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测定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的临床应用

柴晶晶  
【摘要】:第一部分北京地区中国成人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测定 目的:FENO检测是一种理想有效的评估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FENO正常值范围,更缺乏中国人的资料,本实验以北京地区中国非吸烟正常成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国内FEN。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FENO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附近中国非吸烟正常成人为研究对象,自愿参加配合良好,所有人完成有关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吸烟史、最近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咳嗽的调查问卷,并签署同意书,受试者均符合纳入标准,收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采用符合ATS/ERS标准推荐的瑞典NIOX(耐尔斯)一氧化氮测定仪检测,之后完成肺功能检测,包括FEV1、FVC、FEV1/FVC。结果:北京地区145例中国非吸烟正常成人,男性70例,女性75例,平均FENo是(22.4±10.7)ppb,其中男性平均FENO是(24.7±10.9)ppb,女性平均FENO是(20.5±10.2)ppb,男性略高于女性。根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 5个变量,将145例北京地区中国正常成人分别进行分组,对每个分组方式比较各不同分组之间FENO值差异,最终得出FENo和各变量间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和女性相比,男性FENO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及不同体重各组间FEN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身高及不同BMI各组间FEN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FENO值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后,和身高、体重、BMI、性别、年龄、FEV1、FVC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FENO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各个变量同时进入多元回归分析,身高、体重、性别、BMI及肺功能(FEV1、FVC)和FENo值无明显相关。 结论:北京地区中国正常成人的FENO值明显较西方人高,男性高于女性,种族及环境是影响FENO值的重要因素。同时FENO与年龄成正相关,性别、身高、体重、肺功能(FEV1、FVC)与FENO无明显相关性,年龄是FENO值独立相关因素。 第二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中文版用于中国COPD患者信度与效度的研究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 CAT)问卷是一种可靠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评估COPD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在国外已被广泛证实,但用于中国COPD患者的资料目前尚无报道。为了研究CAT问卷用于中国COPD患者的信度和效度,观察其用于评估生活质量的作用和价值,我们进行了该测试的结果分析及及临床应用研究。 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门诊首次就诊或住院并自愿参加的稳定期COPD患者,应用CAT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由患者本人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在问卷调查当天进行肺功能测试,包括常规通气功能测定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常规通气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对CAT评分及肺功能作相关性分析,观察CAT评分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情况,计算克龙巴赫α系数观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评估CAT问卷用于中国COPD患者的信度和效度情况。根据CAT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级,与根据肺功能COPD严重度GOLD分级比较,观察其与GOLD分级的一致性,了解其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结果:135例COPD患者,男105例,女30例,年龄45-84岁,平均(65.2±9.7)岁。CAT量表克龙巴赫α系数0.805, GOLD分级为Ⅰ、Ⅱ、Ⅲ、Ⅳ级的患者,CAT评分分别为(9.6±4.8)分、(16.3±5.7)分、(20.9±6.8)分、(23.4±5.7)分,随病情加重CAT评分逐渐增加,和FEV1具有显著负相关(r值为-0.567,P0.01)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4组COPD患者之间CAT总评分比较,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8.437,P0.01),且任意两组间CAT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秩和差值为14.26-76.17,均P0.01),说明CAT可用于区别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根据CAT分级和根据肺功能COPD严重程度分级比较,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 结论:CAT中文版用于中国COPD患者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能很好反应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较SGRQ简单易行,更便捷应用在临床工作及家庭测评中,和肺功能互为补充,是一种可靠、标准化的方法用于量化COPD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应作为COPD常规评估的项目之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第三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中文版评估中国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 目的:CAT是一种简单、有效、可靠的工具,评估CO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L)。本研究旨在探讨CAT在中国COPD患者临床使用价值,评估其在中国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敏感性。 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门诊首次就诊或住院并自愿参加的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CAT中文版及SGRQ中文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问卷均由患者本人独立完成,在问卷调查当天进行肺功能测试,包括常规通气功能测定(FEV1、FVC和PEF)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在6个月随访患者,完成CAT及SGRQ问卷及患者COPD急性加重情况。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192例,男146例,女46例,年龄45-84岁,平均(64.4±9.8)岁;吸烟指数为10-90包年,平均(35.7±17.2)包年;肺功能FEV1(1.4±0.6) L, FEV1%(43.3±18.7)%,FEV,/FVC(52.6±11.9)%;CAT量表(18.2±6.4)分。其中74例患者完成SGRQ量表,症状评分(58.0±20.9)分,活动评分(58.4±16.1)分,影响评分(39.4±18.2)分,总评分(48.2±15.5)分。根据GOLD指南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不同分级CAT评分分别是(10.9±4.1)分、(15.8±4.2)分、(18.9±5.8)分、(21.6±6.7)分。CAT量表与SGRQ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肺功能FEV1%、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0.475和-0.360,P0.01)。对192例COPD患者进行6月随访,其中153例(79.7%)患者出现1次或更多急性加重,对急性加重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龄、肺功能降低、高GOLD分级、SGRQ评分增高、CAT评分增高是COPD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192例COPD患者中,无急性加重39例,发生1次急性加重122例,发生2次及2次以上急性加重31例,有急性加重患者较无急性加重患者,SGRQ总评分及CAT评分明显升高,且急性发作次数越多,升高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例COPD严重程度GOLD分级Ⅲ级及以上患者,给予吸入ICS及LABA(沙美特罗50ug/氟替卡松500ug)治疗6个月,CAT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0.1±6.4)和(17.1±5.8)分,治疗前CAT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 结论:CAT中文版在中国COPD患者中能很好反应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与COPD病情严重程度、肺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CAT评分是COPD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和SGRQ具有高度一致性,较SGRQ简单易行,更便捷应用在临床工作及家庭测评中,用于中国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具有高度有效性、敏感性,适合在中国COPD患者中广泛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艾尼娃·依沙克;李风森;夏迎雪;;175例COPD患者痰培养阳性菌群构成比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7期
