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药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m(CVB3m)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Balb/c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143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8),病毒组(n=60),阿托伐他汀对照组(n=1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50)。正常组组和阿托伐他汀对照组腹腔无菌注射不含病毒的Eagel's培养液0.3ml。病毒组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腹腔单次接种0.3ml X 3×103 PFU/mL CVB3m。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kg/d,病毒组给予等体积饮用水,分别以灌胃器给药,连续用药2周。用药后3、7、10、14、21、30天,检测超声心动图、苏木素-伊红染色(HE, hematoxylin-eosine)观察心肌组织炎症浸润程度,电镜观察心肌心肌细胞及各种细胞器的变化。western blot及逆转录酶PCR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检测心肌Fa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TUNEL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缺口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l,cTnI)水平。 结果发现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攻毒后第3天开始出现症状,饮水进食减少,体重减轻。随后症状逐渐加重,第4天出现死亡;7-14天为死亡高峰。病毒组小鼠心脏超声提示射血分数在第7天开始出现异常下降,光镜与电镜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发现凋亡细胞增多,心肌炎小鼠血清cTnI增高。阿托伐他汀干预后显著提高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生存率(病毒组:治疗组为59.2%:87%,P=0.008)。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可以改善小鼠心脏射血分数(病毒组比治疗组:第7天:69.82%:78.99%P0.01;第14天:74.85%:83.50%P0.01;第21天:70.78%:82.32%P0.01;第30天:76.47%:82.69% 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病毒组可以明显减轻心肌组织炎症浸润,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在第10,14,21,30天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病毒组减少。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病毒组显著降低各个时间点血清cTnI水平(病毒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第7天:3.62:1.65 P=0.042;第10天7.03:2.83 P0.01;第14天6.30:2.20 P=0.034;第21天2.73:0.63P=0.007)。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as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减少(病毒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第14天12.36:4.82 P=0.006;第21天4.33:1.37P=0.019)。 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病毒性心肌炎的死亡率。减少病毒性心肌炎中心肌细胞的损害,减轻组织的病理改变,提高心脏射血功能,促进病情缓解。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Fas转录及分子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因此,阿托伐他汀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可以从阿托伐他汀的治疗中获益。 目的:强的松是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糖皮质激素药物。本研究拟探讨强的松对Bal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和机制,以及不同用药时间之间的差别。 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Balb/c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303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强的松对照组(n=15),病毒组(n=60),强的松早期治疗组(n=50),强的松晚期治疗组(n=30),维生素C治疗组(n=50),强的松早期+维生素C治疗组(n=50),强的松晚期+维生素C治疗组(n=30)。强的松治疗组给予强的松每天lmg/kg,早期治疗组为攻毒后第三天用药,晚期治疗组为攻毒后第10天给药;未治疗组给予等体积饮用水,分别以灌胃器给药,连续用药2周。未攻毒同周龄Balb/c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未攻毒给予强的松每天1mg/kg为强的松药物对照组。用药后3、7、10、14、21、30天,检测超声心动图、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炎症浸润程度,电镜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心肌细胞及各种细胞器的变化。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心肌Fa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方法检测血清cTnI水平。 结果:发现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攻毒后第3天开始出现症状,饮水进食减少,体重减轻。随后症状逐渐加重,第4天出现死亡;7-14天为死亡高峰。病毒组小鼠心脏超声提示心脏射血分数在第7天开始出现异常下降,光镜与电镜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发现凋亡细胞增多,心肌炎小鼠血清cTnI增高。强的松干预后显著提高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生存率(病毒组59.2%;强的松早期+维生素C治疗组81.8% P=0.028),维生素C治疗组生存率为71.9%,未见显著性差异。病毒组小鼠心脏射血分数第7天时早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EF显著升高(P=0.038),第21天时与病毒组比较,早期强的松治疗组,早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心脏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05;0.008),第30天时与病毒组比较,早期强的松治疗组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48)。收缩末期直径及容积第21天时与病毒组比较,早期强的松治疗组,早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晚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的收缩末期直径明显减少(P=0.036;0.003;0.029)。强的松各治疗组较病毒组可以减轻心肌组织炎症浸润。与病毒性组比较,在第10天强的松早期治疗组、维生素治疗组与早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cTnI明显减低(P0.01;P=0.48;P0.01),第14天时间点上强的松早期治疗组与早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cTnI明显减低(P=0.015;0.013),第21天时间点上强的松早期治疗组与早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cTnI明显减低(P=0.043;0.032)。与维生素C治疗组比较,在第10天强的松早期治疗组与早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cTnI明显减低(P=0.009;0.005)。