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旅游型小村镇污水处理研究
【摘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做保证,同时它也给环境保护施加了较大的压力。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水质监测,分析了北京郊区小村镇旅游污水的来源,研究了北京地区小村镇旅游污水的排放量及水质变化规律,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适宜不同类型污水的处理方法,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和实验监测研究,分析了污水处理方法的经济、技术、管理、旅游感官等各项参数,并提出改善该地区小村镇旅游水污染的生态学措施和建议。本文根据旅游类型及污水量特征的不同,将北京市旅游型小村镇的旅游污水分为3种类型:旅游景区型、农家乐型和会议酒店型。主要结论如下:
(1)其中水量波动最为明显的为旅游景区型污水,不论是时变化、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都非常显著;农家乐型旅游污水水量的三种变化均比较明显;而会议酒店型旅游污水水量相对稳定。
(2)就不同类型污水的各项指标在旅游旺季(5、7、9)及旅游淡季(12月)的季度变化而言,5、7月份农家乐型旅游污水的CODCr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旅游污水,12月份会议酒店型旅游污水的CODCr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旅游污水。5月份农家乐型旅游污水的T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旅游污水;12月份农家乐型旅游污水的TP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旅游污水。5、9月份会议酒店型旅游污水的TN及NH4-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旅游污水;12月份农家乐型旅游污水的TN及NH4-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旅游污水。就三种类型污水的各项指标在5、7、9、12月的日变化而言,仅pH值呈现不同类型的污水间的显著差异。
(3)小村镇污水处理率大概在10%~20%,不同地区之间或相同地区不同村镇之间的处理率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污水处理方法为生物处理法,如厌氧生物滤池、人工湿地、MBR、CASS、生物接触氧化法、A2/O技术等。
(4)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到,针对3类旅游污水的6种处理方法的综合效益优劣排序:旅游景区型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方法生物接触氧化法CASS处理方法氧化沟法A2/O处理方法曝气生物滤池法;农家乐型污水:生物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人工湿地处理方法曝气生物滤池法A2/O处理方法CASS处理方法;会议酒店型污水:CASS处理方法生物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处理方法氧化沟法A2/O处理方法曝气生物滤池法。
(5)生物接触氧化法和人工湿地处理方法的出水均达到了《村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混合型介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农家乐型旅游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染浓度不高的旅游景区型污水效果显著。综上,混合型介质生物接触氧化法和人工湿地处理方法是两种比较好的处理旅游型小村镇污水的方法。
|
|
|
|
1 |
杨昌凤,黄淦泉,宋文初,李雄文,谢其明;模拟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试验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1年04期 |
2 |
李志刚;蒋越华;陈海凤;黄海连;李素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对三种植物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英文)[J];广西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3 |
刘春常,夏汉平,简曙光,任海,张倩媚,刘家宝,郁向东;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以深圳石岩河人工湿地为例[J];生态环境;2005年04期 |
4 |
肖恩荣;梁威;吴振斌;;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强化技术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7期 |
5 |
吴梅生;文屹;张啸楚;;人工湿地在高校污水中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30期 |
6 |
王红强;张列宇;朱慧杰;余海静;张奎;史乐君;;人工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
7 |
孙玉琴;徐碧华;郑剑敏;袁蕴俭;;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应用研究[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92年02期 |
8 |
吴春英;胡庆余;;关于吉林市人工湿地生态环境规划的设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
9 |
吴春英;胡庆余;;吉林市人工湿地生态环境规划的设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
10 |
刘建;张晨君;;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技;2010年03期 |
11 |
胡凯英;陆正阳;;浅谈人工湿地在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0年11期 |
12 |
肖龙山;;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应用[J];林业建设;2009年04期 |
13 |
谈玲;一种新型的改进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5年03期 |
14 |
徐德福;李映雪;;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J];湿地科学;2007年01期 |
15 |
司马卫平;何强;夏安林;王爱萍;;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
16 |
黄小云;周惠德;刘霖;赵艳红;;高速公路中南部服务区污水处理工艺优化设计[J];化工进展;2009年S2期 |
17 |
崔玉波;余丹;朱宝英;;两级逆向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去除营养物的性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5期 |
18 |
谭超毅;刘建龙;唐芬南;;浮船植物污水净化床的实验设计[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19 |
梁建军;翟俊;何强;郭大敬;;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强化处理低温地区生活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0期 |
20 |
王晓娟;张荣社;;人工湿地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强度对比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