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变形固定过程中杉木压缩木材的主成分变化及化学应力松弛
【摘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弄清楚压缩木材在热处理变形固定过程中的“架桥结合反应”和“分子链切断反应”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选择压缩密化材热处理永久固定过程中的最佳热处理路径,为开发杉木压缩密化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技术参数,本研究首先以温度(T)和时间(t)为坐标建立了杉木压缩密化材热处理过程中等回复率的T-t平面,并对T-t平面上的一些具有相同回复效果的不同热处理路径进行了等效性验证。然后以回复率RS=10%情况为例,对这些通过不同路径得到的相同回复效果的热处理材进行了动态粘弹性测定。明确各个压缩处理材的力学性能的同时,也在各路径之间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回复率为10%的不同热处理材,以及在180oC下不同回复率压密化材的木粉进行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讨论了各处理条件下处理材的结晶度变化以及木材内部化学成分的变化。为了明确压缩木材在热处理过程中究竟哪一阶段发生了分子切断反应或者架桥结合反应,同时也为了从根本上解释各路径间的物性差异,作者首次将高分子粘弹理论中的Tobolsky不连续应力松弛测定理论应用在压缩密化材永久固定机理的研究上,并设计、制造出国际第一台力传感器式木材化学应力松弛测定仪。通过分析杉木压缩木材在不同温度下的连续不连续应力松弛曲线,计算表观活化能,考察了木材内部不同阶段的切断、架桥反应,分离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应力松弛。最后为了验证松弛机构是否具有普遍性,对非压缩密化材是否也适用,又对绝干木材在不同温度领域下的应力松弛曲线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其各个热处理阶段的内部反应变化。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归纳如下:
(1) 对压缩密化材进行热处理固定时,T-t平面上的低回复率领域(RS≤10%)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热处理路径达到,各路径等效性较好。在各个路径中木材内部都同时产生了分子链的切断反应和分子间架桥反应,后者对各路径的等效性起了积极作用。对于较高回复率的等效路径,温度的影响不能忽略,具体路径必须经过一定的修正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2) 径向压缩密化处理本身,并没有引起杨氏模量所反映出的材性劣化,但直接参与压缩密化处理的弦切面表面附近的损伤相对比较大。
中文摘要
(3)
(4)
(5)
(6)
(7)
在热处理过程中,压缩密化材的结晶度在初期呈增大趋势,然后随着热处理时
问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热处理使木材内部发生了半纤维素和木素的热分解,同
时也引起纤维素的结晶形态发生了变化。
在180吧下的热处理中,木素的热分解非常活跃,另外还存在着吸着水的散失
现象。而纤维素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在具有10%回复率的不同热处理
路径中,木材内部都发生了半纤维素,木素的热分解反应以及吸着水的“物理
性脱水”现象,但内部发生的主化学反应类型并不相同。热处理固定效果和效
率,除了与温度域有关,降温、升温的处理,以及升降温的速度一也对其有影响。
杉木压缩密化材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过程中,其连续应力松弛行为可以用高分
子粘弹理论中的3种Maxwell一Wieehert模型来模拟。即,180℃一220oC、160
℃、120一140℃三个温度领域下的应力松弛曲线可分别用:两个Maxwell单元
并联组合模型A:两个Maxwell单元同一个理想弹簧并联组合模型B;一个
Maxw。U单元同一个理想弹簧并联组合模型C来表现。
通过对不连续应力松弛曲线的分析,首次明确了木材达到永久固定过程中(160
℃一220℃领域内)在木材内部先后发生的5个松弛过程。即,(l)非晶区域中
纤维素、半纤维素分子链之问产生滑移引起的物理松弛I;(2) matrix分子被
软化,分子运动引起的物理松弛H;(3) matrix分子内,非晶区中半纤维素分
子与纤维素分子问形成氢键结合的物理松弛111;(4)基于半纤维素,少量木素