细胞凋亡率与病毒性组比较在第7天强的松早期治疗组与早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凋亡指数分明显减低(P0.01;P0.01),第21天时间点上强的松早期治疗组与早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强的松晚期治疗组与晚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的凋亡指数明显减低(P=0.029;P=0.022;P0.01;P0.01),第30天时间点上强的松早期治疗组与早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强的松晚期治疗组与晚期强的松+维生素C组的凋亡指数明显减低(P0.01;0.0111;0.0161;0.0117)。在强的松+维生素C治疗组Fas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 结论:强的松与维生素C联用可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生存率,提高心功能及改善组织病理学表现,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Fas转录及分子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表明强的松与维生素C联用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可以从强的松的治疗中获益,第三天应用效果较第十天应用效果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王莉;刘柯玲;徐丽丹;;不同时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5年07期
2 毛毳颖;郑雪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早期应用左卡尼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12期
3 秦跃辉;韩建成;;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大隐静脉曲张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20年28期
4 安艳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ARDS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22期
5 孙艳侠;王国干;崔小岱;高鑫;孙春荣;;曲美他嗪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循环杂志;2012年03期
6 叶晖;柳再明;周龙;陈治标;;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临床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年06期
7 姬喜荣;李志刚;李振臣;;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J];内科;2012年04期
8 黄娜;王贝;魏明莉;张春露;李万成;;阿托伐他汀对人肺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9年06期
9 朱芮,王莉,张渝侯;维生素C、维生素E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医学新知杂志;2000年01期
10 乔丽红;维生素C、E和丹参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0例[J];中原医刊;2003年11期
11 谢亚清;;黄芪联合维生素C治疗76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年01期
12 都虹;陈会强;郝杰;陈飞;裴伟娜;刘凡;;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J];西部医学;2015年03期
13 吴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3年05期
14 丁秀琪;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3期
15 焦蓉;黄星原;陈颖;麦根荣;;神经生长因子、可溶性Fas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3期
16 姚保杰;齐律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7 何兵;霍玉龙;;受伤≤24 h内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性[J];贵州医药;2020年09期
18 张玉;李丽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年01期
19 沈艳;吴雪娟;黄金如;石哲玮;蔡鑫燕;;参麦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秀珍;韩波;常红;;中和型抗Fas抗体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NF-κB的调节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关键;王国干;孙筱璐;;强的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骞;杨跃进;王红;董秋婷;王天杰;李向东;徐辉;;阿托伐他汀通过保护性自噬机制抑制缺氧/去血清导致的细胞凋亡[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龚祥梅;曹毓文;刘芳;苏兆亮;;病毒性心肌炎心脏NKp46~+ILC3s增多的机制及作用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21年
5 顾孝红;褚茂平;;PNU282987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A];2018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6 胡以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体会[A];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李宏图;;1+X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体会[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丽华;曾垂义;;144例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病例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9 陈瑞珍;;病毒性心肌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与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汇编[C];2009年
10 张军平;周亚男;;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0例临床观察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11 吕仕超;张军平;;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困惑与对策[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论文精选[C];2010年
12 朱亚萍;丁彬彬;张军平;;欧美、日本病毒性心肌炎的流行病学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论文精选[C];2010年
13 陈其;张园海;仇慧仙;翁海美;夏天和;任跃;花旺;姜剑斌;荣星;吴蓉洲;;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通路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14 张军平;吴美芳;吕仕超;;我国病毒性心肌炎流行病学分析[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2011年
