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涉县山地农业景观体系研究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景观,成为人居环境学、乡土景观研究的瑰宝。其中,北方太行山区以石堰梯田为主体的农业景观历史悠久,石堰梯田系统作为遵循物尽其用理念的复合生态系统,可以适应缺水、土地贫瘠、高差大、运输困难的山地恶劣环境,其产生和发展演变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以太行山中段的涉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收集与整理、实地调研、图解分析、类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梳理涉县山地农业景观体系的特征,探索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涉县石堰梯田的保护与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中针对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框架;第二章,从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简述涉县自然环境的现状,第三章厘清该区域的建制沿革,分析石堰梯田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探寻其产生的条件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自然基底、石堰梯田、聚落、文化四个方面解析县域范围内山地农业景观体系的特征,详述宏观视角下石堰梯田的肌理、营建方式、排灌体系、功能,细致对比传统与现代生产方式在种植体系、水资源利用、景观风貌方面的差异,分析体系中石堰梯田与自然基底、聚落、文化的关联性;第五章选择梯田景观价值、自然与文化资源、通达性为评价维度,对山区农业景观单元进行质量评价,选择评分较高的王金庄、岭底村、后池村三个单元,从微观层面分析其景观体系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最后,对涉县山地农业景观体系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总结,从风景园林视角提出妥善处理城市化进程与乡土景观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方法,以期为当地居民营造更舒适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