-4'联接(总侧链的相对值),12.2-16.4%为β-β'联接,此外还含有少量的β-5'(2.1-2.6%)联接和β-1'(0.4-1.4%)联接。此外,MWL、CEL和AL三个木质素样品的S/G值分别为1.43、2.29和2.83。 采用改进方法,从球磨样品中连续提取得到了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两个木质素样品,即MWL和温和酸解木质素(MAL),二者得率分别为22.1%和52.1%。通过定量碳谱(13C)和二维HSQC核磁共振谱图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个木质素样品中不同木质素结构及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联接键进行了同步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温和酸水解提取MAL时并没有使木质素大分子内联接键发生断裂,主要是通过断裂其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联接键使其从制备MWL后的残渣中解离出来。MWL和MAL中含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为C2和C3发生部分乙酰化的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聚糖。MWL和MAL的结构特征十分相似,可结合起来对样品中木质素的结构进行表征,二者主要的联接键结构为β-O-4'芳基醚键结构、β-β'树脂醇结构及β-5'苯基香豆满结构,三者在每100个苯环单元中的含量分别为41.5年43.3、14.6和12.7以及3.7和4.0。MWL和MAL的S/G值分别为1.57和1.62。此外,MWL和MAL中LCC联接键的主要类型为苯基配糖键、苄基醚键和γ酯键,前两者能够准确定量而后者只能进行半定量分析。 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C4mim]Cl)中将样品完全溶解,研究了离子液体全溶体系中木粉均相酯化改性的众多影响因素及可能机制,并对得到的酯化改性木粉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三乙胺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全溶于离子液体[C4mim]Cl中的木粉与丁酰氯、辛酰氯及月桂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可以得到高取代度的酯化木粉。与非均相化学改性相比,该均相体系中所有的反应都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试剂用量少,反应时间短。分析表明酯化木粉的热稳定性和形貌特征与以往研究有很大的差别:改性木粉的热降解起始温度和热稳定性较改性前有所下降,并且木粉表面由纤维状转变成更为均匀的宏观结构,进而能够提高木粉与合成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及共混时的加工性能。此外,利用该离子液体全溶体系还制备得到了高取代的苯甲酰化木粉,不仅有助于提高改性后样品与疏水性高聚物的界面相容性还大幅提高了其抗紫外老化性能,以利于制备户外用复合材料。 将离子液体预处理与温和碱处理相结合,使原料主要组分实现清洁高效分离。预处理后粗纤维残渣中纤维素的酶解率达到99.2%,酶解后的残渣为高纯度的木质素组分,整个预处理过程能得到59.3%的半纤维素组分和74.4%的木质素组分。研究表明,预处理后样品酶解率大幅提高主要是由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去除、样品比表面积的增加以及纤维素的晶型由纤维素Ⅰ转化为纤维素Ⅱ,同时还发现木质素的含量本身似乎并不影响酶水解的效率。此外,研究表明在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大分子结构没有发生降解,分离得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具有高纯度、高分子量等特性,是制备高附加值产品的理想原料。 利用离子液体全溶体系将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重构,并研究了纤维素结晶度和木质素含量对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传统向酶水解体系中添加不同含量木质素的考察方法相比,重构样品木质素对酶水解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机制。传统考察方法中,木质素的添加量与酶解率呈现出严格的负线性相关性,主要通过对纤维素酶的吸附来降低纤维素的酶解率;而重构样品中,木质素对纤维素酶形成物理障碍阻止其与纤维素的吸附,且其表面的木质素粒子通过吸附纤维素酶以降低样品的酶解率。此外,在离子液体预处理生物质原料时,处理后样品种木质素的含量对酶水解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而纤维素晶型由纤维素Ⅰ转变为纤维素Ⅱ对酶水解的影响却很大。 本论文部分研究内容已以第1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其中JCR一区论文5篇,被他人在SCI期刊中引用23次,累计影响因子25.1,参与编写Elsevier出版英文专著l部,以第l申请人申请发明专利5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马欢欢;万意凌;谢凌翔;孟凡蕊;周建斌;;杏壳木质素的结构表征及其热解特性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9年06期
2 付尽国;刘泽槟;朱文浩;黄俊生;;蔗渣木质素的分离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J];甘蔗糖业;2016年04期
3 程芳;朱瀛奎;钟超;贾红华;曹飞;周华;韦萍;文飞;;利用四甲基氢氧化铵提取小麦秸秆木质素及其结构表征[J];生物加工过程;2019年04期
4 孙勇;张金平;杨刚;李佐虎;;玉米秸秆木质素氧化与改性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0期
5 金永灿;陈慧;吴文娟;尉慰奇;;水溶性木质素对纤维原料酶水解的影响研究进展[J];林业工程学报;2020年04期
6 潘奇;陈介南;张新民;詹鹏;张林;;纤维乙醇发酵残渣中酶解木质素的提取与表征[J];化工进展;2015年01期
7 田杰;娄瑞;薛香玉;张宏;武书彬;许慧敏;;纳米木质素的热解特性及其反应动力学分析[J];林产化学与工业;2021年06期
8 周婷;;工业木质素在肥料领域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21年23期
9 文睿;付时雨;;木质素催化氢化降解研究进展[J];中国造纸学报;2021年04期
10 祝鹏飞;杨圩;;亚临界水中综纤维素-木质素相互作用对木粉水解产物分布影响研究[J];山东化工;2022年01期
11 本刊编辑部;;木质素在制备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J];橡胶科技;2020年12期
