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滇池流域台地水土和氮磷流失及防控技术研究

李小英  
【摘要】: 农业非点源目前已成为我国水环境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和控制对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有关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研究报道很多,大多采用单一测定方法、从单场降雨单个因素深入阐明、多为坡面研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采用综合方法、在小流域尺度上研究氮磷流失的年际变化规律仍较少,目前在滇池流域台地区域研究水土及氮磷流失规律的研究还尚未报道。本文选择滇池东南面呈贡县大渔乡小流域和松花铺小流域为试验点,采用径流小区和小流域集水区出口实测法测定坡面和集水区的水土和氮磷流失过程及氮磷流失负荷;研究该区的降雨侵蚀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估算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量;并通过测定径流量和径流中的氮、磷随时间和降雨强度的变化,分析水土流失和氮、磷流失规律,为滇池流域台地区域找到控制水土和氮磷流失的途径,提高土壤质量,为滇池流域生态修复、生态规划和土地利用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区年降雨量集中在5~10月,这5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降雨侵蚀力90%以上发生在该时段。尤其是6、7、8三个月的降雨量为全年的54%,侵蚀力占全年降雨侵蚀力的71%,是需要控制水土流失的重点季节。 2.研究区主要的4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均水土流失量按大小顺序排列为坡耕地荒草坡农果混作板栗园。按年均氮磷流失量大小排列为农果混作板栗园坡耕地荒草坡。 3.平均坡度3°的梯地,土壤侵蚀量表现为随坡位变化规律,上部中部下部。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土壤水稳团聚体、土壤含水量都表现了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上部土壤有粗骨化现象和坡底土壤粘粒累积现象。上部坡位是水土流失重点控制部位。 4.不同土地利用下,次降雨径流量与径流中总氮含量相关关系显著,与总磷的关系不显著,但时段降雨径流量与时段氮、磷流失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r=0.97)。 5.在次降雨过程中,径流中的总氮、总磷以及溶解性氮和溶解性磷的浓度与径流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降雨初期是氮磷流失的高峰期。在氮磷流失的年际变化中,6、7月是氮磷流失的高峰季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宗楚;郑祥民;姚春霞;;上海旱地农田氮磷随地表径流流失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1期
2 李强;段喜明;;黄土高原小流域雨水资源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7年01期
3 李兆富;杨桂山;李恒鹏;;西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出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6期
4 王璞玉;潘竟虎;韩进凤;赵霞;;GIS和遥感支持下的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5期
5 宋泽芬;王克勤;孙孝龙;和甲秋;李红波;依佼传;;澄江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氮、磷的流失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6 周林飞;郝利朋;孙中华;;辽宁浑河流域不同土地类型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氮、磷流失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7 张敏;刘庆生;刘高焕;;浙江省安吉县西部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估算[J];资源科学;2011年02期
8 涂安国;谢颂华;郑海金;张杰;莫明浩;;赣江上游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9期
9 钱骏;肖杰;蒋厦;薛基瑜;赵磊;;长宁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朱波;汪涛;王建超;鲍玉海;贺秀斌;;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来源与负荷[J];中国水土保持;2010年10期
11 王坤;;小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0期
12 卢宝鹏;张瑞霞;;小流域面源污染监测技术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2010年09期
13 李恒鹏;黄文钰;杨桂山;刘晓玫;;太湖地区蠡河流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14 陈志彪;朱鹤健;刘强;钟炳林;岳辉;;根溪河小流域的崩岗特征及其治理措施[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5期
15 胡实;谢小立;王凯荣;;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产流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年04期
16 冯明磊;胡荣桂;许克翠;肖宏宇;阮雷雷;林杉;;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尺度施氮量对水体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17 李京;李晓兵;宫阿都;;基于遥感方法的小流域土壤侵蚀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6期
18 赵洪涛;尹澄清;陈梅雪;;长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典型城镇街尘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J];生态毒理学报;2009年01期
19 彭继峰;汤利华;马凯;;人工湿地处理小流域地表径流污染工程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0 万金保;刘峰;汤爱萍;兰新怡;;小流域典型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BMPs)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成;刘继福;王益谦;;金堂县爪龙溪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鸿;张海峰;廖纯艳;张小林;陈存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与非点源污染的初步研究——以宁陕县寨沟小流域为例[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吕晶;高甲荣;李晓宏;娄会品;;土壤生物工程在沿河公路护坡中的初期水土保持效应[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苏大学;;保护长江、黄河上中游的天然草地,防止水土流失[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谌芸;何丙辉;;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白志刚;加生荣;穆兴民;白平良;慕振莲;;黄丘一副区水土保持治理对小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7 谌芸;何丙辉;;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朝新;;鄂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研究[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何明杰;祖艳群;李元;黄中信;;异龙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径流污染释放规律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秀芬;张佩云;;城市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英;滇池流域台地水土和氮磷流失及防控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杨一松;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模式与水土流失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鸿雁;哈尔滨市景观格局变化及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刘晖;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高照良;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淤地坝坝系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周璟;武陵山区低山丘陵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及产流产沙模拟预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王鹏;基于数字流域系统的平原河网区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8 郭明春;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森林植被坡面水文影响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李海毅;3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省土地退化动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赵辉;南方花岗岩地区红壤侵蚀与径流输沙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斌;不同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杨珊珊;城郊区小流域水体氮磷输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何丽;小流域农业环境与污染治理[D];辽宁大学;2011年
4 高喜明;重庆壁山土地利用对水土流失生态格局的影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婷;基于PPI的流域污染负荷分布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刘少冲;莲花湖库区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朱渝芬;毛竹林水文生态功能及其土壤肥力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郭艳娜;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地表和地下径流水质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任军;城市游憩空间开发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凤鸣;赤峰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以及人文与自然因子对其影响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耐;大崮子沟小流域 综合治理绿满沟[N];中国水利报;2004年
2 冯唐波;不要轻视小流域小水系治理[N];农民日报;2004年
3 记者 李利军 王森林;“铁冲模式”全国亮点[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4 王立君 孙公勋 张瑞国;即墨三位一体综合治理小流域[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东江时报记者 龙生财 通讯员 廖鹿云;“十二五”实施22宗小流域综治工程[N];惠州日报;2011年
6 徐航 长江委水土保持监测站监测室主任 张青峰 邢丽芳;3S与WEB技术,升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N];中国水利报;2006年
7 赵世军;铁夼小流域示范周边区[N];中国水利报;2000年
8 通讯员 杨泉伟;洱源县永乐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开工[N];大理日报(汉);2011年
9 刘芳 张志军;喜看辽宁小流域[N];中国水利报;2004年
10 王洪斌 赵万广;近五年已治理近一点八万平方公里[N];山西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