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桤木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

王军辉  
【摘要】:本项研究的材料来源于国家造林项目(09-07)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主要树种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项目(96-014-03-01)的多点试验林。分析了五地点6年生桤木种源、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生长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研究了木材基本密度、木材纤维长度和单株生物质产量的遗传变异、主要材性遗传控制规律和材性早期预测,探讨了桤木果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的种源变异、种源、家系苗期根瘤固氮能力的遗传变异等。主要结论如下: 1.桤木种源间在生长性状上差异极显著,家系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地点生长量差异大,树高、胸径和材积存在极显著的地点效应,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力及其标准误分别为0.8738±0.0482、0.7961±0.0718、0.7929±0.0727,属强度遗传。6年生和14年生的树高生长相关系数为0.7580,表明桤木早期选择是可行的。AMMI(加性主效应和复合交互效应)模型和传统稳定性分析模型相比较,AMMI分析和生态价法的结果很吻合,而与回归分析法的结果有所差异,但排序结果基本是一致的。 2.桤木种源间在木材基本密度和木材纤维长度上差异显著,家系间差异不显著。单株生物质产量在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桤木种源三个地点6年生的平均木材基本密度、木材纤维长度和单株生物质产量分别为0.3823g/cm~3、1.2479mm和6.1511Kg。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地点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木材纤维长度的种源×地点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单株生物质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地点效应,单株生物质产量的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交互作用显著。三个地点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遗传力变动范围为0.5648-0.6618,家系遗传力变动范围为0.2857-0.6535;木材纤维长度种源遗传力变动范围为0.2553-0.7895,家系遗传力变动范围为0.2905-0.4528;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遗传力变动范围为0.2741-0.7524,家系遗传力变动范围为0.1677-0.8307,表明材性性状受到中度到强度的遗传控制。材性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限为6年,造纸材培育年限拟定为10—11年。 3.桤木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在苗期的根瘤鲜重、固氮活性、固氮量都存在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苏顺德;;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遗传变异及选择[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2 赵志刚;杨成华;田维华;沙二;郭丽云;陈琳;曾杰;;黔西南光皮桦种源早期选择[J];种子;2009年11期
3 罗建勋;孙鹏;王乐辉;李晓清;;云杉种源苗期性状变异及种源选择初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陈紫瑜;张胜利;刘军;牟敏荣;安守芹;;山杏种源试验与选择初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刘宝;陈存及;陈少杰;陈冬梅;张怡荣;;闽楠种源苗期试验初步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蔡晓明;卢宇蓝;施季森;;北美一球悬铃木种源-家系试验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年04期
7 陈晓阳,陈振丙,卢云凤;侧柏种苗性状在群体各层次上的变异[J];林业实用技术;1992年06期
8 张海燕;;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J];林业勘察设计;1997年02期
9 侯伯鑫;林峰;余格非;张新华;陶申绵;;福建柏地理种源试验幼林期综合评价[J];农业网络信息;2005年12期
10 王军辉;顾万春;万军;干少雄;高俊岭;宁延龙;;桤木不同种源球果及种子性状的遗传变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1 黄爱萍;邓朝军;陈秀萍;蒋际谋;李韬;姜帆;郑少泉;;龙眼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变异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12 李自敬;李雪峰;张含国;栾玉飞;康迎昆;周显昌;;长白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J];林业科技;2008年04期
13 冯建国;胡根长;黄祖泉;朱海燕;;杉木二代种子园家系子代幼林生长性状遗传变异[J];江西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14 王玉;谷俊涛;习洋;王进茂;杨敏生;;中国刺槐次生种源生长变异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5 梁一池;邢建宏;刘希华;谢国阳;赖文胜;林照授;黄金桃;;25年生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及选择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6 金国庆;秦国峰;刘伟宏;储德裕;丰忠平;周志春;;不同林龄马尾松的种源选择效果[J];林业科学;2011年02期
17 刘丹;马瑞红;穆琳;仝伯强;鲁仪增;李文清;;北美鹅掌楸实生苗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09年04期
18 ;马尾松种源性状间相关性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1992年02期
19 兰士波;;中美山杨早期生长性状变异分析与优良杂种选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0 赵秉伦;;侧柏种源试验苗期生长性状变异的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伟;江文波;杨立国;蔡晓明;施季森;;北美—球悬铃木种源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的初步选择[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房兴堂;杜毓;张春雷;石秀英;蓝贤勇;陈宏;;山羊GAD2基因SNP检测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梁一池;邢建宏;刘希华;;25年生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及选择研究[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段修军;孙国波;王日君;董飚;卞友庆;;太湖鹅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A];安全优质的家禽生产——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洪昌端;沈辛作;刘智仕;童再康;徐金良;;杉木种源、林分、单株多层次遗传变异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6 汤玉喜;;杨树无性系生长与材性遗传变异及综合选择研究[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曹红鹤;陈幼春;王雅春;张之宣;李俊雅;李宏滨;许尚忠;;肉牛主要生长性状的生化和分子遗传标记研究[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郎松;郝林琳;邓景致;王博;刘松财;;猪IGF-1、2及其受体、IGFBP-3基因多态性、表达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陈岳武;施季森;陈益泰;吕本树;王赵民;;杉木的遗传变异及育种程序[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10 昝林森;郝瑞杰;王洪宝;;PACAP基因T2805C突变对秦川牛部分生长性状的影响[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辉;桤木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2 李飞;黄牛核组蛋白和谷氨酸脱羧酶基因遗传变异及其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路培;牛肌肉生成抑制素基因遗传变异及基因免疫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姚小华;樟树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5 罗建中;桉树杂种无性系纸浆材性状的遗传与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杨志玲;药用石蒜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驯化繁育技术[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王秋玉;红皮云杉地理种源的遗传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李守勇;不同产地冬枣品质特性及其遗传变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9 江锡兵;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遗传变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杨秀艳;粉单竹遗传多样性和麻竹种内杂交子代遗传变异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达;肿节风地理种源变异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9年
2 李雪峰;兴安落叶松种源、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3 翟新翠;大花序桉的遗传变异与适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4 胡晓媛;光皮桦优树子代遗传变异及开花结实特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5 毛爱华;河南郏县侧柏种源、家系及无性系遗传变异与选择[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卢兆银;湖南省桂阳县马尾松种源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琼;凡纳滨对虾EST-SSR遗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谢运海;东北地区水曲柳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良种源选择[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郭松长;氟烷基因、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对猪部分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10 刘鑫;猪IGF-Ⅱ基因与部分生长、胴体性状相关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棟种源试验与栽培[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丹玲;盆器功能材质外观趋于“多元”[N];中国花卉报;2008年
3 陈丹 刘霞;与生物衰老有关的遗传变异首次获得确认[N];科技日报;2010年
4 ;生物固氮能力从何而来[N];大众科技报;2006年
5 贵元;世界名瓷背后的材质竞争[N];淄博日报;2011年
6 晓森;甘薯也有固氮能力[N];山西科技报;2002年
7 记者 崔峰;我采用成体体细胞成功克隆东北民猪[N];人民日报;2006年
8 杜舜;中英美启动“千人基因组计划”[N];南方日报;2008年
9 记者 关媛媛 李志峰;世界首张家蚕高精度遗传变异图谱绘就[N];重庆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颜菊阳;商品过度包装改做“材质文章”[N];中国商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