2 潘建锋;;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4例[J];哈尔滨医药;2011年03期
3 丁黎萍;谷穗;;肺功能改变COPD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4 汪勇;刘云龙;李晓兰;;经鼻气管插管治疗COPD呼吸衰竭(附58例)[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10期
5 隋东江;李伟生;王蓉美;陈燕侠;王肇源;李凤芝;;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周鹏;孟菲;管鸽;;临床药师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的实践[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7 陈洁;;COPD患者氧疗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0期
8 吴祖凤;;COPD稳定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评价(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金颖;;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醋酸钙不动杆菌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年26期
10 陈玺;魏春林;;纳洛酮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8期
11 张鸿秋;;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年09期
12 袁学枝;;缩唇呼吸对COPD病人呼吸功能主要指征变化的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13 杜瑞红;董莉萍;胡志宏;靳曙光;;吉林市部分农村COPD患者生存质量评估[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8期
14 黄波贞;李树标;黄飞燕;石罗君;林栋;;补肺益阳化痰中药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0期
15 陈卫英;黄政;梅英杰;;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6期
16 史菲;酆孟洁;;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年08期
17 陆健;;β_1-受体阻滞剂治疗COPD并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18 江利东;姜远普;;有创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J];四川医学;2011年07期
19 章琳;杨渭临;郑华东;李秀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血浆ET-1、NO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0 王永生;;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云;陈亚红;王新茂;朱瑞霞;姚婉贞;;COPD患者呼出气硫化氢与一氧化氮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尹燕;李久荣;康健;王秋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COPD大鼠气道慢性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刘敏;;老年COPD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器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A];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黎宝红;董嘉怡;;中重度COPD患者中医灸法、西医联合治疗3例报道[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林燕萍;俞绮虹;;哮喘与COPD重叠综合症[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Toll-like receptors—novel potential targets for COPD treatment[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贺向红;曹洁;陈宝元;;肺结核对COPD影响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赵明华;海迪娅·艾尔肯;孜比尔;韩克斯;马岩霞;徐春莲;;COPD患者短期住院干预治疗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冯宇;李庆云;刘嘉琳;万欢英;;营养不良对COPD气道炎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杜井波;;两种不同强度的上下肢训练对老年COPD的疗效比较[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晶晶;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测定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的临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马静;COPD流行病学调查与EBC检测在气道炎症监测中的应用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张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成分在COPD病理改变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崔江禹;适宜我国社区和基层应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初步判别方法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5 王静;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关系探讨[D];吉林大学;2011年
6 连重光;补气健脾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理论与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杨悦;内皮祖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和作用[D];中南大学;2010年
8 邵光;西洛司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胡亦新;SIRT1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参与老年COPD大鼠心脏损伤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10 刘晓丹;健身气功防治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迪娅·艾尔肯;104例男性COPD患者辩证分型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谢年华;COPD患者生存质量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对老年COPD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免疫干预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胡晓婷;新疆和田地区农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鑫;昆明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1年
6 王娟;中文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问卷在吸烟者中的初步检验与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7 王海明;COPD肺气虚、肺阴虚患者呼出气冷凝液的代谢组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冠华;COPD传导性气道的改变及其对机械通气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会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成;云南汉族老年人群β_2-AR基因多态性与COPD合并EH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张鸿;COPD:未来第三大死因[N];健康报;2009年
2 武汉大学中山医院 教授 李定国;诊治COPD[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王辰 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克武;防控难题多 任重而道远[N];健康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应刚;扼住第四大杀手:COPD[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朱国旺;COPD可防可治[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继成 劳毛;COPD药物市场助你赚钱[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COPD治疗药物:一个新兴的市场[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江波;我国COPD防治研究战略必须前移[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高德伟;重症COPD宜早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10 蔡德山 郑智敏;COPD治疗吸入剂通路畅顺[N];医药经济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