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人均GDP 10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向人均GDP 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跨越阶段,既是快速发展具备基础条件的阶段,但往往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经济增长徘徊,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研究,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深入研究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损益,探索建立水土保持损益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定量、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收益与损失,为水土保持方案的技术论证、行政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研究应用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系统论等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关键绩效指标分析法(KPI)、专家咨询法(Delphi法)等分析方法。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的概念,并以此为目标层,建立了包括土地资源影响、水资源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功能影响、周边及下游水土流失影响、项目周边土地与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成本等7个评价准则层、29个指标层、51个变量层构成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指标体系。并按此理论与方法,对与水土保持密切相关的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火电、核电、输变电、露天矿、井采矿、机场、输油输气管线、农林开发等12个行业、500多个有代表性的建设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损益分析,为各地、各有关机构开展水土保持损益分析提供了方法和例证。
在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全面的水土保持损益分析基础上,本项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指数(SWⅡ)的概念,将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指标和变量拟合为一个数学模型,准确、定量的计算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的大小,为科学论证、评价、评判建设项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提供了量化、简捷、可操作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并对12个行业类别的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进行了测算,总结出了带有规律性的结果,同时也为设计与研究机构、咨询评估机构、各级行政决策部门提供了计算、分析、评判的方法与例证。
本项研究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水土流失影响指数的定义和方法,并作了开发建设项目的实例计算、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公路、铁路、水利、水电、采矿等行业、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较大,与实际情况相符,本项研究成果的理论、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