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研究
【摘要】:[背景]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每年递增约6%,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强烈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倾向,文献报告最高达80%左右。由于缺乏准确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状态可靠及微创的方法,目前对临床未证明存在淋巴结转移(cN0)颈部处理存在较大争议。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成为判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金标准,这同时也为评价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分析假阴性发生的原因及降低假阴性率的方法
[方法]前瞻性分析51例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1.5-8h在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入99mTc-右旋糖酐(99mTc-DX)0.4ml(74MBq)术前行前位或者与甲状腺原发肿瘤同侧位淋巴闪烁显像或头颈CT断层融合片,术中在肿瘤周围注入亚甲蓝0.2-0.8 ml。采用核素法(淋巴闪烁显像法+γ探针法)和染料法定位SLN,将计数最高及本底计数10倍以上的淋巴结,蓝染的淋巴结定为SLN。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与术后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进行对照。对其中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18例患者所有55枚SLN分别在原蜡块平面基础上50μm、100μm、150μM三个层面各切厚度为3μm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CK7、TTF-1),检测SLN淋巴结微小癌转移状况。
[结果]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检出SLN,检出率100%(51/51),其中染料法和核素法的检出率分别为90.2%和96.1%。51例患者中,39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76.5%(39/51)。SLN冰冻病理、术后常规病理和多层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病理检出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31例、33例、38例,SLN活检的准确率分别为82.3%(42/51)、88.2%(45/51)、98%(50/51),假阴率分别为20.5%(8/39)、15.4%(6/39)、2.6%(1/39)。18例多层间隔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患者中,有5例(27.8%,5/18)患者5枚(9.1%,5/55)SLN检出微小转移癌,假阴性率由常规病理检查的15.4%降至2.6%。
[结论]SLN活检对预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多层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染色能明显降低SLN活检假阴性发生率
|
|
|
|
1 |
嵇庆海;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诊治现状[J];肿瘤学杂志;2001年01期 |
2 |
胡建功,赵晓明,宋立刚,申兴斌,王军;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误诊病理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7期 |
3 |
沈隽,俞茂华,王虹;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的表达[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
4 |
祝英乔,张钧;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07期 |
5 |
赵月皎,石胜利,陈苏;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探讨[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年06期 |
6 |
黄雄飞,张鹏飞,高凌云,高美钦,郑朝增;端粒酶基因hTR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7 |
张来虎
,汪月月;甲状腺乳头状癌对侧腺内转移的分布——全摘病例研究[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2年01期 |
8 |
程文元,徐本义,张仑;甲状腺乳头状癌致死因素分析(附749例病例报告)[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9 |
张仑,李树玲;1 17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治疗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3年11期 |
10 |
林建龙,刘培锋,杨清海;甲状腺乳头状癌109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
11 |
李涛,杨举伦,蔡学敏,魏永敬,蔡琳,权彤彤;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3年04期 |
12 |
陈晓东,周本成,赖日权,田野,冼江;细胞角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
13 |
马贵喜,李鸣皋,蒙果;飞行人员甲状腺乳头状癌二例[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
14 |
徐凤琳;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细胞核变化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
15 |
史佳凤,王孝功,樊金双,王波,徐欣华,李华;甲状腺乳头状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
16 |
冯向东;;甲状腺乳头状癌综述[J];兵团医学;2003年01期 |
17 |
陈万军;王天铎;许安廷;房居高;李学忠;解光;李梅;;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的临床研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年02期 |
18 |
刘发生,王斌,朱精强;甲状腺乳头状癌全身多处转移1例[J];华西医学;2004年02期 |
19 |
孙向东,杨秀荣;甲状腺乳头状癌经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治疗策略[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4年05期 |
20 |
周建平,董明,田雨霖;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