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面对快速城市化和机动车无限量扩张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城市活力减弱、城市特色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将慢行空间与城市滨水绿道有机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两者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各大城市都在已令人瞩目的速度开展着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滨水绿道慢行空间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复苏土地价,减少资源损耗、改善城市环境,同时还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对其规划设计的针对性研究有助于打造特色化、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活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北京市在城市绿道建设热潮的带动下也开展了大规模规划建设活动,沿北京城内水系规划建设了10条滨水绿道,并创新性的引入慢行系统概念,打造北京的“健康绿道系统”。在如此大规模的规划建设背景下,急需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国内外己就关于滨水绿道和慢行空间两者分别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并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然而,对于将这两者有机结合的城市滨水绿道慢行空间却缺少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因此,本文在现有理论与实践基础上,以北京建成的首条引入慢行空间概念的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为典型研究案例,通过对慢行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目标;并基于该目标确立城市滨水绿道慢行空间的设计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继而结合国外优秀案例的经验启示以及对北京典型滨水绿道慢行空间的规划实践分析研究,在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多个层面探求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的规划设计原则及策略,从慢行网络组织、慢行景观构建和慢行设施配置三方面为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的规划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引。
|
|
|
|
1 |
黄翼;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J];城市规划;2002年10期 |
2 |
林云华;基于行为需求的滨水休闲空间设计[J];四川建筑;2004年04期 |
3 |
陈晓恬,任磊;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间组织[J];上海建设科技;2005年01期 |
4 |
帅民曦;;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韵之美[J];装饰;2006年12期 |
5 |
周芃,刘宇;低密度滨水居住区与滨水住宅[J];时代建筑;1999年03期 |
6 |
王萌;结合自然景观的小城镇滨水堤岸设计——以法国小镇安纳西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5年03期 |
7 |
王西波,顾斌,邰学东;滨水地区的营建与城市发展——宿迁市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风光带概念性城市设计[J];规划师;2005年03期 |
8 |
Dennis Pieprz;重建城市滨水区[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1期 |
9 |
;天津市津滨水厂建设工程简介[J];供水技术;2007年01期 |
10 |
王燕燕;祝晓;;南京市内秦淮河河岸景观改造思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
11 |
沈陆澄;滨水地区开发的综合规划模式──以汕头市南滨─葛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0年01期 |
12 |
童宗煌,郑正;城市滨水环境规划设计若干问题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5期 |
13 |
沈磊;赵国裕;夏秀敏;;宁波理想——滨水名城[J];建筑学报;2006年01期 |
14 |
高岩;;国家滨水博物馆,斯旺西,英国[J];世界建筑;2006年05期 |
15 |
廖志;陆琦;;广州小谷围练溪村改造与更新——广州大学城民俗博物村设计[J];华中建筑;2008年08期 |
16 |
熊文昱;;城市滨河旧区的再生——以伦敦Southbank Center和苏州河码头仓储区的更新为例[J];中外建筑;2009年10期 |
17 |
彼得·斯金纳;李丹锋;;向南岸学习 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澳大利亚[J];时代建筑;2011年01期 |
18 |
张俊玲,李大力;遵从自然的城市滨水绿地空间设计[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9 |
吴文英;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以福州闽江沿岸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20 |
沙永杰,汤朔宁;SASAKI事务所滨水城市设计作品[J];城市建筑;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