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张文婷  
【摘要】:面对快速城市化和机动车无限量扩张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城市活力减弱、城市特色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将慢行空间与城市滨水绿道有机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两者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各大城市都在已令人瞩目的速度开展着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滨水绿道慢行空间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复苏土地价,减少资源损耗、改善城市环境,同时还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对其规划设计的针对性研究有助于打造特色化、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活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北京市在城市绿道建设热潮的带动下也开展了大规模规划建设活动,沿北京城内水系规划建设了10条滨水绿道,并创新性的引入慢行系统概念,打造北京的“健康绿道系统”。在如此大规模的规划建设背景下,急需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国内外己就关于滨水绿道和慢行空间两者分别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并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然而,对于将这两者有机结合的城市滨水绿道慢行空间却缺少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因此,本文在现有理论与实践基础上,以北京建成的首条引入慢行空间概念的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为典型研究案例,通过对慢行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目标;并基于该目标确立城市滨水绿道慢行空间的设计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继而结合国外优秀案例的经验启示以及对北京典型滨水绿道慢行空间的规划实践分析研究,在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多个层面探求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的规划设计原则及策略,从慢行网络组织、慢行景观构建和慢行设施配置三方面为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的规划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翼;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J];城市规划;2002年10期
2 林云华;基于行为需求的滨水休闲空间设计[J];四川建筑;2004年04期
3 陈晓恬,任磊;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间组织[J];上海建设科技;2005年01期
4 帅民曦;;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意韵之美[J];装饰;2006年12期
5 周芃,刘宇;低密度滨水居住区与滨水住宅[J];时代建筑;1999年03期
6 王萌;结合自然景观的小城镇滨水堤岸设计——以法国小镇安纳西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5年03期
7 王西波,顾斌,邰学东;滨水地区的营建与城市发展——宿迁市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风光带概念性城市设计[J];规划师;2005年03期
8 Dennis Pieprz;重建城市滨水区[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1期
9 ;天津市津滨水厂建设工程简介[J];供水技术;2007年01期
10 王燕燕;祝晓;;南京市内秦淮河河岸景观改造思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11 沈陆澄;滨水地区开发的综合规划模式──以汕头市南滨─葛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0年01期
12 童宗煌,郑正;城市滨水环境规划设计若干问题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5期
13 沈磊;赵国裕;夏秀敏;;宁波理想——滨水名城[J];建筑学报;2006年01期
14 高岩;;国家滨水博物馆,斯旺西,英国[J];世界建筑;2006年05期
15 廖志;陆琦;;广州小谷围练溪村改造与更新——广州大学城民俗博物村设计[J];华中建筑;2008年08期
16 熊文昱;;城市滨河旧区的再生——以伦敦Southbank Center和苏州河码头仓储区的更新为例[J];中外建筑;2009年10期
17 彼得·斯金纳;李丹锋;;向南岸学习 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澳大利亚[J];时代建筑;2011年01期
18 张俊玲,李大力;遵从自然的城市滨水绿地空间设计[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9 吴文英;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以福州闽江沿岸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0 沙永杰,汤朔宁;SASAKI事务所滨水城市设计作品[J];城市建筑;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言;;美国滨水公园为何遭冷落[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2 李金花;黄伟;;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可达性研究初探——以重庆市渝中区滨水开放空间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向超伟;;城市滨水风光带规划理念与设计方法探讨——结合邵阳市资江两岸滨水景观规划研究与实践[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4 叶青;;滨水景观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心理学要素简析[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辛岩;;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以郑州市东风渠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6 乔亮生;;汾河地域文化及北方城市滨水生态区再开发——创造“人、城市、生态、文化"的多元共生空间[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王昊;袁青;;吉林市滨水住区微气候环境优化对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军;;滨水老工业区改造中的城市复兴策略和资源集约利用——以宿迁运河西岸工业集中区改造规划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叶蕾;;城市中心区滨水地带建筑高度控制方法探析——以长沙市中心区滨水地带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顾洁;;滨水地段住区策划设计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南江;滨水度假区旅游规划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魏广君;空间规划协调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唐曦;空间规划专题地图的符号构建与可视化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玏;北京河道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刘华;河南省泌阳县区域城市空间规划与调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姜涛;西欧1990年代空间战略性规划(SSP)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卢海滨;攀枝花钒钛产业园规划中的空间决策支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利;中国市县“五年规划”中的空间布局规划:理论、方法、实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皓;北京新城城市文化环境建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龙瀛;面向空间规划的微观模拟:数据、模拟与评价[D];清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婷;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江晓薇;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3 王晗;基于文脉的滨水景区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邓春艳;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场所性塑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何晓蕾;大庆五湖新区滨水住区景观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宋丽;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滨水开放空间及周边土地利用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7 田传芳;杭州市滨水休闲空间发展探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8 崔新洁;城市滨水“结”空间组织方法初探[D];长安大学;2012年
9 王仲伟;岭南地区大学校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唐敏;带状滨水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志伟;刘刚部署滨水开发规划建设[N];齐齐哈尔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松花江城区段滨水风景线将全面整治[N];哈尔滨日报;2009年
3 记者 宫玉忠;孙吴县加快打造滨水园林城市[N];黑河日报;2011年
4 记者 樊金钢;冰城滨水旅游填补空白[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齐齐哈尔市委书记 郝会龙;打造特色滨水园林城市[N];中国环境报;2010年
6 王立峰 本报记者 孙丹秋;同江全力打造滨水园林城市[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7 杜求然 吕晓明;牡丹江启动在建滨水项目[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杨波 整理;南宁欲打造滨水生态城[N];广西日报;2009年
9 记者董明;打造惬意休闲龙城[N];柳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贺云鹏;杨信检查全省滨水城市规划建设现场会参观路线[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