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伐根分解过程研究

法蕾  
【摘要】: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择伐后,林中遗留下大量的伐根,改变了阔叶红松林的环境和结构。伐根在漫长的分解过程中,也逐渐释放出各种营养成分,不断影响着伐根周围土壤的养分变动,从而构成了阔叶红松林养分库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关于伐根分解过程的研究很少,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地上的伐桩分解或地下的细根分解,将伐根分解过程中的真菌动态与其养分、粗纤维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则更少。要全面说明伐根分解过程,不仅需要其重视地上,也要重视地下部分。为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我们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伐根的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将伐根上木材分解真菌的活动动态与伐根的养分动态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说明,为补充和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研究做了铺垫。 我们选取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有代表性的几种主要树种:红松、白桦、水曲柳、山杨,对其分解过程中,伐根上着生的大型真菌的动态,以及红松、白桦、水曲柳三个树种在分解过程中伐根养分(N、P、K、有机质、C/N等)、粗纤维、样品密度的时空变化及伐根周围土壤中主要养分(N、P、K、有机质)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测定,从而描述了阔叶红松林中代表性树种的分解过程。 在伐根的分解过程中,木材腐朽真菌是主要的分解驱动者,对伐根上大型真菌的动态变化的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说明伐根的分解过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树种伐根的分解过程不同,其分解时间不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与伐根自身的物质组成特点相关。材质较硬的耐腐树种红松、水曲柳伐根分解时间较长,而材质软的不耐腐树种白桦、山杨等则分解时间较短。分解时间为红松水曲柳白桦山杨。 伐根上的大型真菌主要是担子菌的伞菌目和非褶菌目,子囊菌也有一些。调查显示真菌对所寄生的伐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是和不同真菌的酶活动不同相关的。阔叶树上的分解真菌多为多孔菌科,而针叶树红松上的分解真菌多为伞菌目的白蘑科和侧耳科。在所调查的12年分解时间内,红松伐根上的真菌种类有经过竞争淘汰而聚集的趋势,真菌类群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真菌数量却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白桦伐根在分解初期,真菌类群多,数量也多,到后期经过竞争,真菌类群比较集中,数量也有所降低。因此白桦伐根在12年时间内可以分解掉大部分。水曲柳伐根的分解在12年中变化不大,真菌数量稳定,但是在10年左右出现种类的繁荣期。山杨分解的高峰时期为5年,而后真菌数量种类逐渐下降,到12年时真菌类群和数量都降到最低。 对伐根上大型真菌的影响因子调查显示,伐根上真菌数量与桩径呈正相关,与光照和分解时间呈负相关,不同树种显著性不同。 对伐根养分流失及粗纤维分解状况的测定显示,这些指标的变动过程与伐根上真菌的活动性有一定的吻合。结合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可以看出,伐根的断面是真菌活动最为强烈的地方,也是分解活动最为强烈的部位之一。分解从和地下的细根部分开始,遵循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顺序。但是地下的粗根部分的分解程度明显弱于顶部伐桩断面部分的分解。伐根边部的分解速度要高于心部。接近地表部分的心部分解最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子珩;张春雨;赵秀海;;红松伐根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7年02期
2 田子珩;赵秀梅;;蒙古栎伐根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动态[J];辽宁林业科技;2006年04期
3 法蕾;赵秀海;;阔叶红松林山杨伐根分解过程中真菌动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4 陈金玲;金光泽;赵凤霞;;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9期
5 任军;徐程扬;潘琳;林玉梅;章林;王晓娜;;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水曲柳根呼吸及影响因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詹鸿振,刘传照,刘吉春,李兆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凋落物的分解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7 詹鸿振;;凉水实验林场红松人工林[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76年01期
8 法蕾,李文宁;试述粗木质残体及伐根分解的研究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4年06期
9 阳含熙;伍业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木种属组成、年龄结构和更新策略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8年01期
10 张国连;李平;罗正阳;;江南林场次生林红松更新效果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8年02期
11 王战;徐振邦;谭征祥;代洪才;李昕;;东北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心腐相关式[J];林业勘察设计;1981年02期
12 谭学仁,王中利,张放,路治林;人工阔叶红松林主要混交类型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的调查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90年01期
13 李玉文;刘也;;阔叶红松林微量矿质元素营养动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1期
14 陈传国;郭杏芳;;阔叶红松林生物量的研究(续)[J];林业勘查设计;1984年03期
15 于振良,于贵瑞,赵士洞,Steve Garman;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动态及经营管理模型研究[J];资源科学;2001年06期
