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
【摘要】:
在全球化与一体化总体趋势之下,地域性观念的倡导是对景观文化内涵缺失的恐慌,对城市千城一面趋势的忧虑,对设计师自我表现的反思。景观的生命力决定了地域性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远远大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具有生命的景观特征与地域不可分割。
论文通过对地域、地域性、景观含义的深入分析,总结了地域性景观的概念以及内涵。以逐级递进的方法,从地域涵义、区划、表征的相关分析到地域性景观的属性、构成、分类总结,在广度与深度上把握了地域性景观的涵义,提出了地域性景观的领土与场地两个层面的理解。论文在此基础上,对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提出的背景、范畴、内涵、特点、观念等方面做了总体阐述。
论文对地域性景观设计的理论分析紧紧围绕领土景观与场地特征展开。首先,地域性景观设计是对领土景观特征的总体把握,包括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领土景观特征与领土形成机理是领土景观两个重要的认知方面。其次,地域性景观设计是对场地特征的深入提炼,在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分析基础上把握场地的改造方向。最后,地域性景观设计是通过物质要素的改造利用与非物质要素的传承,来实现领土景观的整治,使场地成为领土景观的和谐片断。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方法探讨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了。首先,从领土景观特征和领土景观机理入手进行地域性景观设计;其次,是对领土景观要素进行提炼、组织,构建满足人类使用的景观空间;再次,利用景观要素与景观空间共同形成融于领土的景观形态;最后,是依据景观要素的指示作用来完成场地的进一步改造。地域性景观设计是体现自然文化的途径,是利用自然规律,认知自然的合理改造方式的过程。
论文通过两个相关实践项目进一步探索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的现实意义。同时阐述了地域性景观设计是一种具有深度与广度,超越有形界线,经营周边、整治领土、改善环境的过程。地域性景观设计是显现地域特征、挖掘地域文脉、合理利用地域特征要素的重要途径。
|
|
|
|
1 |
唐红梅,翁其能,王凯,王蓉,袁建议,陈洪凯;冲淤变动型泥石流沟中物质启动类型及机理研究(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2 |
蔡文海;微动损伤的机理、特征及诊断[J];机械工程师;2002年09期 |
3 |
段海兵;;焊接应力腐蚀开裂机理及A-TIG焊接抗蚀性研究[J];机电信息;2010年24期 |
4 |
祁仁俊;液压系统压力脉动的机理[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9期 |
5 |
赵义靖;;低温热水锅炉腐蚀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焦煤科技;2008年01期 |
6 |
刘萍;;钟祥县水泥厂拟建场区膨胀土的工程地质特征[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11期 |
7 |
刘建群,邓建春,喻道远,段正澄;钣金件CAD/CAM集成的产品特征建模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8期 |
8 |
陈思忠,王天霖,林程,吴志成;基于特征的车身覆盖件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9 |
李秀红,王永耀,张自立;基于特征的齿轮类零件智能CAD系统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4年02期 |
10 |
蔡霞;对压力容器的破坏形式、特征及机理的探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4年01期 |
11 |
陈宝玉;赵建国;王红菊;赵更武;;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黄土类土湿陷性工程地质特征及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01期 |
12 |
陈万怀;黄建国;;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
13 |
庞云华,田秀英;秦皇岛市区水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1995年04期 |
14 |
陈幼平,夏峻,胡亦农,周祖德;汽车覆盖件模具智能制造专家系统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7年04期 |
15 |
林海;对股份合作制的性质的认识[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Z2期 |
16 |
吴强,王义林,李志刚;车身覆盖件冲压 CAPP 中面向对象的特征建模[J];机电工程;1998年02期 |
17 |
王石刚,邹慧君,周晶;面向装配特征的 CAD 系统建模的数据模型[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8年04期 |
18 |
邓莉辉,宋健,魏生民;多孔类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自动规划的实现[J];机械;1999年05期 |
19 |
倪军;乌海市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年S1期 |
20 |
黄瀚敏,汪先矩,易正俊,马笑潇;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手写字符识别技术[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