15 石刚;黄俊武;;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6 丁国华;;病毒性心肌炎13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17 王连伟;张勇刚;高立功;李海明;龚全友;;654-2在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18 朱惠刚;刘起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9 肖和印;李素卿;王俊宏;王瑞平;郝宠文;田建东;;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病例再认识[A];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0 倪文琼;;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关键;药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2 汪亚萍;组织蛋白酶B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3 曹永;五参二连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陈亮;CYP2J2/EETs抑制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王平;Fas介导的肝癌细胞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的双重阻断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6 邹育海;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功能的保护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常红;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张建军;病毒性心肌炎心肌ICAM-1表达与细胞凋亡关系及药物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殖细胞Fas、Fas配体表达与凋亡及炎前因子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Fas、Fas配体表达的调控[D];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
10 陈樱;年轻乳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FAS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20年
11 郭春艳;慢性病毒性心肌炎胶原代谢变化及苦参素与卡托普利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2 崔建敏;弓形虫与猪巨噬细胞的互作特征以及FASⅡ和磷酸转运在虫体生长中的生理功能[D];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
13 刘晓军;瘢痕疙瘩家系Fas基因检测及2q23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14 徐晓佩;弓形虫四种FASⅡ合成酶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21年
15 李淼;FAS凋亡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白癜风相关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6 李凌浩;上调Fas表达增强前体T淋系肿瘤细胞体外凋亡敏感性及抑制其动物体内肿瘤形成[D];苏州大学;2011年
17 吴智鸿;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细胞分泌功能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6年
18 吴国英;Fas、FasL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肾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19 宋冬晶;针对Fas基因的RNAi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20 王世红;白介素28A对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D];武汉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艳侠;药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2 孔慧;柯萨奇病毒A16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关联性及其药物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3 胡丹丹;病毒性心肌炎的磁共振量化分析及其在中医证型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何倩;基于超声AFI技术左室心肌力学特性改变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5 陶莉莉;心安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IL-6、TNF-α及病毒复制的影响[D];西南医科大学;2017年
6 高兴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骨髓来源细胞动员及其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7 刘慧;TRIM21抵抗B3柯萨奇病毒复制及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及分子机制[D];苏州大学;2017年
8 杨晓利;Dpep2在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范程程;NCC抗柯萨奇病毒B3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10 程宇哲;庞敏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11 姜宏磊;病毒唑对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2 刘仕成;自由基损伤、微量元素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D];吉林大学;2004年
13 胡圣婴;阿托伐他汀对内皮克隆形成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4 王万里;阿托伐他汀对硝酸甘油耐药性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5 刘桂芳;早期接受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影响[D];南昌大学;2020年
16 谭蓓;血管内超声检测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17 Abdulai Fallah Tengbeh(阿卜杜拉);补肾和脉中药制剂和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炎症影响的观察[D];山东大学;2016年
18 孟剑锋;阿托伐他汀对静脉桥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9 王兵;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0 葛海燕;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在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因素[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患病毒性心肌炎宜多静养[N];医药导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淑丽;立秋了,谨防病毒性心肌炎[N];河南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永红;病毒性心肌炎自然疗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5 ;病毒性心肌炎生活护理要则[N];保健时报;2005年
6 ;研究发现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有独特疗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7 记者 刘道安;病毒性心肌炎可用中药治疗[N];健康报;2000年
8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彭雪征 莫鹏;感冒当心引发病毒性心肌炎[N];健康时报;2006年
10 本刊编辑部;病毒性心肌炎如何治[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11 ;分型辨治病毒性心肌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2 本报特约撰稿 蔡德山;阿托伐他汀进入后竞争时代[N];医药经济报;2014年
13 ;病毒性心肌炎的急救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14 本报记者 王璐;孩子感冒当心病毒性心肌炎[N];保健时报;2007年
15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 赵慧;阿托伐他汀:最具开发价值的“超品”[N];医药经济报;2006年
16 本报特约撰稿人 金山;阿托伐他汀:敢问路在何方?[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7 记者 白毅;阿托伐他汀三项最新研究成果公布[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8 本报记者 王丹;阿托伐他汀安全性与欧美患者一致[N];健康报;2012年
19 姚震宇;阿托伐他汀销售强劲辉瑞第二季度净收益增长21%[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0 钟新;辉瑞在英国赢得阿托伐他汀专利权诉讼[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