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 R425DOHC柴油机低温预混合燃烧仿真研究
【摘要】:
本文对柴油机废气再循环(EGR)特性,EGR控制以及柴油机低温预混合燃烧(HCCI)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能够反映发动机工作状态的VM R425DOHC柴油机整机GT-POWER仿真模型,获得了EGR率升高使发动机燃烧始点推迟、最高爆发压力降低、EGR温度升高使燃烧始点提前、放热率峰值降低等结论。基于以上研究,首次提出了温度修正进气流量线性计算方法的EGR在线闭环反馈控制策略,实现了EGR精确控制。对柴油机HCCI喷射策略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早喷、晚喷和窄角喷油能有效实现低温预混合燃烧、早喷需要控制爆燃和氮氧化物排放、晚喷燃烧负荷的拓展受到微粒排放的限制以及窄角喷油器可以实现宽角度范围喷油,而不出现燃油碰壁现象。以上成果对柴油机HCCI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
|
1 |
毕小平;预混合燃烧现象学紊流火焰速度模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年01期 |
2 |
缪雪龙;王先勇;俞建达;洪建海;郑金保;房志红;黄震;乔信起;贾文佐;;超多喷孔喷油嘴喷雾特性试验研究[J];现代车用动力;2008年03期 |
3 |
杨德胜,高希彦,周文彬;柴油机TR燃烧系统的性能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5年01期 |
4 |
杨德胜,高希彦,张松涛,周文彬,何旭,刘瑞祥;柴油机TR燃烧系统实现低温预混合燃烧的研究(英文)[J];内燃机学报;2005年04期 |
5 |
刘雄;;预混合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8年04期 |
6 |
缪雪龙;王先勇;洪建海;郑金保;;EGR对柴油机超多喷孔预混合燃烧影响的研究(下)[J];现代车用动力;2009年04期 |
7 |
高海洋,曹惠玲,董锡强;柴油机预混合燃烧技术[J];车用发动机;2001年03期 |
8 |
杜礼明,解茂昭,邓洋波;惰性多孔介质中预混合燃烧的研究进展[J];热能动力工程;2002年03期 |
9 |
缪雪龙;王先勇;洪建海;郑金保;;EGR对柴油机超多喷孔预混合燃烧影响的研究(上)[J];现代车用动力;2009年03期 |
10 |
郑金保;缪雪龙;洪建海;王先勇;陈希颖;居钰生;毕方英;;柴油机预混合燃烧滞燃期的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1年03期 |
11 |
胡国栋;许锋;;柴油机燃烧的新发展——热预混合近似等压燃烧[J];柴油机;1990年03期 |
12 |
李红键;杨卫娟;程军;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氢燃烧预混合火焰NO_x的生成特性[J];电站系统工程;2006年05期 |
13 |
缪雪龙;王先勇;俞建达;洪建海;郑金保;房志红;黄震;乔信起;;超多喷孔油嘴喷油规律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8年04期 |
14 |
吕兴才;马骏骏;吉丽斌;黄震;;气口喷射预混合燃料对生物柴油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5 |
缪雪龙;王先勇;洪建海;郑金保;俞建达;房志红;黄震;乔信起;;超多喷孔油嘴燃烧性能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9年05期 |
16 |
许锋;鲍镇;史德胜;潘贵成;李剑钊;杜宝国;;柴油机低温火焰预混合燃烧的试验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6年02期 |
17 |
刘雄;张惠明;纪丽伟;;利用预喷射降低柴油机低速全负荷黑烟排放[J];内燃机学报;2006年04期 |
18 |
方俊华,黄震,乔信起;DMM燃料柴油机可控预混合燃烧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19 |
杨德胜,高希彦;柴油机TR燃烧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
20 |
方俊华,黄震,乔信起;进气中CO_2浓度对预混合燃烧和排放影响的试验和模拟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