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合理密度研究

曹奇光  
【摘要】: 水分是制约黄土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决定性因子。因此该区的植被建设应考虑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前提,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宜造林密度,充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林地生产力,从而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本文首先对研究区二十年的降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年际平均相对变率和月平均相对变率,得出该区降水年际间和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 研究不同林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得出混交林比纯林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而且使土壤中水分保持稳定。对比不同立地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三个立地之间土壤水分差异显著。 通过对刺槐的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得出环境因子和植被因子对它们的影响不同,但彼此互相影响并综合发挥作用。 对不同立地的刺槐林地生产力分析研究得出,水分制约着不同坡向各生长指标的大小,通过拟合,得到各生长指标与密度之间的二次曲线方程。结合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和蒸腾耗水特征,按照降水量平衡原理求得刺槐的合理造林密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弘;裴铁璠;关德新;金昌杰;王安志;;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2 王彦龙;盛丽;;大武地区黑土滩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年01期
3 莎仁图雅;田有亮;郭连生;;大青山区阳坡油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4 王娟;贺山峰;邱兰兰;蒋德明;阿拉木萨;;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群落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和蒸散量估算[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6期
5 贾海坤,刘颖慧,徐霞,王昆,高琼;皇甫川流域柠条林地水分动态模拟——坡度、坡向、植被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6 叶冬梅,秦佳琪,韩胜利,田有亮,郭连生;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土壤水势特征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7 吕晶洁;胡春元;贺晓;;采煤塌陷对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S1期
8 石磊;;宝鸡市不同城市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9年03期
9 韩炜;李自峰;郑黎明;张光灿;;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10 陈丽华;鲁绍伟;张学培;余新晓;孙中峰;;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土壤水分生态条件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1期
11 潘颜霞;王新平;苏延桂;李小军;高艳红;;荒漠人工固沙植被区浅层土壤水分动态的时间稳定性特征[J];中国沙漠;2009年01期
12 穆兴民,陈国良;黄土区基本环境要素变化对丘陵地形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1998年01期
13 朱建强;刘会宁;耿显波;黄智敏;;易涝易渍农田土壤水分变化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8年03期
14 于舜章;陈雨海;李全起;周勋波;房全孝;王吉顺;刘恩民;罗毅;;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农田节水效应的可行性[J];生态学报;2006年08期
15 孙强,韩建国,刘帅,周莉华;草地早熟禾草坪土壤水分动态与根系生长分布[J];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16 陈小红;段争虎;宋耀选;肖洪浪;;兰州市南北两山人工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动态[J];中国沙漠;2006年04期
17 苏生瑞;遥感在黄土区石油管道工程选线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J];国土资源遥感;1994年04期
18 李宏伟,孙中峰,高成德;晋西黄土区植被群落特征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4年04期
19 刘鹄;赵文智;;基于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的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20 张波;张建军;郑芳;李轶涛;杨云凤;;黄土区不同地类景观功能的综合评价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燕;郝振纯;王加虎;李丽;;湿润地区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高志勤;;亚热带山区土壤保育与林地生产力维持[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钱天伟;;Np、Pu在黄土区地下水中的反应路径模拟[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王一鸣;孙凯;杨绍辉;;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与预测预报研究进展[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牟伶俐;闫娜娜;吴炳方;;旱情遥感监测方法与系统开发[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静;宝音陶格涛;;羊草草原不同退化阶段群落蒸散量比较[A];第二届上海市植物生理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赵雨森;孟琳;辛颖;;植物沙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8 杨云贵;寇建村;赵昆;;土壤含水量对草坪草出苗和早期生长的影响[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9 顾静;;西安地区麦地不同降水年份土壤含水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韩雄;王珍;赵萌莉;珊丹;王忠武;韩国栋;;增温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水分及其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刚;陕北黄土高原全新世气候影响下的黄土沉积速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年
2 叶冬梅;乌兰布和沙漠土壤水分动态和白刺群落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3 陈晓燕;大青山前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和植被承载力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彭晓邦;渭北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生理生态特性及生产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昭艳;长江滩地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与水汽通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6 德永军;中间锦鸡儿带状林地根系和土壤水分特征及抗旱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李红丽;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过程及其植被恢复的基础研究——以正蓝旗为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8 王百群;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李鹏;黄土区草地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机理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吴元芝;黄土区土壤水分对典型植物有效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奇光;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合理密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李俊;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刘静;黄土高寒区三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袁吉有;桂西北典型峰丛洼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秦佳琪;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沙地类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6 吕晶洁;采煤塌陷对沙丘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7 胡洋洋;科尔沁沙地坨甸相间地区土壤水分动态试验与模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8 康红莉;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生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9 李华;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彭艳平;等高绿篱下浅沟坡面土壤水分变化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河林业局 刘振海 刘敏 刘成雷;合理采伐严格管护 提高林地生产力[N];黑龙江日报;2011年
2 蒋国洪 张健康;提升林地生产力,浙江这样实现兴林富民[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3 蒋国洪 张健康;浙江:提升林地生产力 实现兴林富民[N];中国特产报;2011年
4 ;西瓜巧施肥[N];湖北科技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吴晓燕 李夏;“这下就可以安心春播了”[N];农民日报;2009年
6 ;白扁豆生产操作规范(中)[N];东方城乡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赵新颜;守护那片生命的绿色[N];新乡日报;2009年
8 马君岭;棚内湿度过大怎么办[N];辽源日报;2005年
9 张平;伊春深化林改提高林地生产力[N];黑龙江日报;2008年
10 特约记者 屈永志通讯员 蒋建全 杜廷建;巨厚黄土区资料采集取得新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