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金波  
【摘要】: 生态补偿已成为一种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的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对生态补偿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区域生态补偿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研究成果不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三个方面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区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难点,三者共同构成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要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并构建确保这一机制有效运转的制度环境、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完善的区域多样化生态补偿方式,在上述三个方面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形成实践中新的难点。如何明确区域之间的补偿责任、如何确定补偿的数量、通过哪些方式来实现相应的补偿等,这些对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跨区域性。从维持各地区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出发,每个地区都需要按照基本的环境要求,保有一定的本地化环境功能(即基本生态品产出),对富余的区域性的资源环境功能则可以作为特殊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交换。而当一些地区生态足迹发生赤字时,可以从其他地区的生态维持中获得平衡。在具体的实践中,区域性生态服务的各受益地区往往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分属于不同级次的财政,因此,协调处理好区域生态补偿问题实际上要复杂得多。 生态足迹研究,既可以通过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供给及需求核算,反映区域生态安全状况,为减小生态足迹,提高区域安全程度的实践奠定基础,又可以通过对区域生态足迹的计算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分析,为区域间基于资源产品和生态服务利用不平衡性而进行的生态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以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探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确定生态补偿的判定标准,建立生态补偿的量化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量化问题,为生态补偿提供依据;同时提出建立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建议,通过区域间生态补偿基金的建立,强调平行区域间的补偿责任,多样化的区域生态补偿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梅德文;;排污权交易——市场化治污的新途径[J];环境保护;2009年10期
2 ;浙江试水排污权交易 绕过了初始分配公平的争议[J];领导决策信息;2007年47期
3 本刊编辑部;崔晓红;王博;王晓慧;邓熙;;排污权交易,摸着石头过河[J];新财经;2008年05期
4 张曙光;;关注排污权交易[J];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Z1期
5 刘冉;试论排污权交易会计核算的可行性[J];财会研究;2002年02期
6 张素英,高晓欣;排污权交易的法经济学思考[J];生态经济;2002年12期
7 王志轩;;加快实施电力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6年06期
8 王博;;先把试点做起来[J];新财经;2008年05期
9 陈安国,王愉吾;污染控制的两种主要经济手段的对比[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03期
10 王万山;;中国排污权管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制度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11期
11 谭野;;河南排污权四年零交易[J];决策;2008年01期
12 陈宁;;排污权交易制度解读及其应用[J];商业时代;2008年31期
13 ;编读往来[J];大科技(百科新说);2009年10期
14 庞淑萍;论我国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可行性[J];能源基地建设;1998年06期
15 廖桂蓉,代云初;水环境污染及其市场化治理思路的探讨[J];农村经济;2003年02期
16 李霞;狄琼;楼晓;;排污权用益物权性质的探讨[J];生态经济;2006年06期
17 吴健;;“排污权交易”再认识[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9年05期
18 肖江文,赵勇,罗云峰,岳超源;寡头垄断条件下的排污权交易博弈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19 幸红;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探讨[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0 王晓慧;;熊焰:用市场手段保护环境[J];新财经;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秋静;;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比例系数的研究及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王红宇;梁维华;白文娟;;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刘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灾害防御的排污权交易探讨[A];寒区水资源研究[C];2008年
4 李婕;成钢;贾婷;;山西省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徐斌;;巢湖流域点源污染排污权交易试点初探[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邹一雄;邵东国;;美国水质交易对河湖排污管理的启示[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郝明亮;冯海波;万宝春;赵宪伟;;省域流域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情景分析与政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邸永召;;排污权交易及其配套制度思考[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9 闫小辉;;排污权交易是推进污染减排的有效途径[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10 盛婕;;企业排污权交易会计核算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波;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安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排污权交易有效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金帅;基于计算实验的排污权交易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胡妍斌;排污权交易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惊涛;排污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左正强;我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刘丽;我国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8 王俊英;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黄宇健;影响中国排污权市场交易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10 谢阳村;基于BMPs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主导流域总氮总量控制目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甜;论排污权基础理论重构及其路径[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佳;我国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岚;国际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孟平;美国排污权交易——理论、实践以及对中国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5 席亚军;我国排污权交易对市场结构影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冯辉;论长株潭城市群排污权交易的障碍与法律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沐辉;论排污权交易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祥芳;排污权的法律性质和初始分配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朱敏;排污权交易的会计核算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秀芝;关于我国排污权交易问题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顺涛 实习生 程浩;排污权交易预计年底“开闸”[N];重庆日报;2009年
2 小雪;排污权交易能否成环境治理润滑剂[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武汉大学商学院 郑君君 杨芳;“排污权交易”的困境与突围[N];光明日报;2005年
4 姜帆 柴骥程 徐寿松;长三角启动中国排污权交易[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5 李耀东 刘何健;排污权交易:让市场之手推动企业治污[N];江苏科技报;2005年
6 姜帆 柴骥程 徐寿松;长三角启动排污权交易[N];民营经济报;2005年
7 李飞 傅建伟;抓紧制定排污权交易配套政策[N];中国环境报;2009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芳 闫艳 记者 高杰;江苏搭建排污权交易平台[N];中国环境报;2009年
9 记者 李新龙 通讯员 余桃晶;排污权交易竞价节节高[N];湖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记者 胡金波;排污权交易的风向标意义[N];嘉兴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