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型舞毒蛾中国不同地理种群飞行能力研究
【摘要】: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是一种食性范围广,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林业害虫。分子标记技术已将舞毒蛾分为两个种群:欧洲型舞毒蛾(Euro pean gypsy moth, EGM)和亚洲型舞毒蛾(Asian gypsy moth, AGM)。欧洲型舞毒蛾成功入侵北美并对当地的农林产业造成巨大危害。与欧洲型舞毒蛾雌成虫相比,亚洲型舞毒蛾雌成虫被认为具有更强的飞翔能力,其危害能力更强。为防止亚洲型舞毒蛾入侵,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我国的船舶和货物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由此可见,该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大障碍。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拟以中国不同地理种群的亚洲型舞毒蛾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饲料饲养至成虫,确保供试虫源活力一致,应用昆虫飞行信息系统,研究性别、蛾龄及有无交配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飞行能力的影响,解析并阐明亚洲型舞毒蛾飞行能力的相关问题,拟对中国地区的亚洲型舞毒蛾飞行能力进行评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连续吊飞24h的亚洲型舞毒蛾雌雄个体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雄成虫比雌成虫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1日龄成虫已具备较强的飞行能力,在平均飞行时间、平均飞行距离上,雌成虫随着日龄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交配对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无显著影响,雌成虫产卵后飞行能力明显下降。
2、中国7个地理种群的亚洲型舞毒蛾雌成虫连续吊飞8h的试验结果表明,53%的雌成虫趋于短距离飞行(一次最远飞距500m)。不同地理种群1日龄舞毒蛾雌成虫的飞行能力达到最大,辽宁和贵州种群的雌成虫表现出较强的飞行潜能,1日龄雌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分别为6.63km和7.50km,内蒙古和河北种群相对较弱,1日龄雌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分别为3.95km和4.03km。大部分未交配雌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平均飞行时间、平均飞行速度大于已交配雌成虫。已交配的种群中,辽宁种群雌成虫飞行能力最强。
3、对不同地理种群的舞毒蛾雌成虫飞行能力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不同地理种群的飞行能力分为3类:1类为北京、河北、内蒙古种群,飞行能力最弱:2类为江苏、安徽、贵州种群,飞行能力次之;3类为辽宁种群。辽宁种群飞行能力最强。
|
|
|
|
1 |
王志英,王秀国,王丽君;人工饲料饲养舞毒蛾的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2 |
赵连吉,王福维;性诱剂诱杀舞毒蛾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1995年05期 |
3 |
石娟,闫国增,关玲,李镇宇,冯继华;林分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J];林业科学;2004年01期 |
4 |
张国财,王月杰,杨晓光;应用生物药剂防治舞毒蛾的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5年02期 |
5 |
徐崇华
,姚德富
,王美艳;美国舞毒蛾及其天敌研究概况[J];林业实用技术;1987年02期 |
6 |
万同已;;放蝇治蛾 保护森林[J];环境;1995年10期 |
7 |
周建华,赵蓉,郭亨孝,黄祖惠,孔玲,曾启湘;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生物测定[J];四川林业科技;1999年03期 |
8 |
B.C.兹拉门斯基
,H.C.略姆采夫
,范迪;舞毒蛾大发生的标志[J];山东林业科技;1986年03期 |
9 |
冯继华,闫国增,姚德富,李广武,赵仲苓;北京地区舞毒蛾天敌昆虫及其自然控制研究[J];林业科学;1999年02期 |
10 |
王清树;慈维华;;舞毒蛾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7年07期 |
11 |
安广驰,张显生,高成满,陈庆文,董振成;灭幼脲防治舞毒蛾试验及后效观察[J];山东林业科技;1992年S1期 |
12 |
严静君,姚德富,刘后平,李广武;四川省大邑县舞毒蛾天敌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4年03期 |
13 |
赵连吉;舞毒蛾核多角体病毒在林业上的应用[J];吉林林业科技;1996年06期 |
14 |
余恩裕;;定居在新泽西州引进的舞毒蛾的天敌[J];吉林林业科技;1983年05期 |
15 |
严静君,罗伯特W.潘伯敦,姚德富,刘后平,李广武;辽宁省鞍山地区舞毒蛾天敌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1993年02期 |
16 |
周国法,AndrewM.Liebhold;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舞毒蛾危害的预测(英文)[J];Entomologia Sinica;1995年01期 |
17 |
李艳梅;舞毒蛾防治的社会经济效益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1999年01期 |
18 |
冯大庆,方新华;用地棚吸引舞毒蛾来产卵[J];昆虫知识;2001年06期 |
19 |
赵昌;;篝火诱杀舞毒蛾[J];林业实用技术;1966年11期 |
20 |
沙舟;;舞毒蛾天敌考察组赴美考察[J];林业科学;198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