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研究
【摘要】:
本文依托国内某专业汽车设计公司的商用车研发项目,针对该企业自主研发过程中发动机动力总成产生异常振动的实际问题,以动力总成基本参数实验测定为基础,采用多体动力学和相应软件ADAMS为基本理论和工具,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1)查阅和综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汽车发动机的振动特性及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汽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的一些设计准则与设计要求。
(2)根据建模的需要,对动力总成参数和整车物理参数进行了实验测定和数据采集,用力矩平衡法测量了动力总成的质心位置,采用转动惯量试验台测量了动力总成通过质心各坐标轴的惯量参数;对整车参数的数据采集包括各主要总成系统的几何参数、质量参数、减振器与钢板弹簧参数,轮胎系统和橡胶悬置的弹性特性等参数。
(3)在获取动力总成基本参数基础上,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分析模型并对多种悬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动态响应特性仿真和对悬置参数进行了深入的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悬置系统优化前后的隔振特性,使其隔振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发动机怠速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传递率降低比例达到了21.36%。。
(4)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包含动力总成系统在内的整车振动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了汽车正常行驶工况下即发动机在各转速平稳工作时的整车系统的振动情况,综合分析了悬置系统对整车振动的影响,并对悬置系统的优化结果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分析。在本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条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
|
|
|
1 |
雷刚;刘吉明;;某轿车车身疲劳寿命的集成化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
2 |
覃正,陈绍汀;柔性子阵回复的精度协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10期 |
3 |
陈运生
,杨国来;自行火炮动力学的Kane方法建模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1996年01期 |
4 |
穆歌,毛保全,闫述军;动力学优化设计的发展综述[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3年S1期 |
5 |
王利,巢凯年;ADAMS/Car在汽车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6 |
豪彦;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发展动态(四)——汽车环保(污染物排放)与燃料经济性标准[J];汽车与配件;2004年07期 |
7 |
李新民;刘韬;冯亚清;马志瀛;;仿真技术在真空断路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04年01期 |
8 |
刘雷,陈运生;身管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9 |
李惠彬;刘海光;刘吉春;;发动机动力总成惯性参数的扭摆测试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7年06期 |
10 |
杜登惠;汪晓虎;宋正超;王聪昌;;动力总成转动惯量测量及误差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7年04期 |
11 |
刘炳森;黄启涌;黄敏;;基于ADAMS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J];汽车科技;2008年01期 |
12 |
王祖德;;我国商用车动力总成产销现状、问题及建议[J];现代零部件;2008年05期 |
13 |
孔炜;朱春梅;;非接触逆止器的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0年01期 |
14 |
付松青;彭磊;秦孔建;乔维高;李腾腾;;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测试方法[J];汽车工程师;2010年10期 |
15 |
;2010年全球百强OEM零部件供应商(上)[J];汽车与配件;2011年24期 |
16 |
夏长高;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运动特性[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6期 |
17 |
肖林京,桑运洪,孙慧;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液黏传动系统研究[J];通用机械;2005年09期 |
18 |
肖林京,桑运洪,沈友徽;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压印机构运动学仿真优化[J];机械工程师;2005年09期 |
19 |
束永平;夏长高;;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20 |
缪炳荣;肖守讷;罗世辉;金鼎昌;雷成;;磁悬浮车辆结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