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合理密度研究
【摘要】:
水分是制约黄土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决定性因子。因此该区的植被建设应考虑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前提,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宜造林密度,充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林地生产力,从而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本文首先对研究区二十年的降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年际平均相对变率和月平均相对变率,得出该区降水年际间和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
研究不同林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得出混交林比纯林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而且使土壤中水分保持稳定。对比不同立地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三个立地之间土壤水分差异显著。
通过对刺槐的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得出环境因子和植被因子对它们的影响不同,但彼此互相影响并综合发挥作用。
对不同立地的刺槐林地生产力分析研究得出,水分制约着不同坡向各生长指标的大小,通过拟合,得到各生长指标与密度之间的二次曲线方程。结合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和蒸腾耗水特征,按照降水量平衡原理求得刺槐的合理造林密度。
|
|
|
|
1 |
杨弘;裴铁璠;关德新;金昌杰;王安志;;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
2 |
王彦龙;盛丽;;大武地区黑土滩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年01期 |
3 |
莎仁图雅;田有亮;郭连生;;大青山区阳坡油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
4 |
王娟;贺山峰;邱兰兰;蒋德明;阿拉木萨;;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群落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和蒸散量估算[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6期 |
5 |
贾海坤,刘颖慧,徐霞,王昆,高琼;皇甫川流域柠条林地水分动态模拟——坡度、坡向、植被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
6 |
叶冬梅,秦佳琪,韩胜利,田有亮,郭连生;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土壤水势特征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
7 |
吕晶洁;胡春元;贺晓;;采煤塌陷对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S1期 |
8 |
石磊;;宝鸡市不同城市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9年03期 |
9 |
韩炜;李自峰;郑黎明;张光灿;;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
10 |
陈丽华;鲁绍伟;张学培;余新晓;孙中峰;;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土壤水分生态条件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1期 |
11 |
潘颜霞;王新平;苏延桂;李小军;高艳红;;荒漠人工固沙植被区浅层土壤水分动态的时间稳定性特征[J];中国沙漠;2009年01期 |
12 |
穆兴民,陈国良;黄土区基本环境要素变化对丘陵地形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1998年01期 |
13 |
朱建强;刘会宁;耿显波;黄智敏;;易涝易渍农田土壤水分变化及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8年03期 |
14 |
于舜章;陈雨海;李全起;周勋波;房全孝;王吉顺;刘恩民;罗毅;;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农田节水效应的可行性[J];生态学报;2006年08期 |
15 |
孙强,韩建国,刘帅,周莉华;草地早熟禾草坪土壤水分动态与根系生长分布[J];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
16 |
陈小红;段争虎;宋耀选;肖洪浪;;兰州市南北两山人工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动态[J];中国沙漠;2006年04期 |
17 |
苏生瑞;遥感在黄土区石油管道工程选线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J];国土资源遥感;1994年04期 |
18 |
李宏伟,孙中峰,高成德;晋西黄土区植被群落特征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4年04期 |
19 |
刘鹄;赵文智;;基于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的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
20 |
张波;张建军;郑芳;李轶涛;杨云凤;;黄土区不同地类景观功能的综合评价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