12 程毅;屈一新;杨昇;庄抗;王际东;;毛竹水解渣木质素氢解制备芳香化学品[J];林产化学与工业;2021年01期
13 许凤;程鹏;郭宗伟;许阳蕾;;低共熔溶剂木质素的分离及结构性质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年04期
14 马晓;;木质素在制备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J];轮胎工业;2021年04期
15 陈凯;张蛟龙;齐云赓;李海明;;表面活性剂助溶体系自组装制备微/纳米木质素及其紫外线防护应用[J];中国造纸学报;2021年02期
16 何婷婷;崔海云;;国内木质素基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专利申请状况及问题分析[J];新材料产业;202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斌玉;尹卫平;田欣哲;;固体核磁对草本/木本、坚果等不同生物质材料中木质素结构表征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王欣;赵晓联;;国内外木质素酶在污染废水治理上的应用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金永灿;杨益琴;李忠正;王汉杰;;工业木质素制备植被用可降解固沙材料及其应用[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耀庭;程贤甦;;高沸醇木质素与丙稀酰胺接枝共聚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苏思文;程贤甦;;高沸醇木质素与聚乙烯蜡接枝共聚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赵晨;;分子筛在木质素催化转化中的应用[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5年
7 李志勇;翟华敏;张燕;;玉米秸皮有机酸生物炼制木质素的热分析及热解[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分会场:生物精炼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朱杨苏;王旺霞;金永灿;;磺化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酶水解效率及吸附作用的影响[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靳少华;肖子辉;梁长海;;介孔磷酸铌锆催化木质素衍生芳醚选择加氢脱氧制芳烃[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10 陈清泰;许爱荣;张亚娟;王键吉;;阴离子功能化离子液体对木质素溶解行为的影响[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1 毕衍金;闫俊钦;;利用木质素生产粘合剂的可行性分析[A];华东七省市造纸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暨山东造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2 苏思文;陈耀庭;程贤甦;;高沸醇木质素反应性挤出接枝共聚[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3 刘浩;黄永;李宏宇;;木质素吸附剂合成及铀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2册)[C];2009年
14 刘凌涛;张斌;李晶;寇元;;二氧六环木质素加氢转化为液体燃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5 岳金方;应浩;;工业木质素的热裂解试验研究[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6 杨雪薇;张晓昱;;白腐菌降解生物质木质素分子机制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7 李浩;邓永红;邱学青;;酚羟基对碱木素吸附特性的影响[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生物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C];2013年
18 徐国强;牟新东;;甲酸木质素的催化加氢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9 杨洪强;侯广军;马方放;张伟;赵海洲;;水分胁迫、水杨酸和草酸对平邑甜茶根系木质素代谢的影响[A];2005年全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0 张燕如;宋艳娜;董瑞雪;樊永明;;碱木质素催化酚化改性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同琦;三倍体毛白杨组分定量表征及均相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范娟;多功能球形木质素基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3 路祺;有机木质素微粉制备及抗氧化能力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周万鹏;基于碱木质素改性产物的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5 王冠华;汽爆秸秆木质素分级及其材料的制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6 马艳丽;喹啉方酸菁/TiO_2的制备及其对碱木质素活化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陈云平;高沸醇木质素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09年
8 张婷婷;不同种类木质素热解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20年
9 曲玉宁;木质素的提取及在聚氨酯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冯清华;含木质素水凝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1 任世学;超声波活化碱木质素及多效碱木质素水处理剂合成与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2 崔凯;木质素高效催化转化制备烷基酚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13 吴真;凹土负载固体催化剂设计及催化木质素转化[D];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
