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鳞癌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及肿瘤标志物的鉴定
【摘要】:[背景与目的]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鼻咽癌居第二位,占20%左右;喉癌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早期喉癌治疗效果较好,喉功能可得以保留,5年生存率可达80-95%;晚期喉癌由于浸润和转移,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在60%以下。临床上约40%喉癌为Ⅲ-Ⅳ期的晚期患者。因此,喉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早期诊断,而喉癌中尤其以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喉癌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亟待寻找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以辅助早期诊断。
[方法]收集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新鲜肿瘤组织和对应的正常喉粘膜组织进行体外原代培养,收获其条件培养基。条件培养基所含总蛋白以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随后进行质谱分析,以此构建喉鳞癌相关游离蛋白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的蛋白利用BinGo系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继而,从上述喉鳞癌相关蛋白数据库中选取KLK6、DJ-1、14-3-3sigma三个蛋白,在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样品中进行验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测定喉鳞癌患者、头颈部良性肿瘤及正常健康人血浆KLK6蛋白水平,分析各组之间及手术前后血浆中KLK6蛋白浓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KLK6、DJ-1、14-3-3sigma蛋白在喉鳞癌组织及正常喉粘膜上皮中表达变化,并分析三种蛋白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在原代组织培养的条件培养基中共鉴定出982个蛋白质,其中在正常喉粘膜组织条件培养基中鉴定出的蛋白为213个,在喉鳞癌组织中鉴定出的特异蛋白为48个。通过对蛋白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条件培养基蛋白参与了蛋白水解、糖代谢、免疫反应、应激反应等重要细胞功能过程。对差异蛋白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在正常喉粘膜组织条件培养基中鉴定出的蛋白主要参与免疫防御以及细胞骨架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在喉鳞癌组织条件培养基中鉴定出的蛋白则主要以正向调节上皮细胞增殖、细胞粘附及疾病相关的生物学过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喉鳞癌患者血浆KLK6的浓度明显高于头颈部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喉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KLK6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患者血浆KLK6蛋白浓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喉鳞癌组织中,KLK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喉粘膜组织(P0.001);DJ-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喉粘膜组织(P0.001);14-3-3sigma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喉粘膜组织,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01)。
[结论]体外培养喉鳞癌组织并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是一种新的标志物筛选方法。此培养体系为寻找血液中新的喉鳞状细胞癌相关分子标志物、为辅助喉鳞癌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KLK6、DJ-1、14-3-3sigma蛋白在喉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
|
|
1 |
陈涛;王荣旋;蒋科会;;蛋白质质谱在声门上型喉鳞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2 |
王云,罗兵,鞠建宝,赵书佑;p53基因突变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喉鳞癌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2000年11期 |
3 |
王中亮,陈尧,周斌,梁传余,张林,李瑞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喉鳞癌中的表达[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
4 |
付艳军,刘世喜,鲜均明;外源性p16基因与放疗联合治疗喉鳞癌的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
5 |
梁晓东,关超;p27基因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2期 |
6 |
王金桃,闫建文,赵淑芳,韩晓立,张乃珍,高尔生;不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的优化模式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2年03期 |
7 |
徐先发,唐平章,程书钧;喉鳞癌9p13-23区域微卫星杂合性缺失精细作图及其临床意义[J];癌症;2003年05期 |
8 |
高静;良性疾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高的临床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年04期 |
9 |
倪宁,吕爱玲;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0 |
刘茶珍;朱佩云;施民新;刘继斌;王文静;;表达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食管癌研究中的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年02期 |
11 |
严枫;胡效亚;;免疫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06年02期 |
12 |
锡琳;张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肿瘤标志物[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
13 |
张红蕾;高春芳;胡文华;;食管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年04期 |
14 |
何涛;陶春;林乃龙;刘铁军;;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其意义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5 |
刘翠;李偶连;李想;童艳丽;陈缵光;;微流控芯片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8年02期 |
16 |
易智勇;;胸水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J];现代临床医学;2009年05期 |
17 |
张子相;;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11期 |
18 |
徐亚军;车风;蔡晓东;李菁华;宋新平;曾勋枝;胡永兵;;胸水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1年04期 |
19 |
王定珠;;可用于诊断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J];健康博览;2011年02期 |
20 |
胡昕海;王跃闽;;前列腺肿瘤早期诊断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