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
【摘要】: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它被国际上列为除栖息地(生境)丧失以外导致区域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因素。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就是外来有害生物之一,自1979年在我国丹东首次发现以来,目前仍呈扩散蔓延趋势,已入侵北京的远郊区,形势十分严峻。以往通过森林资源等实物变化来认识美国白蛾所造成的危害,忽视了社会和经济属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与经济挂钩。随着生态认识的加深,人们意识到了它所造成的危害,但主要是进行定性分析,量化其危害程度的研究较少,并未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其危害与损失。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从理论上拓宽研究领域,定量评估美国白蛾对我国造成的各种危害与损失,客观反映美国白蛾造成的损失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深入性的展开该方面问题的研究。
本论文运用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知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融合的方法,在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及结论:
(1)明确美国白蛾损失分类的指导思想,指出其损失评价的实质是识别美国白蛾对我国所造成的各种危害与损失。
(2)提出了美国白蛾损失评估方法,首次系统构建了美国白蛾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损失指标的评估模型及测度方法。
(3)以天津、辽宁、河北为例,系统分析了因美国白蛾入侵而造成的景观美学损失、生产生活损失和心理影响损失,并采用条件价值法依次分别估算了这些损失。其中,在心理影响损失的分析中,首次建立了“有虫株率耐受”指数,较好的反映了人们心理对有虫株率的耐受程度。
(4)在非经济损失评估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估算出2004年全国美国白蛾疫区总损失量,合计为2.300亿元~3.052亿元,平均为19657.12~26086.81元/hm~2。指出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下,其所造成的非经济损失比经济损失要严重,至少是经济损失的1.1~1.8倍。
(5)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效益——费用分析,首次比较了三种不同的综合防治美国白蛾措施,指出综合方法2(即周氏啮小蜂+营林措施+人工防治)是目前较为受专家和基层工作者接受的最佳方式。
|
|
|
|
1 |
王助鹏,赵春芝,陈长涛,田其友,刘洪远,刘瑞兴,李强,崔若愚,衣年贵,邱丽;新疫点综合防治美国白蛾总结[J];中国森林病虫;1987年02期 |
2 |
绍林;;美国白蛾[J];北方水稻;1990年04期 |
3 |
季荣,谢宝瑜,李欣海,高增祥,李典谟;外来入侵种——美国白蛾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3年01期 |
4 |
;放飞天敌降毛虫5亿小蜂大战美国白蛾[J];山东农药信息;2008年07期 |
5 |
王淑英;;林业部召开查访美国白蛾座谈会并作有关部署[J];中国森林病虫;1982年02期 |
6 |
;荣成县开展美国白蛾检疫的几点做法[J];中国森林病虫;1985年02期 |
7 |
夏鲁青,李经武,邢同芳;美国白蛾检疫扑灭模式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87年02期 |
8 |
王健生;;荣成县扑灭美国白蛾的几项措施[J];植物检疫;1989年01期 |
9 |
段勇鹏;任新理;;美国白蛾在陕西得到控制[J];植物检疫;1989年04期 |
10 |
李秀文;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严防美国白蛾传入[J];天津农林科技;1996年04期 |
11 |
王雅君;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J];河北林业科技;2000年02期 |
12 |
闫志利,韩立萍,赵成民,孙瑞芳;河北省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
13 |
;我国生物防治美国白蛾技术取得突破[J];北京农业;2002年04期 |
14 |
陈阿丽,王昶远;利用无公害技术防治美国白蛾[J];林业科技;2005年01期 |
15 |
刘代文,李红,段学慧;天津地区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及生物防治[J];天津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16 |
;美国白蛾及其防治[J];北京农业;2007年07期 |
17 |
肖书伶;;防治美国白蛾密云有绝招[J];绿化与生活;2007年06期 |
18 |
柴守权;;美国白蛾防治今年呈现新特点[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14期 |
19 |
;青岛首次飞防美国白蛾[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年07期 |
20 |
王春林;;美国白蛾调查方法概述[J];甘肃农业科技;198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