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区绿化隔离带内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城市野生动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伴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城市野生动物,特别是城市鸟类的研究已成为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新热点。本研究以北京城市绿地鸟类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调查了绿化隔离带内鸟类种类、数量及其分布,作为鸟类食物的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植物种类、数量及植被结构;系统分析了市区绿化隔离带内鸟类群落及其与栖息地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鸟类群落特征为主要指标对北京市区绿化隔离带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综合评价。
本研究的特色是:以不同区域、不同功能的人工绿地为研究背景,从资源可利用性角度对三种生态功能不同的绿化隔离带(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产业园)鸟类群落数量特征及其与栖息环境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监测及评价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一、北京市区绿化隔离带内鸟类群落构成分析:调查记录的131种鸟类,以夏候鸟为主(40.00%),区系上以古北种为主(47.33%),食性上以动物性食物鸟类为主(61.83%),取食生态位上以树上取食鸟类为主(30.53%),筑巢类型上以洞巢鸟类为主(30%)。鸟类平均密度为9.7824只/hm~2,平均生物量为2817.5737 g/hm~2,优势种有11种。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2387,均匀性指数为0.4605,优势度指数为0.2137。
二、三种功能绿地生境夏季鸟类群落特征比较:鸟类物种数以公园绿地生境最多,鸟类密度、优势度和生物量均以公园绿地最高,鸟类群落均匀性以产业园最高,物种多样性相差不大。鸟类群落相似性以公园绿地与防护绿地生境之间相似程度最高,公园绿地与产业园生境之间相似程度最低。
三、绿化隔离带内食源树种分析:调查记录到食源树种48种,以朝来农艺园为最多(21种),通惠河和东坝河沿岸最少(3种)。特点是:种类和数量较少,分布不均;不同绿化隔离带间差异较大,食源树种间搭配不合理;食源四季分布不均衡。
四、鸟类栖息地分析与评估:参考国外栖息地评估方法,对调查样区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面积较大的综合性公园绿地质量最好,行道树和经济林质量最差。
|
|
|
|
1 |
张保钢;全明玉;杨伯钢;冯仲科;韩光瞬;;北京绿化隔离地区绿化面积监测及分析[J];测绘通报;2008年06期 |
2 |
孙樱,陈田,韩英;北京市区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J];地理研究;2001年05期 |
3 |
朱欣焰,朱庆
,姚明
,张宇航;GeoStar在北京绿化隔离带规划发展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年01期 |
4 |
刘洪亮;李洪涛;;城市绿化的新课题——哈尔滨市绿化隔离区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
5 |
路紫,李彦丽;北京旅游在线服务满意度的供需差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5期 |
6 |
;第十五批落实四至范围的开发区公告[J];国土资源通讯;2007年01期 |
7 |
邬翊光;北京工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建议[J];地理学报;1987年01期 |
8 |
侯本旗;北京工业结构调整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4期 |
9 |
郑水红,王守荣,王有民;气候灾害对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地理学报;2000年S1期 |
10 |
金磊;北京城市灾害及新世纪安全战略[J];灾害学;2000年02期 |
11 |
万育生,靳顶;北京及上游周边地区水资源问题对策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2年01期 |
12 |
张正彪;论太原市城市道路绿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1期 |
13 |
隋干城;21世纪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14 |
谭成文,杨开忠;京津第三产业分工协作特征[J];经济地理;1999年06期 |
15 |
鲁奇,战金艳,任国柱;北京近百年城市用地变化与相关社会人文因素简论[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
16 |
郑桂森,吕金波;北京地区的水资源[J];中国地质;2001年04期 |
17 |
庚晋
,周洁;北京,能够挡住黄沙[J];中国青年科技;2001年02期 |
18 |
惠士博,谢森传,张思聪;南水北调来水后北京的水资源优化配置[J];中国水利;2001年01期 |
19 |
李国平,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
20 |
张德二,刘月巍;北京清代“晴雨录”降水记录的再研究——应用多因子回归方法重建北京(1724~1904年)降水量序列[J];第四纪研究;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