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油松毛虫生长发育的几个因素的探讨
【摘要】:油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tabulaeformis(Tsai et Liu)是油松Pinustabulaeformis carr.最主要的食叶害虫。该虫分布北起内蒙古的宁城,北纬42°以南地区,包括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的黄土高原。山东、湖南、四川在山地海拔较高的地段呈岛屿状分布。寄主除油松外,还有华山松、白皮松和马尾松。
虽然我国对油松毛虫的生物学、预测、防治措施已有很多报导,但不同受害程度的油松对油松毛虫的诱导抗性、幼虫滞育、体色变化等问题,研究较少,而这些对油松毛虫的种群动态也有较大的影响。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主要结果有:
1.在人工模拟油松不同失叶状态下,用针叶饲养油松毛虫,取食中等受害程度(失叶50%)针叶的油松毛虫取食、排粪、消化系数最低,体重最轻,发育历期明显延长,死亡率很高,蛹重最轻,同时蛹重和产卵量有着密切的正比关系,必然导致产卵量减少,生殖力下降,这些结果致使油松毛虫种群数量也随之下降;但当严重受害后,各项指数又有所上升;取食受害25%和受害75%松针的幼虫营养指数比较接近;
2.深色型幼虫的营养指数较浅色型的高,死亡率较低,但在取食受害50%的松针后期,一些营养指数深色型反而比浅色型的低;
3.用同一卵块按不同密度饲养油松毛虫,初孵幼虫体色没有分化,至2龄划分体色,随密度的增加深色型数量增加,呈线性关系。浅色型幼虫的过冷却点低于深色型,耐寒能力比深色型的强,但取食受害针叶幼虫的过冷却点较高,耐寒力较差。
4.观察到油松毛虫在低温下暴露的时间长短影响其存活率,温度越低幼虫在低温下存活的时间越短,滞育幼虫的存活率普遍高于非滞育幼虫的存活率。这表明,在低温暴露初期滞育幼虫的抗寒能力比非滞育幼虫的强;0℃下的低温锻炼能明显提高幼虫的低温存活能力;滞育幼虫的含水量和过冷却点显著地低于非滞育幼虫的,证明滞育幼虫的耐寒性比非滞育幼虫的强;滞育幼虫体内的海藻糖、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的含量比非滞育幼虫的高,而体内的游离脂肪酸、呼吸强度比非滞育幼虫的低。滞育幼虫体内能量物质、营养物质等的偏高,呼吸代谢能力的降低,较低的过冷却点,可能是其比非滞育幼虫抗寒能力更强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