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常规加速器的全身调强放疗方法
【摘要】:背景与目的:作为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方案,全身照射广泛用于某些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一些晚期全身转移的恶性肿瘤的治疗。传统照射方法由于正常器官受量过大而带来了较多的并发症。近年断层治疗技术开始用于全身照射(TBI),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但由于设备价格昂贵,能开展的单位极少。文献报道了三个等中心三段衍接的调强放疗方法,该方法基于常规加速器,但实际由于治疗范围不能覆盖全身等原因,目前尚未用于临床治疗。本研究计划建立一种新的基于常规加速器的旋转平移全身调强治疗方法,为开展全身照射提供一种剂量分布优、应用范围宽、经济合算的解决方案。
材料与方法:旋转平移全身调强治疗方法,旋转指的是机架,平移指的是治疗床。在不延长源皮距的情况下,为增加治疗长度,首先,在计划设计时将治疗床调到90。,然后沿身体长轴设置多个中心点,在机架旋转平面内对每个中心点设置一个或几个射野,这样平移治疗床的同时形成机架旋转照射。我们用两种临床照射情况评价这种方法:全骨髓照射和全骨髓全淋巴照射。首先设计这两种照射情况的治疗计划,使用剂量分布、DVH图等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然后在仿真人体模体上实施计划,模体中放置热释光剂量片测量,评价实际照射的效率和剂量准确性。
结果:相比传统照射技术,应用该方法使高剂量区与靶区的适形度大大提高,90%的靶区范围达到处方剂量12.00 Gy;降低了正常器官的受量,在全骨髓照射、全骨髓和淋巴照射中肺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24 Gy、7.30 Gy;模体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实施性和剂量准确性,整个照射过程大约60分钟,TLD剂量测量平均误差分别为4.5%、4.O%;相比三中心调强方法,计划过程较简便,计划时间缩短约1/3,治疗长度增加,可实现全身范围调强,实施治疗时间相当。
结论:提出一种新的全身调强放疗方法,在国内首次研究应用常规加速器完成全身调强放射治疗,对该方法进行了计划及实施的模拟实验,为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建立了理论基础。
|
|
|
|
1 |
董凡,张桂如;骨髓移植前应用钴-60γ射线进行全身照射的剂量学要点[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9年00期 |
2 |
尹贞元,王秀兰,程广源;移动式治疗床全身照射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1年01期 |
3 |
秦林林,钟毓斌,毛凯,朱京丽;卧位电子线全身照射的剂量分布[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5年02期 |
4 |
陈志坚
,林志雄;改进全身照射的新途径[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4年02期 |
5 |
伍柏松;骨髓移植前的全身照射[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
6 |
钱立庭,沈恒嘉,姚立人;全身照射对小鼠B_(16)黑色素瘤转移的影响及免疫学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1年01期 |
7 |
魏道严,金敖兴,黄帼,汪思应,左祥生;植瘤前后小剂量X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年01期 |
8 |
许素玲,苏茂昆,温丙昭,郝运海,李计文;骨髓移植前大剂量全身照射治疗白血病——附8例报告[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89年02期 |
9 |
常力方;;分次全身照射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影响[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2年03期 |
10 |
;晚期成神经细胞瘤全身照射和骨髓移植后用/不用加强局部放疗的效果[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6年01期 |
11 |
黄永祥;应用钴治疗机实现全身照射的技术研究[J];医疗装备;1999年05期 |
12 |
马杰;王宏兰;李静;史明霞;李炳宗;陈斌;胡建立;赵春华;孙慧;;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年06期 |
13 |
黄永祥,赵保民;利用钴-60治疗机实现全身照射的剂量评估[J];中国辐射卫生;2003年01期 |
14 |
谢明智;;受照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J];药学学报;1962年11期 |
15 |
朱晓代;;全身照射(8MeV X线)治疗全身性恶性肿瘤[J];国际肿瘤学杂志;1978年03期 |
16 |
张云祥,陶来宝,程炳立;丙线和中子全身照射后小鼠小肠5-HT的变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4年Z1期 |
17 |
吴风桐,杜筠;白血病的全身照射胎肝移植治疗1例报告[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89年03期 |
18 |
余英豪;未经全身照射儿童自体骨髓移植后长期肺部后遗症[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6年05期 |
19 |
赵德明;;晚期淋巴肉瘤的全身照射[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0年01期 |
20 |
高治君,孔华;80O伦γ射线全身照射大白鼠血浆中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
|