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胚珠游离核分裂期miRNA的克隆与初步鉴定
【摘要】:
MiRNA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长度约为22nt,不仅具有器官特异性,而且可以在器官发育的特定时期表达。miRNA作为一种新型的调控小RNA,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调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研究miRNA与油松胚珠发育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4月初游离核分裂时期的油松胚珠,用直接克隆法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油松胚珠miRNA进行初步研究,得到结果:
1.以油松胚珠为材料,用SDS法,Trizol法和CTAB法及改良的SDS法对其总RNA提取,以ND-20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OD值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改良的SDS法提取的RNAA260/A280为1.974,A260/A230为2.082,28S亮度是18S的2倍,完整性好,可进行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2.经过对小RNA的富集、电泳分离、小RNA的回收、小RNA克隆等实验技术进行优化及验证,构建了小分子RNA的cDNA文库,建立了成熟的油松胚珠小RNA克隆技术。
3.利用DNAMan处理所得序列及检索NCBI中的EST数据库,得到8个与数据库匹配的小RNA序列,通过用Mfold软件对其前体进行二级结构的预测,得到2个候选的miRNA,分别命名为miRNA-c1、miRNA-c2。
|
|
|
|
1 |
;营造油松无性系种子园的初步做法[J];山东林业科技;1976年02期 |
2 |
柳中棣;;油松采种[J];新农业;1978年15期 |
3 |
高甲荣;营养元素在油松非同化器官中分布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4 |
郭春江;喷施食醋提高油松育苗成苗率[J];河北林业科技;1989年01期 |
5 |
陈伯望,沈熙环;油松优树资源数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J];林业实用技术;1991年07期 |
6 |
许志春,李凯,李镇宇,周青;油松对松毛虫危害的补偿机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7 |
毕春侠,郭军战,张懿藻;油松天然群体酯酶同工酶的变异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8 |
刘淑明,孙丙寅,孙长忠;油松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9 |
孙丙寅,宋西德,韩东锋;油松与侧柏人工林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1999年04期 |
10 |
阎鉴,麻彦明,张云龙,李俊英,赵水清;油松不同器官多酚氧化酶年变化规律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1 |
李雪林,马建龙;外生菌根真菌在油松育苗中的应用[J];青海农林科技;2002年04期 |
12 |
郭志平,阎建平,郑素良;油松旱作造林技术试验[J];山西林业;2002年01期 |
13 |
李廷瑞,杨培华,王福星,吴军盈;油松塑料大棚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
14 |
郭俊荣,杨培华,谢斌,王亚峰,张伟兵,王福星,王锁民;油松育种资源选择及促进结实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5 |
郭玉永;关帝山林区油松天然林生长规律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1期 |
16 |
于汝元;;东王庄林带内油松、白皮松大树为何会枯死?[J];国土绿化;2006年08期 |
17 |
迟少军;张树玉;杨晓光;姚秀然;于清娟;;油松育苗不同时间播种效果的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7年S1期 |
18 |
李建华;;油松山地育苗技术[J];山西林业;2007年05期 |
19 |
孔繁慧;韩丽;;论油松的播种育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年04期 |
20 |
吕延琴;;奥地利黑松生长特性的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