的热分解,由分子切断反应引起的化学应力松弛I;(5)基于半纤维素,木素
的进一步热分解,在有分子氧或无分子氧的参与下形成半缩醛、醚键等架桥构
造的化学应力松弛H。5个松弛过程对应的表观活化能依次为74.7,43.8,56.5,
96.8,83.5kJ/mol。
热处理固定过程中,化学应力松弛阶段所对应的木材内部分子反应机理:木材
分子在热处理达到一定阶段后,分子内的某些碳原子吸收能量被激发形成自由
基,引发一系列的级联反应。首先发生的是,有分子氧参一与和无分子氧参与下
的链切断反应。伴随着热处理的进一步推进,自由基的进一步反应将会造成新
的架桥结构的形成。其中无氧条件下可能发生侧链烷烃交联而形成支链,在有
氧分子参与的情况下,反应进一步进行形成一些架桥结合,诸如半缩醛、醚键
等等。另外,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次级自由基同时又能引发新一轮的架桥和切断
中文摘要
反应。
(8)本研究以RS=10%,180℃一200℃之间的复合热处理路径为例,讨论了复合路
径中木材内部的反应变化。当处理材处于稳定的温度环境中时,木材内部应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松弛,但是当温度变化时,应力在短时间内迅速随之变
化。温度升高,内部应力增加;温度降低,内部应力随之迅速减少。
(9)木材在180OC条件下热处理时,内部的分子切断反应占绝对优势,不连续曲线
|
|
|
|
1 |
JEANL.EBLANC;李树尔;;应力松弛与橡胶加工性能的关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4期 |
2 |
Т.П.Банковская;宫祯荣;;在液体介质中不具有平衡溶胀的密封橡胶的工作能力和耐久性[J];橡胶参考资料;1980年09期 |
3 |
;高强度钢筋的生产方法[J];轧钢;1990年01期 |
4 |
常琍琍 ,苏玉堂;逐步降载法测定冷轧带肋钢筋的松弛特性[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5 |
杨于兴,卞玉君;高温氧化膜 Cr_2O_3 和 NiO 中应力松弛过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6 |
江学良,蒋涛,程时远;动态硫化EPDM/PP热塑性弹性体应力松弛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4期 |
7 |
刘勇,朱景川,尹钟大;β区淬火时效态TC4合金弯曲应力松弛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10期 |
8 |
尹清杰;王世梅;;饱和土松弛实验曲线的一种拟合方程的验证[J];灾害与防治工程;2005年02期 |
9 |
赵志正;;测定橡胶密封圈应力松弛的装置[J];橡胶参考资料;1979年08期 |
10 |
葛荣田;热应力松弛公式在玻璃退火上下限测定中的应用[J];玻璃与搪瓷;1995年02期 |
11 |
党紫九,张艳,吴娜,杨善武,贺信莱,柯俊;用应力松弛方法研究低碳贝氏体钢的析出过程[J];物理测试;1995年01期 |
12 |
苏德达,朱知寿,王欣华;奥氏体不锈压缩螺旋弹簧抗应力松弛性能研究[J];金属制品;1997年02期 |
13 |
卫军,王靖涛;软岩支护中钢锚杆的应力松弛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
14 |
陈冬旺;;洗涤条件对机织物水洗尺寸变化率的影响[J];纺织科技进展;2007年06期 |
15 |
张长生;罗世凯;石耀刚;芦艾;丁国芳;;硅泡沫硬度与压缩性能关系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8期 |
16 |
李忆莲,程雨琴,张建仁,李麦欣;等应力片形试样设计及应力松弛测试装置[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9年01期 |
17 |
林亢;普通工业玻璃退火与应力的几个问题Ⅱ在退火温度范围内恒温下玻璃中应力松弛的近似计算[J];玻璃;2000年02期 |
18 |
谢莉青,孙亚宁,张洪弟;非织造土工布应力松弛性能的模拟及应用探讨[J];北京纺织;2001年05期 |
19 |
黄士卫;赵海燕;林健;蔡志鹏;鹿安理;;磁处理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中磁场方向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
20 |
康永刚;李明明;周玲;陈宏善;;粘弹性应力松弛过程的时间标度变换[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