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卫生经济学评价及糖尿病手机管理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
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高血压及糖尿病是心血管病可防控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很多针对高血压及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研究,来自国内外的证据表明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能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并且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但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是否能取得较好的成本效果及成本效益?这些问题均有待于研究。
对象与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从全国5省市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832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管理组3967人,对照组4359人。研究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治疗费用及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采用t检验及x2检验进行单变量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研究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成本效益。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年的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管理组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正常血压范围、血压分级、高血压并发症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管理组患者测量血压的频率、饮食控制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将调查点管理组分为强化管理组与普通管理组,分析血压控制的效果。高血压强化管理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及提高血压控制率。强化管理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03mmHg/81.82mmHg VS.143.93mmHg/85.25mmHg, P0.01).强化管理组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67%VS.38.34%,P0.01)。强化管理组的腰围及体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普通管理组的血压控制水平未取得显著性效果,部分血脂指标管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所改善。管理组患者治疗率(至少每3个月就诊1次)及服药率均高于对照组。管理组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的就诊率高于对照组。管理组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优于对照组。采用美国常模计算生活质量计分,管理组患者生理健康计分高于对照组(46.89 VS.46.48,P0.05),心理健康计分低于对照组(53.59 VS.54.09,P=0.01)。城市管理组患者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计分均高于对照组;城市患者生理健康计分高于农村患者,心理计分低于农村患者。城市调查对象SF-6D得分高于农村患者(0.793 VS.0.789,P=0.18)。高血压患者年均药物治疗费用为622(593-650)元,管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服药患者年均药物治疗费用为702(670-734)元,管理组低于对照组(689(646-731)元VS.714(667-762)元,P=0.42)。城市高血压服药患者年均药物治疗费用高于农村(728(691-765)元VS.407(364-451)元,P0.01)。高血压患者的年住院率为12.18%。高血压住院患者年人均住院费用为9264(8117-10412)元,管理组低于对照组(7584(6406-8761)元VS.11028(9035-13021)元,P0.01)。高血压患者年人均住院费用为1065(919-1211)元,管理组低于对照组(937(772-1101)元VS.1182(946-1417)元,P=0.10),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患者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为2275(2098-2452)元,管理组低于对照组(2165(1961-2369)元VS.2375(2094-2657)元,P=0.24),城市高于农村(2801(2552-3050)元VS.1255(1071-1439)元,P0.01)。高血压患者例均血压控制成功年人均药物治疗费用为2089元,城市管理组比对照组高848元,农村管理组比对照组少981元。在我国目前控制达标需要5.8元每天,174元每月。江苏常熟及四川成都市管理组的例均血压控制成功年人均药物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常熟组间差值=215元,四川成都组间差值=2131元),管理的成本效果显著。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健康管理能取得较好的成本效益。根据目前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的特征,高血压患者、社区医务人员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慢性病管理的工作人员均提供了宝贵的政策建议,以便于卫生行政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我国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糖尿病手机管理效果评价研究
通过文献检索有关手机管理糖尿病的试验,22个试验(包括1657个样本)纳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平均6个月的随访,采用手机干预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1%(95%clm,0.33%-0.69%)。亚组分析显示,11个2型糖尿病患者手机干预试验对HbA1c的效果优于1型糖尿病(0.81%vs.0.27%,P=0.02)。患者的其他特征及干预策略对糖尿病手机干预效果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手机干预能显著的改善血糖控制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尤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更加显著。
|
|
|
|
1 |
傅静;杨峰;张慧;王茉莉;李艳;雷倩;;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2 |
何新兵;李锡光;;与时俱进论高血压病的辨证[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8年 |
3 |
刘昌智;;论高血压病的脉象[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
4 |
佟士芹;;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指导[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
5 |
谌奎芳;梅建红;陈家峰;孙海琦;;高血压继发心脏.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
6 |
刘莉;;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A];中医护理工作经验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2年 |
7 |
何新兵;;与时俱进论高血压病的辨证[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
8 |
姜晓云;;高血压病人的情志护理[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
9 |
王君;;高血压的社区防治[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
10 |
卜敏锐;朱宁;李军;;高血压病人的白大衣现象[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