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摘要】:日渐严重的生态环境促使人类警醒。人类盼望着新文明时代的到来,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它是为了克服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探索一种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和谐发展之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实践,走出一条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以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各地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学术研究热点。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好坏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及生活质量,并且生态文明建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坚强有力保障。所有这些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研究及有效评价已经刻不容缓。实现生态文明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适用、可操作的理论与评价方法,进而对生态文明的进程进行有效评估、监测及适时预警。然而,目前相关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因此,开展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理论的系统研究,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将对我国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成果,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内涵,研究生态文明的构成及建设途径。并以此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等筛选确立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构建了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包括总体层、领域层和指标层。总体层建立在生态质量、经济和谐、社会发展等三大领域之上。指标层共筛选确定了25个三级指标。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内涵及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关系。在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态质量、经济和谐、社会发展等三个领域分别进行了指标因了、领域两个层次上的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进而提出了对策建议。
木研究取得主要成果、结论如下
(1)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确立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构建我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数值标准化时,充分考虑各评价指标自身特点、中国地域等因素,进行必要的指标内涵修正。
(2)对中国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内的发展水平从评价指标因子、核心领域、整体综合等三个层次全面进行定量评价并分级;运用ArcGIS软件全面建立从评价指标因子、核心领域、整体综合等三个层次的中国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等级空间分布状况图系,更加直观地多指标、多层次地反映出我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等级空间格局分布特点。
(3)木文最后根据我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三大核心领域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我国31个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分析并分级。依据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特征,对不同水土流失地域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评价分析。
本文探索构建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是在这方面研究的有益尝试。尽管构建的模型并不是很完善,但基木上反映出我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经济、环境、民生等方面的发展,揭示出我国31个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且进行分析比较,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