14 甘林火;木质素羧酸盐的制备及其在石墨/水分散体系中的作用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5 韩善明;木质素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在清洁高效制浆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16 马浩;木质素热解过程中含氧官能团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木质素热解特性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17 钱勇;木质素两亲聚合物的微结构及聚集体调控[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8 刘继培;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9 李立霞;多级孔分子筛负载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木质素选择性氧化解聚[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20 周海峰;磺化木质素的酶法活化改性及生物质酶解发酵技术的强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欣;不同生长阶段毛竹及绿色溶剂预处理中毛竹木质素分离和结构解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2 赵华燕;毛白杨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分离和转基因杨树植株获得[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3 王琰;水溶性木质素对预处理杨木酶水解糖化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姜力凤;木糖渣/麦草碱木质素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化学改性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6年
5 郭晓慧;杨木预水解过程中木质素的聚集与沉积对组分分离的影响[D];齐鲁工业大学;2021年
6 姚敏;磷酸-超声法分离桉木木质素及其结构的表征[D];广西大学;2020年
7 王顺然;木质素对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机理及木质素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21年
8 张书亚;基于多组学技术揭示S-木质素与纤维品质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9 何震;木质素缓控肥料制备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10 朱红文;木质素的改性及其吸附行为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21年
11 周妙方;碱木质素酚化改性及木质素基酚醛泡沫材料的制备[D];大连工业大学;2020年
12 王福升;酶/化学催化聚合去除预水解液中木质素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21年
13 夏悦;木质素的抑菌活性及其提高途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9年
14 杨博;木质素组装对纤维素酶水解促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
15 闫茹;木质素基漆膜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16 马灼明;酶解木质素超声、水热降解及制备酚醛树脂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17 刘文俊;刺五加药渣中木质素羟甲基化改性和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18 蒋晓;硫酸盐木质素的分级分离与性能表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9 毛桃秀;碱木质素在超临界水中催化气化制氢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20 吕汶泽;木质素的活化及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熙熙;科学家找到去除植物木质素新方法[N];中国科学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许海坡;木质素或成为廉价碳纤维主要材料[N];中国纺织报;2013年
3 平集;美发明去除纸浆木质素新工艺[N];消费日报;2001年
4 记者 卜叶 通讯员 张波;新策略实现木质素一步法生成苄胺[N];中国科学报;2021年
5 尹江勇;木质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N];河南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华轩;用造纸黑液提取木质素“变废为宝”[N];广东科技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马晓娟;让核磁共振和“五杯咖啡”等价[N];江苏科技报;2017年
8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陈泳;省核磁共振学会成立[N];广东科技报;2012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李映泉;贝斯达打破核心技术垄断 重新定价核磁共振设备[N];证券时报;2019年
10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刘宁春;CT、核磁共振一定优于B超吗?[N];健康时报;2008年
11 枝梅;西门子公司推出1.5T核磁共振新品[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2 记者 任娓娓;最先进核磁共振绍兴引进第一台[N];绍兴日报;2011年
13 通讯员 汤波 记者 夏静;我国用核磁共振勘探油气总量居世界前列[N];光明日报;2006年
14 特约记者 王景春;黑液生产磺化木质素利润比造纸高[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5 本报实习记者 陈果;奥泰医疗 打造核磁共振界的“奔驰”[N];成都日报;2011年
16 张梦然;美成功研发出微型核磁共振传感器[N];科技日报;2008年
17 黎昌政 李鹏翔;我国首次应用“核磁共振”监测滑坡[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8 实习生 葛飞记者 王春;“中国造”核磁共振用于临床[N];科技日报;2007年
19 姜澎;“中国造”核磁共振投入使用[N];文汇报;2007年
20 铁铮;毛白杨研究三获国家大奖[N];中国花卉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