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发展的小额贷款支持研究
【摘要】:
中国林业发展及山区林业扶贫问题已得到我国政府、国际社会及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如何充分发挥支持林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林农贫困的关键除了自然、历史原因外,缺乏信贷资金支持是重要原因。调查研究显示,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林区的中小企业和林户在贷款取得方面显得更为困难。金融机构没有能够很好地为林区和林农提供金融服务,林区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无法满足,成为形成当前林区经济发展困境的重要因素。但是,大多数有关林业发展金融支持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上,对林农及小型林业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只是浅尝而止,由于林业贷款机制必须与不同林业地区发展不同阶段特点相结合,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这是解决林农缺乏资金支持问题的重点,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加以研究。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通过系统研究,找出林农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和融资需求的特点,为设计符合林农需要的信贷支持模式打好微观基础。
二是在对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对林业贴息贷款、林业小额信贷、林权抵押贷款这三种最主要的中国休业信贷产品进行定义和剖析,通过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三种林业信贷产品在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适用情况。
三是从比较研究出发,研究尼泊尔、危地马拉、苏丹、秘鲁四个发展中国家对社会林业、森林经营认证、非木材林业产品的不同微型金融支持方式,研究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社会发展基金、贸易融资等不同融资形式在林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中国林业发展的微型金融制度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措施及方法。
四是对于中国最重要林业信贷形式——林权抵押贷款进行重点研究,从中国林权制度入手研究林权抵押贷款的一般特性,对福建省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进行分析,建立林权抵押贷款价值分析的模型,从现金流分析入手,着重研究林权抵押贷款的价值(LEV),并通过建立蒙特卡罗模型对林权抵押贷款价值进行风险分析。
五是对以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以缓解交易成本问题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切入点,对林业小额贷款中的联保贷款机制、动态激励制度、分期还款制度进行研究,剖析小额信贷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出发点,对社区基金这一小额信贷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具体模式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安徽霍山社区基金发展案例。
六是为国家制定针对性的金融业支持林农发展措施提供理论框架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如下:
(一)从林业生产的微观单位——林农入手,研究了林农经济、社会、生产活动的特点及融资困境,最后得出小额贷款业务具有解决林农融资困境创新作用的结论,为研究小额贷款业务应用到中国林业扶贫实践解决了微观分析的问题。
(二)以比较经济学的方法,借鉴尼泊尔、危地马拉、苏丹、秘鲁四个发展中国家微型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经验,得出微型金融能以多种形式为林农及林业中小企业提供不同服务的结论,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中对不发达国家中林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作用研究不足的缺陷。
(三)以模型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现有三种主要林业贷款形式进行比较研究,从资源的有效配置角度得出结论:当市场环境处于中等完善的情况下,小额信用贷款是最优的林业贷款方法,当市场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林地抵押是最优的贷款方法,而当市场十分不完善的情况下,扶贫贴息是最优的林业贷款方法。
(四)为解决银行在林业贷款中价值与风险评估问题,以最大林地期望价值(Landexpectation value,LEV)为理论基础,建立林权抵押贷款价值分析的模型。运用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建立蒙特卡罗模型,对贷款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随机模拟测算,进行林权抵押贷款的VAR值分析。
(五)从小额信贷业务的一般理论作用机制出发,对林业地区社区基金这一重要的小额信贷业务变种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