16 王强;陈晓梅;王希臣;;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几种微量元素的循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7 谭学仁;王中利;张放;史凤友;贾云;路治林;曾凡顺;于中华;;辽宁省湾甸子实验林场人工阔叶红松林主要混交类型的模糊聚类分析[J];辽宁林业科技;1988年06期
18 安慧君,惠刚盈,郑小贤,张韬,胡艳波,孟庆伟;不同发育阶段阔叶红松林空间结构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9 ;白桦种子贮藏[J];内蒙古林业;1959年07期
20 田丽;;朗乡林业局东折棱河林场阔叶红松林结构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成伟;;采伐剩余物的分解速率及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2 王曼曼;郝阳;刘杏忠;;低温和石生真菌多样性及其适应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于立忠;伊艳清;杨蔚峰;李鹏飞;卢正茂;姜金波;宋秀芹;王伟;;人工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4 王秀伟;毛子军;赵甍;;树干温度和液流速度对水曲柳、白桦和落叶松树干表面CO_2释放通量的影响[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5 刘妍妍;金光泽;黎如;;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的贮量特征[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法蕾;赵秀海;田子珩;邵妍;;阔叶红松林红松伐根分解过程养分动态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7 赵荣军;李坚;方桂珍;李淑君;;木材提取物对动物体生长的影响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陈立杰;段玉玺;张国栋;朱晓峰;王媛媛;;辽宁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对线虫毒性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祝明炜;杨红;陈旭辉;曲波;;刺萼龙葵入侵对土壤酶及真菌多样性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10 图力古尔;陈今朝;王耀;范宇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大型真菌多样性[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法蕾;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伐根分解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任军;水曲柳根系呼吸特性及其对土壤氮素反应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夏富才;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胡殿明;淡水粪壳纲及无性型真菌系统学及人为干扰下的淡水真菌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黄剑;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不定芽发生体系与发育机理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詹亚光;白桦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7 安慧君;阔叶红松林空间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刘晋浩;伐根清理机器人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9 姜中珠;逆境条件下植物苗期适应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0 宋福南;白桦木质素合成苯丙氨酸途径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婧;典型阔叶红松林主要乔木树种种子及幼苗更新动态[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赵凤霞;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的凋落物分解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3 刘也;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杨桦林矿质元素营养动态[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王宇;几种外源物质对水曲柳幼苗生理特性低温响应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伟玲;钾、钙、水杨酸等物质对水曲柳苗木抗寒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刘福妹;最佳配方肥及其氮磷钾元素对白桦生长发育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7 徐丽娜;典型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与动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薛思雷;遮荫对水曲柳和蒙古栎苗木生长形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9 吴雪梅;乌伊岭湿地水生真菌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不同取材时期水曲柳合子胚DNA甲基化及体胚发生状态[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杜祥琬;白桦的无奈 良知的呐喊[N];光明日报;2005年
2 康文魁 李崇民;国内首次选育成功白桦良种[N];农资导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欣;耐热型白桦市场潜力待开发[N];中国花卉报;2009年
4 河北省唐山市豪门园林有限公司 杨秀丽;唐山引进白桦养护心得[N];中国花卉报;2010年
5 李景才 杨秀梅;带岭:利用伐根 变废为宝[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丽虹;白桦:文学对人性的解剖最深刻[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何丽华;普通地板换“洋名”白蜡木原是水曲柳[N];中华建筑报;2006年
8 陈志向才玉 焦懿;白桦楔天牛盐田被捉[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9 长春市林科院研究员 王立娟;我省苗木市场需求有商机[N];吉林农村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郭金凤;七彩园林多元培育耐热速生白桦[N];中国花卉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